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量子保密通信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新型保密通信机制,其安全性建立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上,被证明具有信息论条件下的绝对安全性。偏振编码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系统使用光子的偏振态进行信息编码。当环境变化时,光纤传输特性的改变将导致光子偏振态变化。因此,光子偏振态的补偿控制是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能否快速、准确的对偏振态进行补偿将直接影响系统的通信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偏振控制器和扫描控制算法的偏振补偿方案。该方案通过控制光纤偏振控制器的电压大小,将量子误码率最小化,实现偏振光的补偿控制,满足量子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喷泉码应用于遥测系统时存在较大系统延时的问题,在对其延时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编译码算法.当编码器接收到部分数据符号时,按照预先制定的度选取策略和符号选取策略,选择当前编码符号的度和生成该编码符号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该算法以减小编码延时为目标,通过分析编码符号发送速率的稳定性和可容忍的最长信号闪断时间可确定合理的编码延时.仿真得到了不同丢符号率下的编码延时、系统延时和所需的编码冗余,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案相比,改进方案的编码延时减小了一半以上.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得出了改进算法可明显减小基于喷泉码的遥测系统延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李世武  刘珊 《航空学报》2002,23(6):517-519
 依据热经济分析理论 ,并结合对飞机座舱盖热疲劳试验系统的运行模拟 ,找出了系统的关键能耗元件 ,针对它的热惯性是造成系统潜在高耗能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在关键能耗元件加隔热层的改进方案。对某型号座舱盖 100飞行小时试验 ,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 ,改进方案能使试验能耗下降 37%。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STBC—VBLAST混合结构的预编码传输方案。本方案以成对差错概率最小化准则为基础。理论推导给出线性预编码矩阵的构造方法,该方法分别对不同STBC层进行单独预处理.各层预编码矩阵由特征波束成形以及功率分配矩阵构成。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可有效降低系统差错概率,对于正交STBC还可同时提高系统信道容量,且在低维调制下效果更为显著。此外。理论分析显示对于正交STBC编码,信道容量最大化准则与成对差错概率最小化准则等价。  相似文献   

5.
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静态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王克昌  陈启智 《推进技术》1990,11(6):7-11,6,72
以往分析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静态特性的程序都是针对特定的发动机系统编写的,这样的模拟程序缺少通用性,一旦发动机方案发生变化,要重新列系统方程与编程序进行模拟.本文采用基于元件模型的结点方法,探讨了在计算机上自动建立液体火箭发动机静态方程,并且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运用该软件,用户只要输入发动机元件参数和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系统模拟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代飞机储油量的增加,为满足飞机调度和作战要求,必须对飞机的加油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文中基于Flowmaster一维流体计算仿真软件,对某型飞机地面压力加油系统中的限流孔板元件进行了设计计算和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限流孔板元件符合压力加油系统的整体设计要求。建立了压机加油系统和通气系统独立建模和仿真分析方法,为飞机燃油系统整体设计优化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计量光栅一般为增量制,当用作数控加工机床的检测元件时,有可能造成过冲量积累妨碍加工精度的提高。即使采用过冲补偿,加工精度仍受到限制,而且线路复杂,因而有的便采用绝对制的码盘、码尺作为检测元件。但又出现脉冲当量不是整数,译码线路比较复杂等问题。为了比较简单地解决这些问题,可在光栅的检测范围内设置一个或几个绝对零位,采用归零的方法,实现停电记忆、座标原点寻找、消除误差积累、进行误差修正等功能。使增量制与绝对制兼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能够实时大面积地进行复合材料损伤或大应变位置自诊断的智能结构系统 ,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对复合材料平板进行了应力分析 ,讨论了作为传感元件的电阻应变丝阵列在结构中的布置方案 ,提出了四点布置法的方案 ,还介绍了按此方案实际实现的实时损伤自诊断智能结构系统 ,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自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飞机BCU特性,设计了一种能兼顾BCU从方案、生产、调试、验收等几个阶段的故障注入系统,并通过元件级、组件级和系统级3种形式故障注入试验,验证故障注入系统正确性,从而提高BCU的测试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编队卫星自主定轨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完全不依赖于地面站和GPS系统的自主导航方案。利用星间测量信息进行卫星编队相对轨道状态的自主确定;并在利用磁强计进行卫星绝对轨道自主确定的基础上,引入星间测量信息提高绝对定轨精度;设计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进行卫星编队轨道状态估计,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导航方案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光纤陀螺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光纤陀螺测试系统的组建方案以及主要功能,进行了控制机、自动转台、光纤陀螺之间的通讯模块软硬件设计,分析了测试程序的特点。通过配接不同的测试仪器,该系统可完成其它种类的惯性元件测试。  相似文献   

