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中国     
《航天员》2014,(5):8-8
长七火箭芯二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报道,8月29日,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01所进行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芯二级动力系统热试车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火箭芯二级配置4台液氧煤油发动机,其中两机固定,两机双向摇摆。试验中发动机正常点火。各系统工作状态良好,并按程序定时关机。经试验数据判读,各项参数满足设计要求。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3月23日下午,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北京成功进行了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进一步验证了芯一级模块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意味着长征五号最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长征五号年内转入发射场合练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8月17日16点35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的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六院101所完成了芯二级动力系统的第二次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至此,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重大地面热试验已全部完成,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海南发射场进行合练,2016年择机进行首次飞行试验,2017年前后在海南  相似文献   

4.
<正>"祝贺你们取得成功,大家辛苦啦!"雷凡培笑容满面地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一级动力系统研制人员热烈握手,言语中难掩激动。2月9日下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负责、六院101所具体承担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在国家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尚福,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科技委主任栾恩杰,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副总经理杨保华等领导的见证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车总体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力系统试验规模大、风险高、密度高、并行环节多、技术难度大等突出特点,试验主体承担单位细化落实试验主体抓总责任,充分发挥抓总、策划、牵引能力,注重工艺流程的持续优化、加强试验过程的统筹协调、安全防范和风险管控,统一指挥十余个参试系统,统领近十个参试单位形成的试验队有序工作,技术状态控制有效,确保了三型运载火箭八个模块十二次动力系统试车准时准点和圆满成功,为三型运载火箭按期首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     
《航天员》2014,(1):8-9
首届“勇创杯”大学生“微重力健康生活”大赛圆满落幕;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前后择机发射;长七火箭助推器第二次动力系统试验成功;“中国航天日”启动设立程序  相似文献   

7.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余音未寂,秦岭深处又传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10月30日,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65所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区,1200千牛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300秒长程摇摆整机试车获得圆满成功。本次试车是液氧煤油发动机转入试样研制的标志性大型地面试验,其成功对于我国某型号发动机的研制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8.
P&W 公司(Pratt&Whithey)在 RL10发动机系列中开发出一种低空工作的变推力发动机 RL10A-5,研制合同是与 McDonnell Douglas(MDA)签订的,属于 BMDO(弹道导弹防御组织)投资的项目。RL10A-5发动机作为 DC—X(Delta Clipper-Experi-mental 单级火箭技术的试验飞行器)的动力系统进行了15次地面试车和8次飞行试验。在 DC-X 试验项目完成后,这些发动机被拆下来,送回 P&W 进行分解、检查、重新组装以及测试,为参加 NASA 的 DC-XA(Delta Clipper—Experimental Advanced)试验项目进行准备。本文对 RL10A-5及其在 DC-X 飞行器上的试验历程进行了回顾。重点放在发动机的分解检修和在 P&W 进行的交付试车上。最后对 DC-XA 飞行器上试验的初步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神舟七号"的圆满成功是与它在发射前在地面做充分的环境模拟试验分不开的。"神舟七号"在研制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一些环境模拟试验:"神舟七号"轨道舱振动试验;"神舟七号"飞船的振动和噪声试验;"神舟七号"飞船热真空试验及其泄复压试验;  相似文献   

