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航天》2010,(4):39-40
<正>NASA耗资8.48亿美元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卫星于2月11日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型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将为急于认识太阳及其磁场的科学家带来水平之高前所未有的数据和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0,(3):123-124
NASA太阳动力观测卫星发回首批图片NASA的太阳动力观测卫星(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0)近日发回有关太阳活动的首批图片,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太阳动态过程。发回的图片显示了以前从没见过的物质流离开太阳黑子的详细过程。一些图片还详细刻画了太阳表面的活动。除此以外,卫星还在超紫外波长范围内对太阳耀斑进行了首次高清晰测量。  相似文献   

3.
众眼看宇宙     
王琴 《航天》2012,(4):62-63
2012年伊始,NASA就将这幅高清的X级太阳耀斑照片赠予世人欣赏。太阳耀斑(又称色球爆发)是太阳表面突然释放能量,喷射出高能带电粒子而形成的壮观场面,其寿命仅有几分钟至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4.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0,(7):64-64,F0003
不要惊慌,太阳还没有爆炸!这张疯狂的影像是由今年3月30日刚升空的太阳动态观测站(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所拍摄的远紫外光波段下的伪彩色太阳像,主角还是那个我们熟悉不过的太阳。图中颜色最浅的地方,温度高达100万开。太阳左上方边缘的环形亮弧,就是日珥,它温度虽高,但其实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白天淹没在被地球大气散射光中,无法看到。太阳上端那些红色的针状尖条,也是高温的小日珥,最高的有9000千米长。它们都是太阳磁场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太阳风暴     
水客 《航天员》2010,(5):71-72
NASA资深科学家2010年8月提出警告,地球可能会在3年后遭遇强烈的太阳磁暴,到时全球将陷入大停电状态,网络电子通讯将全部无法使用。NASA这一警告异于其往常作风,可谓非常罕见。那么,太阳风暴到底会对地球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6.
荷力 《中国航天》1996,(4):27-28
欧空局的太阳与日光层观测台欧空局与美国航宇局合作的价值10亿美元的太阳与日光层观测台(SOHO)已于去年12月3日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宇宙神2AS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它所携带的12种仪器将对太阳这颗直径139万公里、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0,(1):40-40
<正>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2-7320-10C型火箭12月14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NASA的"宽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天文观测卫星。卫星将运行在高52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  相似文献   

8.
地球观测系统(EOS)是美国航宇局(NASA)从空间观测地球计划的一个项目。为了能从空间平台对地球进行全面的观测,NASA等机构将在平台上安装各种遥感仪器,然后把它们射入太阳同步极轨道。这些不载人的自主式平台将连续观测地球15年。本文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作用和组成,以及所载仪器的性能和用途。  相似文献   

9.
400多年以来,天文学家一直都是从远处对太阳进行研究.而如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决定派探测器到离太阳很近的地方去进行观测.该探测器称为"太阳探测器 ",最早可在2015年发射,是一颗耐高温的探测器,可深入到太阳的大气层内,采集太阳风和太阳磁的第一手样品.到为期7年的探测任务结束时,它有望解开天体物理学的两大谜团,并得到多项新的发现.目前探测器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0,(4):40-40
据美国spacenews网站2010年6月9日报道,根据NASA6月8日授出的一份合同,轨道科学公司将在2012年为NASA发射小型太阳观测望远镜。这颗科学卫星名为“红外广域成像分光计”(IRIS),将由飞马座-XL空射火箭发射。搭载火箭的载机将从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IRIS由洛马公司研制,长3m,  相似文献   

11.
为对近地环境太阳风状况进行可靠预测,引入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步预测方法来预测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拉格朗日点1(L1)处距离输入观测数据序列未来24、48、72、96 h的太阳风速度.采用SDO的图像数据提取冕洞面积等特征信息,并从NASA OMNIWEB数据集提取其他输入特征,形成多变量的时序数据作为太阳风速度预测的输入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6,(12):45-45
日本M-5固体火箭9月23日在内之浦航天中心发射了“太阳”B(又称“日出”)卫星以及“北海道工业大学星”(HITSAT)1和“太阳帆子有效载荷卫星”(SSSat)2两颗微小卫星。“太阳”B重870公斤,由三菱电气公司制造,将用于测量太阳磁场,以更好地认识影响地球的剧烈的太阳活动。星上载有与美、英联合研制的光学、红外和紫外望远镜各一台,能对太阳磁场进行迄今最近距离的观测。它将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3年,其中3/4的时间处于阳光直接照射之下。  相似文献   

1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4):13-13
2006年9月23日,由英国、美国和日本联合研制的太阳-B(Solar—B)探测器在日本南部鹿儿岛升空,计划在未来3年内对太阳耀斑进行研究,探索太阳系中释放能量最大的爆炸,预测它们何时发生以及为何发生。探测器重约900kg,长4m,宽1.6m,两个太阳能电池翼在太空展开后总长达10m,将在距地球600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探测器上3台设备(太阳光学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和超紫外线成像光谱仪)将测量太阳大气圈的不同层圈。  相似文献   

14.
太阳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地球又是怎样响应这种化的?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为深入考察这些问题,21世纪初,NASA启动了规模宏大的"与日共存"计划(Living With a Star Program)。计划全面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空间作用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太阳-地球耦合系统中直接影响人类生命与社会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2,(5):7-7
据NASA网站2012年8月6日消息,NASA的好奇心号巡视器(Curiosity rover)日前已成功地在火星表面的盖尔坑着陆。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收到它安全降落的确认信号后,又陆续收到它从火星表面传回的照片。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2013,(1):9-9
据NASA网站2012年11月6日报道,选择性激光熔凝(SLM)技术(一种类似于3D打印的技术)将被NASA运用于下一代火箭的建造中。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将采用这种先进技术制造复杂的金属零部件,用于航天发射系统(SLS)重型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7.
微凉 《航天》2010,(5):48-49
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升起,它明亮、巨大、时刻温暖着我们。太阳与我们息息相关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温暖和能量。石油和电这些能源是完全不能和太阳带给地球的无尽能源相提并论的。没有太阳,地球上的生命将不复存在。没有太阳,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起源”号无人太阳探测器到达预定地点开始它太阳风的采集工作。该预定地点较为特殊,是一个名为L—1的太阳系日地拉格朗日平衡点,它位于距地球150万公里的太阳和地球连线上,在这一点上太阳与地球作用于“起源”号太阳探测器的引力将相互抵消,因此探测器的位置始终保持在日地连线上。  相似文献   

19.
徐劼 《上海航天》2006,23(5):37-37
美宇航局(NASA)将用德尔它-2火箭发射日地关系观测卫星(STEREO)。该卫星由美应用物理实验室设计并建造,项目由戈达德航天中心负责。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2009,(5):6-7
据报道,2009年9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与欧空局(ESA)局长多尔丹在华盛顿NASA总部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太空运输领域展开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意味着欧空局将长期参与NASA的载人太空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