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扇翼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扇翼飞行器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横流风扇在不同风扇转速、来流速度、迎角、前缘开口角和叶片安装角下的升力、阻力和需用功率,得到相关的试验数据,并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风扇转速是影响扇翼升推力的主要因素,不同迎角和来流速度下扇翼的气动特性也不相同,前缘开口角和叶片安装角对扇翼的气动特性影响也比较大。本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扇翼的工作原理以及获得控制扇翼飞行器升推力的方法,为大尺寸扇翼无人机的设计制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6种不同结构的柔性翼模型进行的变迎角、变风速风洞试验,研究对比了不同柔度的柔性翼的升阻特性以及对风速变化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微型飞机采用柔性翼虽然降低了机翼升力的产生,但能够明显改善升阻比;不同柔度的柔性翼会直接影响微型飞机对风速变化的敏感程度,当机翼结构和柔度经过设计后,可以显著提高微型飞机对风速变化的适应能力.试验数据和结论对提高微型飞机的升阻特性以及对风速变化的响应特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串联布局飞行器级间采用冷分离模式时的气动问题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典型亚声速、超声速下级间夹角为零时,两级气动特性随级间距离以及迎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级间距离范围内,两级相互干扰未被隔绝,两级的轴向力系数变化规律与马赫数、级间距离和迎角有关;二级法向力系数犆犖基本不受级间距离影响,而在迎角较大的情况下一级犆犖会随级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面效应的特点及相似准则,给出了基于展弦比、梢根比和机翼离水相对高度等参数的盒式翼外形简化设计原则。针对地效飞行器高度焦点配置,结合盒式翼外形简化设计原则,给出了盒式翼纵向位置的简化设计方案。针对盒式翼地效飞行器在起飞过程中的升阻特性,给出了发动机类型选择及动力配置的优选方案。针对地效飞行器的飞行特点,阐述了盒式翼地效飞行器机身和尾翼的设计要点。通过以上分析为基于盒式翼的地效飞行器气动布局概念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动中心首次进行了柔性飘带弹的气动特性试验,对柔性飘带提供安定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常规刚性尾翼(舵)是基于自身升力产生安定力矩,而柔性飘带的安定性是由它产生的总阻力提供的。文中还对影响飘带气动特性诸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某后掠翼飞机机翼下不同外挂形式的单独炸弹/炸弹组合体气动特性,在气动中心高速所1.2m×1.2m风洞中进行了试验研究。在M=0.60~0.95,α=-4°~14°,β=-6°~6°条件下,采用7台外挂天平对炸弹/炸弹组合体模型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飞机后掠翼和机身带来的侧洗流动使炸弹在零侧滑时存在较大的横向气动载荷;各炸弹不仅受到飞机的侧洗和下洗影响,而且各弹之间的相互干扰也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7.
应用棱边边条和小展弦比大后抗角机翼融合设计,使边条涡稳定机头的脱体涡改善机翼根部流场;同时合理配置前翼,使鸭翼产生的涡流流经机翼时,加强了机翼上表面的主体涡流强度,推迟了机翼表面流态分离,提高了机翼的非线性升力。特别在大攻角时,边条涡处在机翼上表面与鸭翼自由涡和机翼主体涡相干涉,形成了三涡一体的非线性升力,极大地改善了全机的流动特性。经实验证明,该布局提供的方案,具有与同类普通布局为高的升力线斜率、高升阻比、大失速攻角及良好的纵横向和侧向静安定性等优点,同时通过电磁模型在微波暗室中测试,在迎头和侧向的RCS值(雷达反射截面)均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对于不同类型的栅格翼,采取了一种模型设计简洁、克服了在较小试验模型上安装铰链力矩天平的困难,同时又能测量栅格翼全部气动力和力矩分量的试验方法,获得了简单框架式、正置蜂窝式以及不同网格密度的斜置蜂窝式4种栅格翼在弹身影响下的亚声速和跨声速气动特性,并与平板尾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同时研究了栅格翼在尾身组合体迎风侧和背风侧不同位置时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栅格翼与常规平板翼各有优缺点,栅格翼结构形式、网格密度和尺寸对其气动特性有重要影响,位置对不同类型栅格翼气动特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一种计算方法可用于确定带进气道的翼身组合体纵向亚声速气动特性。计算中,忽略了粘性影响,采用线化小扰动假设,根据基本解迭加的方法,求出了带进气道的翼身组合体的表面压力分布、法向力和俯仰力矩系数并给出了算例。算例结果表明:在上述假设下,进气速度比对于全弹压力分布有影响,主要是在进气道附近,进气速度比对全弹法向力和俯仰力矩的影响较小,在初步设计时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
