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孟礼  武小悦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5):1065-1072
基于顺序二元决策图(OBDD)理论,针对航天测控系统(TT&C系统)特点定义了新的OBDD数据结构,提出了一种考虑设备可修的TT&C系统任务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将各测控站的时间窗口划分为不同阶段,分析各阶段内设备逻辑关系并构建阶段OBDD模型,然后将所有阶段OBDD模型合并为最终的任务OBDD模型.采用连续时间Markov链(CTMC)分析可修设备的状态转移行为,基于新的OBDD数据结构给出了任务可靠性计算算法.与Markov方法和仿真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精确计算设备可修的TT&C系统任务可靠性,设备数量多于30个时算法效率高于Markov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BDD的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析问题,提出了基于二值决策图(BDD)的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析模型和算法。将航天测控系统视为一个多阶段任务系统,采用任务剖面描述任务时序逻辑关系。根据各阶段的可靠性逻辑结构建立了单阶段的BDD,依次对各阶段的BDD进行运算得到系统的BDD,据此计算系统的可靠度。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测控时序图描述任务时序逻辑关系,建立了各阶段的任务可靠性模型,讨论了可靠性分配时的约束条件和分配目标,从而构建了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通过惯性权重系数ω进行自适应调整,初始时能快速搜索全局解,后期能有效地搜索局部解.通过算例仿真,表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在用于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配问题时具有分配结果优、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执行航天测控任务的各设备存在复杂的时空关联、可视与信息关联等动态约束关系,使得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配建模和分析极其困难,同时模型求解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混合学习算法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算法通过训练样本相关性矩阵的主成分分析确定网络隐含层初始节点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梯度信息衰减因子改进了迭代过程中网络参数的梯度信息计算方式,避免了学习过程早熟的不足,且加快了迭代收敛速度.最后,通过采集航天测控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将自适应混合学习算法应用于参数训练,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步骤.通过算例仿真,表明算法在解决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配问题时具有较高泛化能力和分配结果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发射前,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需要对相关测控方案和软件进行验证。利用仿真系统验证测控方案和软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航天器测量数据、轨道和姿态控制仿真是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讨论了航天器测量数据、轨道控制和姿态控制仿真方法,分析了航天器测控仿真系统的建立,通过仿真结果说明了仿真方法的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评价航天测控方案中的测控任务可靠性需要高效的方法,解析法和直接仿真都不能满足该要求。在介绍测控任务模型及其可靠性直接仿真法的基础上,基于不交化最小割集设计了实现近似零方差重要抽样的方法,并给出不交化最小割集的获取算法。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不交化最小割集最大获取数量越大,仿真收敛性越好,但相应地耗时也越多的结论。因此,实际应用中,需要在不交化最小割集获取数量与仿真时间二者间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7.
天基测控技术是航天测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弥补地基(陆基+海基)测控系统缺陷、缓解地基测控资源紧张的有效办法。本文提出了基于“北斗一号”系统的航天器天基测控技术仿真方法,设计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系统。基于建立的仿真系统、按照设计的仿真方法对航天器天基测控技术进行了全面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北斗一号”系统的天基测控技术可行,性能指标可以满足中低轨道航天器实际测控需要。  相似文献   

8.
利用虚拟现实系统进行航天测控监视,能够直观表现航天器的空间位置、轨道、姿态、外部件工作状况、以及日地星相对运动规律、设备跟踪情况,为指挥和技术人员分析掌握航天器的运行情况提供监控手段,同时能够对各种岗位人员进行任务培训。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VR)的一般概念,分析了航天测控系统的需求,详细论述了航天测控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法以及主要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测控系统对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负有重要责任。要满足今后十年我国可能的航天任务对测控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测控技术总体水平,增强和拓宽测控网的整体功能。本文根据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航天测控系统的任务和目前航天测控的差距,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课题,结合我国实际对未来航天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相关发展策略归纳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测试方法的不足,提出通过构建一套近似任务的仿真测试环境实现对航天远洋测控应用软件系统的充分测试。首先介绍MSTCAS(航天远洋测控应用软件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的功能需求;其次描述MSTCAS仿真测试平台的系统组成和信息交互关系,提出了可重构的MSTCAS仿真测试平台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仿真模型说明和基于平台的测试流程;最后进行了实践应用。应用证明,该测试平台系统设计合理、灵活通用,能够满足MSTCAS的全面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1.
