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分类建库和精确与模糊相结合的综合推理策略,设计该型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运用知识库与系统分离模式,可以不断丰富知识库的知识,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文中分析了TCAS的故障现象,根据专家系统理论,结合故障树故障诊断理论,建立了TCAS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并论述了知识库的构建、推理机的设计。采用Visual C++作为软件开发环境,利用SQL Server实现整个专家系统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基于模糊推理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规则库的不完备常常会引起系统的某些输入产生的输出不确定。针对此问题,将模糊推理与证据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诊断方法。首先根据证据的随机集表示及随机集扩展准则将模糊输入映射到输出,并聚合生成故障命题的基本概率赋值(BPA),以度量由规则库不完备和输入模糊性引起的输出不确定。然后利用Dempster组合规则将多个不完备规则库提供的BPA融合,用融合结果判决故障,并以电机转子故障诊断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故障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故障树理论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液压系统故障的多发性、故障在封闭回路中的传递性、设备构造的复杂性等特点,通过对现有故障诊断方法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模糊故障树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以泵控马达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系统的故障形式,建立了该系统的模糊故障树,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算法研究,介绍了模糊故障树方法的原理、方法和特点。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5.
旋翼作为直升机的升力面和操作面,其健康状态对直升机的安全至关重要。旋翼故障诊断技术仍是直升机健康与使用监测系统(Health and usage monitoring system, HUMS)领域的薄弱环节,开发旋翼故障诊断技术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信息融合技术,首先分析了旋翼故障的诊断机理,建立了旋翼故障模型,通过流固耦合仿真获取了不同故障下桨叶、轮毂和机身的故障特征信息,生成数据集进行网络训练和验证。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enetic algorithm-backpropagation, GA-BP)优化神经网络诊断3种类型的直升机旋翼故障,即后缘调整片误调、变距拉杆误调和桨叶质量不平衡。3个逐级神经网络分别对旋翼故障类型、故障位置和故障程度进行了诊断识别。最后采用加权的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对旋翼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证明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旋翼故障诊断方法能够成功应用到旋翼故障诊断中,并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6.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的模糊推理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在构造机械加工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时领域知识的不确定性,认为国在故障诊断领域,专家的思维逻辑以及大部分领域知识反映的事物的模糊性而不是随机性,由此提出了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模糊诊断方法。利用隶属度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概念和方法有效地处理了领域知识描述和诊断推理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指出了在模糊推理模型中,模糊诊断权矩阵是专家诊断知识和诊断经验的集中体现,并且给出了确定初始诊断权矩阵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描述独立电源系统保护离散事件与连续控制相互作用的混杂行为,提出一种对象混杂Petri网(OHPN)建模方法,构建了基于OHPN航空独立电源保护控制行为的混杂模型。该模型将混杂Petri网的混杂特性描述内置于对象之中,解决了传统混杂Petri网不能同时描述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的问题,增强了模型描述能力,使模型具有良好的封装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最后,对某型航空交流电源系统的保护控制过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表明,所定义的模型能够有效描述和分析电源系统保护控制的混杂行为,为系统稳定性和故障预测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开发了一种专家系统,用来管理EICAS故障隔离与维护知识。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OOP)和微软基础类库(MFC),作者建立起一种框架决策树,将知识库、推理机和人机界面加以重构并形成一体。当输入一个E-ICAS指示的故障症状,该专家系统即能够通过一步步推理实现故障定位并给出相应的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竖炉焙烧过程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赤铁矿石竖炉焙烧过程故障诊断问题,将专家系统、神经网络与案例推理技术相结合,提出了由故障预报、质量监督、故障分析与处理模块构成的竖炉焙烧过程智能故障诊断系统。讨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及实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中国最大的赤铁矿选矿厂的竖炉焙烧过程。经过现场运行,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90%,设备运转率提高了2.98%。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对竖炉焙烧这类复杂工业过程的故障诊断可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的飞机极限数据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方法时飞机飞行参数的极限允许值进行计算,可以使推理过程变得简洁、清晰,避免了常规方法在软件实现上的诸多缺点。同时,本文采用一种模糊规则方法对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推理行为进行描述,使得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能够回答有关why和how的询问。以最大允许马赫数的计算为例,本文设计了用于该参数推理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并给出了简单算例。  相似文献   

11.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是生产实际中的一种典型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iscrete event dynamicsystem,DEDS),而Petri网理论是研究DEDS的有力工具之一。为了描述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受到外部控制的交互机制及层次结构,文中引入Petri网概念的一类扩充--开放Petri网的概念,并用开放Petri网工中交通管制辅助决策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阐述了空中交通管制辅助决策系统的开放Petr  相似文献   

12.