格栅翼减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减少格栅翼阻力的方法和途径 ,进行了超声速M∞ =2 .5 2 1下格栅翼的边框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格栅翼茎厚度、格栅几何形状对格栅翼阻力特性影响的风洞实验。结果显示 ,格栅翼的边框对格栅翼的阻力影响最大 ,选择合适的边框厚度和剖面形状可以有效地减少格栅翼的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气动力特性、使用性、经济性及工艺性等方面分析和选定高亚音速TW-1拖靶的气动外形布局,并提供了工程估算拖靶外形气动力特性的方法.用此法计算了拱形头部及钝头部拖靶的气动力,其拱形头部拖靶的升力及力矩特性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吻合很好(误差≤5%),零升阻力系数误差约在10%~20%之间。但就整个拖靶系统阻力(包括拖靶及拖索阻力)而言,拖靶本身的阻力只占到10%左右。因此本文提供的估算方法能满足拱形头部一类拖靶的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三个具有低雷达散射截面(RCS)隐身特性的“板块”多边形截面机身模型及通常的圆截面机身模型进行的低速气动特性的研究,包括迎角直到50°的低速风洞测力试验、水洞流谱试验及初步的工程估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多边形截面机身不但具有良好的隐身特性,而且其气动特性也并不比圆截面机身差,其升力特性及最大升阻比大大优于圆截面机身;同时,在大迎角零侧滑条件下,能产生稳定的侧力,其值大于圆截面机身的侧力,发生迎角小于圆截面机身的发生迎角。多边形截面机身的气动力计算方法目前尚不成熟。本文建议在小展弦比机翼的计算方法基础上,按相应截面的外形特征给出修正方法,其计算结果接近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关于气流紊流度对碟形抛物面模型气动力特性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结果。实验是在1.2m×0.8m开口低速风洞中进行的。用更换格栅的方法改变气流的紊流度,通过应变式五分量天平测量了作用在模型上不同俯仰角和偏转角时的阻力、横侧力、俯仰力矩、偏转力矩和倾侧力矩。实验结果表明:气流的紊流度增大会使模型上的气动力和力矩增大,特别是在高紊流度时(ε>10%)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计算带分离的大中层弦比、小后掠角机翼低速气动特性的近似方法。根据给定机翼的平面形状和几何迎角,按线化升力面理论算出升力和力矩沿展向分布的第一次近似值。再逆向应用升力面理论估算下洗流场,从而近似地得到各个削面的有效迎角。然后根据有效迎角及雷诺数,从翼型实验数据得到相应的升力和力矩分布的第二次近似值。如此反复迭代直至收敛为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缩比模型在低速风洞中作纵、横向测力试验及微波暗室中RCS的测试数据分析,论述了一种供选型用鸭式布局翼身融合体飞行器外形初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小展弦比大后掠角带边条的翼身融合体在配置与不配置鸭翼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如较大的升力线斜率,高达26°的失速迎角、较大的纵向和横侧向静稳定度及较高的升阻比等。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雷达隐身性能,如在迎头土45°扇区内RCS的平均值约为─14dB左右,采用外倾式双垂尾使侧向RCS峰值急剧降低等。本文所提供的飞行器设计图及测试结果分析均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斜拉翼结构刚度分布与重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研究结果表明,斜拉翼在不增加悬臂翼结构重量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展弦比和降低诱导阻力,使得斜拉翼飞机整体性能明显优于悬臂翼设计.但这些研究没有对支撑结构与主翼之间采用何种联接型式给出相应的讨论,也未对机翼刚度布局情况给出相应参考,不利于飞机总体布局方案的选择.本文从力法入手,用四板模型简化斜拉翼结构剖面,给出常见斜拉翼和其支撑结构的刚度布局和联接形式以及结构重量遗传算法寻优的相关结果.结果表明,以铰链方式联接支撑结构与联接段结构的斜拉翼结构布局方式有最好的重量特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0 .3m ×0 .3m 高速风洞中进行的某研究型大口径机枪双头弹空气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给出了试验模型、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试验结果,最后对该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双头弹模型符合小攻角下弹丸空气动力特性的一般规律,但双头弹弹形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