闫华  武小悦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2):2769-2777
基于对任务的弧段划分,建立了测控通信任务的可靠性模型.根据任务执行时序图,参与任务的测控通信资源及任务成败标准,将测控通信任务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弧段,定义了正常任务弧段和空闲任务弧段,基于Markov过程,提出了正常任务弧段和空闲任务弧段的可靠性建模方法.提出了在考虑测控通信资源的开机准备时间和停机时间的情况下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对测控通信任务重新划分任务弧段,各任务弧段依据相应方法单独建立模型,依次求解各模型可得整个任务的可靠性.最后以具体的测控通信任务为例,计算并分析了不考虑资源开机准备时间和停机时间、仅考虑资源开机准备时间、仅考虑资源停机时间以及考虑资源开机准备时间和停机时间的任务可靠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HLA的航天飞行任务联合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说明了HLA的基本特点,描述了一个已经实现的航天测控仿真系统,并将其结构思想与HLA进行了对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依据HLA标准,对航天员座舱仿真、火箭和飞船仿真、测控网仿真等进行集成的航天飞行任务联合仿真系统框架,分析了各个仿真联邦成员的功能需求和信息接口,并着重介绍了针对任务要求的时间管理、数据通信等关键RTI机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以及参照FEDEP模型和借助商业成品软件工具的系统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靶场实时测控软件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测控软件系统是航天测控系统的信息处理中心,在航天任务中担负着实时信息处理、设备数字引导、指挥显示和安全控制等任务。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时测控软件系统向信息融合、分布处理、高可靠性和逼真的多媒体显示等方向发展。本文介绍了实时测控软件在航天任务中的地位厦作用,详细阐明了实时测控软件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功能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为背景,针对历次任务中USB测控网使用上出现的测站任务准备时间过长、与其他任务测站使用相冲突、测站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在统计和分析实战任务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载人航天飞行任务USB测控网优化配置的可行性方案,并提出了任务中选择测站的原则和测站配置确定流程,以期能够在今后的任务中更为合理地分配有限的USB测控网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天测控站管理域内测控、通信、气象、勤务等专业设备需要垂直管理,但节点分散、设备运行状况无法实时获取的现状,设计开发了测站运管系统。该系统涵盖测站管理域内测控设备协议转换、气象设备运行管理、勤务设备运行管理、测控信息检查与测试、综合信息管理以及综合态势展示等功能,实现了各专业设备运行状态采集、信息传输、专业管理、数据处理、信息展现及故障报警的层次化管理模型,建立了标准化的测站管理体系,规范了测站跟踪流程,实现了从准备开始、设备标校、捕获跟踪到数据质量分析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了测站管理域的管理质量和自动化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天测控系统建设目前所面临的角色定位转换、功能体制转型,以及任务要求不断提高、测控技术快速发展等新形势和新要求,分析了航天测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功能体制现状,提出了坚持一体规划、推动系统建设,坚持与时俱进、提升建设标准,坚持信息主导、突出建设重点的系统建设转型思路.并在此建设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装备研制向型谱化、标准化转型,维修保障向全寿命、体制化转型,软件开发向产品化、装备化转型,以及推进一体化网络化、强化综合能力、重视安全性可靠性等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地面测控设备在执行测控任务前,需要对和差接收通道的相位差进行标校(简称校相),以满足测角分系统的目标自跟踪要求.针对因标校设备故障而无法进行校相的问题,通过使用数理统计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积累的历史标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设备工作的环境温度对跟踪接收机移相值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滑动窗口多项式拟合方法得到拟合移相值,并与最近一次的标校移相值进行时变加权,可以得到基于历史标校数据的移相值预测方法.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可将预测移相值作为跟踪接收机参数,提高测控设备应急测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