10.
在一项特殊要求、非例常的试验中,需发动机进行接力试车:在同一次试车中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使用两个不同厂家的氧化剂,在进行氧化剂切换时,发动机连续工作,即进行接力试车。为此,在原试车台试验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改造,建立了试车台发动机接力试车氧化剂试验系统。经热试车验证,改造后的系统工作安全可靠,满足发动机接力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制Cf/SiC复合材料推力器,对Cf/SiC复合材料物理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Cf/SiC复合材料在空间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及力学性能;采用化学气象沉积法制备抗氧化涂层;采用自动缠绕成型工艺制备Cf/SiC复合材料喷管;采用Ti-Ni复合钎料进行了高温钎焊试验,获得了最优的钎焊工艺参数,完成了Cf/SiC复合材料与金属铌的钎焊连接;制备了试验样机并进行了热试车考核.结果表明,Cf/SiC复合材料在经历各种空间环境后,仍可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涂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热试车过程中,稳态试车室压平稳,脉冲工作时,推力器响应迅速,脉冲一致性好;燃烧效率达到设计要求,钎焊缝结构完好,Cf/SiC复合材料喷管无明显烧蚀,热试车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栅格翼在减小火箭残骸落点散布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栅格翼高气动效率、高阻力的特点,探索其在火箭芯一级残骸落点散布控制上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栅格翼气动性能分析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针对火箭芯一级箭体,开展了栅格翼设计研究,给出了详细的栅格翼几何尺寸,分析了其在亚跨超声速阶段气动性能,通过6自由度蒙特卡罗弹道拉偏仿真,对比了栅格翼安装前后火箭芯一级残骸落点散布范围。结果表明,火箭芯一级加装栅格翼后,上升段折叠安装,阻力增量较小,超声速阶段阻力增量2%以内;再入段栅格翼打开,小迎角范围内火箭芯一级残骸压心后移明显,气动稳定性增强;芯一级残骸进入大气层后飞行姿态迅速振荡收敛,残骸落点散布范围大幅缩小,安装栅格翼后火箭芯一级落点散布面积减小约76%,这种基于稳定栅格翼进行落点控制的方法具有机械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实现的特点,适用于各类运载火箭的改造,可大幅度减小落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NASA于4月10日在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的东部试验区成功地进行了一台长6m、直径1.21m的航天飞机先进固体发动机(ASRM)缩比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试车全程约30s. 这次试车开始了支持航天飞机先进固体发动机研制计划的一组(10次)试验.前5次试车将鉴定新型发动机喷管的候选材料,称为喷管鉴定试验-1(NEr-1).4月10日试车的试验发动机重约18140kg,包括重  相似文献   

14.
在成功地进行了发动机试验后.巴西希望在2011年从本土对其“卫星运载器”(VLS)1运载火箭进行一次亚轨道试射。巴西航天局10月20日成功进行了VLS-1火箭第二级发动机的试车  相似文献   

15.
自动紧急关机系统是火箭动力系统试验的关键环节,是推进系统和试验台的有力安全保障。针对液氧/煤油动力系统热试车威力大、响应快的系统特性,研发了基于VXI的数据采集系统及紧急关机系统,依据功能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VC++的关机判读软件。首先设计了关机判读软件系统的采集、报警、实时存储、图像显示等基本功能模块,其次阐述了基于VC++的关机判读软件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软件应用环境和核心程序流程,展示了关机判读软件的应用主界面;详细分析了影响自动关机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通过一百多组模拟数据进行了软件功能性、故障检测能力等多方面的测试,实时性和准确度均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某次液氧/煤油动力系统热试车对本系统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其性能的优异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重型运载火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运载火箭涉及众多关键技术,研制难度大,研制周期长。针对重型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动力类型选择、重型火箭模态试验、动力系统试车、测发模式以及产业基地布局与建设等方面,提出重型运载火箭后续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以及应对措施设想。  相似文献   

17.
对新型号与某型号半弹试车(前者为准半弹试车)的有关燃气舵装置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半弹试车是最后一次地面燃气舵试验,它为飞行试验打下基础。从某型号试飞成功的经验来看,只要地面试验获得成功,一般来讲飞行试验也能成功。所以半弹试车中燃气舵试验的好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正>据报道,Aerojet公司的AJ-26发动机于2014年5月22日在NASA斯坦尼斯航天中心(Stennis)E-1试验台进行发动机热试车时突发故障,导致发动机严重受损,所幸无人员伤亡,但试验台受损情况不明。这是AJ-26发动机第二次热试车失败,该型发动机曾在2011年6月因金属壳体老化,煤油推进剂泄漏而导致发动机起火。自2010年11月以来,NASA就和其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作伙伴轨道科学公司(OSC)公司在Stennis航天中心试验AJ-26  相似文献   

20.
2021年6月3日,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助推器大型翼伞回收系统搭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助推器与火箭芯级分离后,国内最大的翼伞(300m2)控制4t级助推器朝预定着陆点机动飞行,降落在安全区域内,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