12.
在随动跟踪和自动控制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光栅作为检测元件。但是,由于普通的光栅装置把机械量(如角位移、线位移等)转换为电的模拟量时,是以增量座标形式进行的,一旦停电、停机、中断运行,必然导致前面的结果废弃,无法继续进行工作。因此,就有必要设计一种特殊记忆装置,以便满足停电记忆、工作过程中寻找基准点、增量座标与绝对座标兼容、修正误差等的需要。也就是使光栅在工作过程中能提供一个绝对零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速多进制编码扩频技术的基本特点和设计思路,着重讲述该技术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实现方案,及通过应用于相应的硬件平台取得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伟 《飞机设计》1994,(2):52-62
现代研制的高性能战斗机救生系统中广泛使用了火工品爆炸元件(抛放火箭、启爆器、爆炸螺栓、导爆索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能恰当地给出其使用寿命,导致飞机故障时间加长,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本文通过国内外有关资料的介绍,对影响爆炸元件使用寿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为尽快确定使用寿命而设计的温度加速老化试验方案,重点地阐述了用科学的方法确定F-16飞机乘员离机系统中爆炸元件使用寿命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型上单翼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翼大挠度变形检测难题,提出了大倾角相机视场下机翼的非接触三维全场变形测量方案。根据上单翼飞机结构特点,将预先标定内参数和相机外参数的共轭相机组安装于飞机垂直尾翼上,采集飞行中的机翼变形图像。首先,提出了大倾角弱相关散斑匹配方法,解决了相机在大倾斜角度状态下采集到的机翼变形弱相关图像相关性差,难以相关匹配的问题。其次,由于测量相机安装于垂直尾翼,飞行测量过程中相机会受到气流扰动产生振动,本文提出了一种相机动态校正方法,通过在机背布置预拉伸刚性不动编码标志点,实时解算基准相机的绝对外参数,进而确定共轭相机的绝对外参数,实现所有测量相机外参数的动态校正。最后,开发了机翼变形全场测量软硬件系统,搭建了缩小比例机翼模型试验台并进行了仿真测量,对系统测量精度进行了比对分析。测量结果验证了本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对实机测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首先给出了二进制删除中继信道下基于喷泉编码的多种协作方案,并依性能得出了最优方案,此后借鉴渐近最优喷泉编码的概念,将该最优协作方案扩展到无线中继信道中,并利用排队理论实现了中继节点的最优流量控制,给出了无线中继信道下的中继流控制协作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喷泉编码的中继信道协作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中继缓存溢出问题,提高了信道的可达速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高清视频编码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一款高性能的视频编码ASIC芯片FH8735,然后通过对视频编码设备整体框架的设计介绍,引入了视频编码设备的硬件原理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方案,硬件设计方案以不同输入视频格式的种类为章节详细叙述了几种常用视频编码的原理设计,软件设计方案从软件架构和软件流程上对视频编码设备软件进行了讨论。可以看出,ASIC芯片以其独有的优势使得视频编码设备设计越来越简单、功能越来越强大、性能越来越可靠。  相似文献   

18.
流体网络法在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将一维稳态流体网络方法应用到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沿程压力、温度和流量预测中.该方法将空气系统简化为节点和元件组成的网络,节点和元件处建立守恒方程,在压力修正、流热耦合方法基础上引入系数迭代修正求解.程序应用到有经验关联式的模型中验证,计算结果与经验关系式吻合得较好.验证后的程序被应用到某发动机空气系统初步设计方案的校核和改进中,在模拟结果指导下的参数调整很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无人机(UAV)中继通信是实现远距离点对点无线通信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为提高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链路传输的可靠性,提出基于空时分组编码的无人机放大转发中继通信传输方案,并基于双跳链路遍历容量最大化的准则给出了无人机最佳航迹规划方法,并进一步利用FM-EM算法给出了基于空时分组编码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中断概率及遍历信道容量计算公式。计算机仿真表明:提出的方法显著优于传统的单发单收(SISO)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成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洞测量与控制试验系统,设计了HIT三元低速风洞的一套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基于Microsoft Visual Basic(VB)风速测量与控制系统。系统进行了硬件系统设计及软件系统设计。在提出总体的测量与控制方案的基础上,保证风速控制精度,对测控元件进行了等精度配置研究。另外在实验角度控制上提出了高精度的控制方案。通过VB程序代码实现了控制软件。经调试后达到了系统控制精度要求,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