基于Petri网的故障树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故障树是事件间的一种布尔逻辑关系模型,基于故障树的诊断方法的广泛应用由于实际故障树分析过程NP困难问题而受到妨碍。Petri网作为一种特殊的有向网,它能反映系统的状态变化和事件发展,尤其适合于表达故障的传播关系。本文因此提出了两种基于Petri网的改进方法,与下行法相比,用该方法寻找最小割集和最小路集能有效地节省计算时间,提高推理速度和效率,并且其算法便于计算机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Petri网和UML的工作流模型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工作流的概念及发展过程,讨论工作流建模的基本方法。重点分析Petri网和UM L在工作流模型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结合Petri网语义定义工具和图形化界面以及UM L的面向对象特点,形成基于Petri网和UM L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工作流模型的语义定义采用Petri网表达,给出工作流网的形式化描述。工作流系统的设计模型采用UM L进行定义,对于业务逻辑、执行过程、数据结构分别采用用户实例图、顺序图、类图进行描述。在工作流的实现上,采用软组件实现工作流服务组件的分布布置,并通过接口定义语言对功能组件中的服务进行发布。最后给出工作流的发展趋势,并计划开展工作流仿真和优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运输网络的最短有向路Petri网仿真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对综合交通体系和智能交通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必须解决运输需求和运输网络分析的技术问题。在已有的方法中,只有对有向网络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然而,运输网络却是无向的。本文内容是论述如何借助于Petri网论和Petri网图计算机仿真将无向交通运输网络转换为Petri网表示的有向图,并同时求出相应的运输网络中OD(起点终点)对的最短有向路径及路长。本文以图的形式给出Petri网的定义,通过导入“时间Place”和“标记”的附加描述,使Petri网成为扩充的Petri网(EPN)。定义Petri网图仿真器的运行规则和步骤,用Petri网图仿真器、自动将无向运输网络转换成EPN模型,然后自动求出相应的最短有向路径和路长。通过显示、打印或电信号,为用户提供信真报告或电信号。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3轴立式铣床进行了改造,安装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形成了一种新型数控铣床。本文介绍了其结构,推导了该铣床的工件定位和刀位文件后置处理两个子系统。该铣床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刚性好,精度高及易改造等优点,适合加工复杂曲面工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所设计的机械制造系统(MMS)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对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本文首先引入MMS规则设计中的几点原则,以及计算机仿真涉及到的生产调度问题及其决策规则,论述各生产调度规则在Petri网模型中的实现方法。并对Petri网运行中的冲突问题引入了解决冲突的规则。其次,基于包括工件流和刀具流的MMS的Petri网模型,根据最小事件时间推进原理,实现Petri网模型的计算机动态仿真,即实现MMS的计算机动态仿真。最后,将仿真程序应用于仿真实例,从而有效地评价MMS的规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图的形式给出Petri网的定义;通过导入“时间Place”和“象征”的附加描述,使Petri网成为扩充的Petri网(EPN);用EPN模拟计划管理系统,用EPN仿真器构画计划管理系统的图模型、求系统的时间参数、进行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