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既然要登月,火箭和飞船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似乎不缺少飞船,正在研制的载人飞船就有"猎户座""载人龙"和"星际线"这三种。然而"载人龙"和"星际线"并不是为星际航行准备的,也就是说它们只能飞到距离地球表面三四百公里的高度,在这里地球的电离层能够为航天器提供相当重要的防辐射保护。超越这个高度,就必须为载人飞船研制更加厚重的防护层,防止宇宙射线对航天员的健康造成破坏。从目前来看,只有猎户座飞船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美航宇局与波音公司签发了"商业载人计划"下的第二份订单。波音在研的飞船称为CST-100"星际客机"。这为波音和太空探索公司载人飞船未来执行国际空间站人员运输任务的常态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按照同两家签署的"商业载人运输能力"合同,美航宇局承诺从每家订购至少两次、最多6次飞行,但要先成功通过该局的认证才能正式获准投  相似文献   

3.
正载人飞船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重要工具,在载人航天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国外仅有俄罗斯联盟MS(Soyuz MS)一型飞船处于服役状态,俄、美等国均依靠该飞船实现地面与"国际空间站"的往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载人航天的持续发展,主要航天国家、优势商业航天企业纷纷开展新型载人飞船的研制或论证工作。除俄罗斯联盟MS飞船外,美国大力推动"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CST-100"星际客船"(Starliner)等新一代商业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围绕载人月球探测活动,美国正在发展"猎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波音公司近日首次高调曝光了旗下"星际线"(Starliner,亦称CST-100飞船)载人飞船的配套舱内航天服,这款航天服在美国航天飞机时代舱内航天服的基础上做出了众多改进。新一代的载人飞船自然要有新一代的航天服,波音公司虽然在飞船研发上进度落后,舱内航天服反倒提前曝光。虽然媒体对这套"蓝精灵"航天服的外观褒贬不一,但是随着美国民营航天的大踏步前进,载人航天从"大国游戏"向"企业特产"的逐渐转变,航天服的设  相似文献   

5.
正熟悉美国载人航天历程的人们在看到"星际线"的时候就会发现它非常眼熟,它和波音在2006年竞标美国宇航局"乘员探索飞行器"的方案外观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推进舱的长度略短一点,连圆锥体返回舱的锥度都一样。如果再向前追溯一点,会发现"星际线"和早年的阿波罗飞船也很像,只是推进舱短了一多半而已。那么,"星际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商业载人运输项目的最新进度安排,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龙飞船修改后的不载人试飞日期是明年1月。这艘飞船本来可以在12月份发射,安排到1月份是为了顺应空间站上的对接机会。新进度把"载人龙"的载人试飞改到明年6月。美国宇航局还修改了波音CST-100星际线飞船两次试飞的进度。  相似文献   

7.
国外新型可重复使用飞船特点分析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蕊 《国际太空》2010,(12):31-38
目前,世界各国积极开展新型可重复使用飞船的研制或研究论证,美国和俄罗斯的新型载人航天器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猎户座"(Orion)飞船将作为"国际空间站"(ISS)乘员救生艇继续发挥作用;美国商业公司积极发展新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主要包括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天龙座"(Dragon)飞船和波音公司的乘员航天运输-100(CST-100);俄罗斯正在执行"新型载人航天运输系统"(PPTS,也称为PTKNP)计划,研制新一代飞船。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空间站是目前人类建造的最大、运行时间最久的的载人航天器,目前常驻6人,大约每半年轮换一次。航天员在天上也成不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同样会生病,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疾病,万一真的出现重病怎么办呢?现有的"联盟"号载人飞船,甚至未来的载人"龙"飞船和"星际线"飞船都存在过载较大的问题,所以一些美国工程师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案,以成功的X-37B无人航天器为基础,研制国际空间站救护飞船。  相似文献   

9.
<正>在美国航天飞机停飞后,美国暂时失去了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能力。并且由于星座计划的终止,美国在载人航天载具的研发和使用上出现了断档。近年来,商业航天模式的兴起给美国的载人航天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航天界新秀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提出的载人型龙飞船和波音公司的CST-100飞船在经过层层筛选后,最终成为"商业载人航天计划"所支持的首批上天任务,承担起未来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间运送航天员的职责。今年3月,载人型龙飞船完成了第一次无人飞行测试,为美国载人航天的复飞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7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执行了航天飞机计划中的最后一次飞行。自此之后,美国的国土上已经整整7年没有起飞过载人航天器。美国航天员来往国际空间站需要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并以每年水涨船高的价格购买"船票"。在暂时失去载人航天能力的7年多中,美国一直在积极进行下一代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发。8月3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参与商业载人航天任务的第一批航天员名单,其载人航天的新策  相似文献   

11.
<正>在启动NASA商业载人运输合同工作的同时,波音正提出用同一种飞船的一个改型型号来承担国际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该公司已提交了竞争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2项目的投标方案。CRS2是轨道科学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现有CRS合同的后续项目,涉及为空间站往返运送货物。波音正在为NASA研制CST-100载人飞船,货运型号将以载人型为基础,去掉那些执行货运任务时不再需要的部件,腾出更多的船  相似文献   

12.
正3月31日,美宇航局完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龙商业载人运输飞船首次正式飞行任务全部4名机组人员的选定工作。美宇航局指派其老资格航天员香农·沃尔以及日本航天员野口聪一参加"载人龙"代号为"机组"(Crew)1的首次正式飞行任务。美国宇航局已在2018年确定了首次正式飞  相似文献   

13.
正8月3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首批执行商业航天计划飞行任务的9名航天员。他们将搭乘波音的CST-100飞船和的SpaceX公司载人型龙飞船飞向太空,恢复美国自2011年终止的载人航天飞行。这9名航天员都有过在各军种服役的经历,其中7名曾经执行过航天飞行任务。他们将分别为两种飞船执行一次测试飞行任务和一次正式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开始执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然而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完成后,人类再也没有踏上月球。转眼之间50年过去了,美国宇航局在高调纪念阿波罗登月50周年,但载人航天活动反而局限在近地轨道,美国更是随着航天飞机的退役失去了送人上天的能力,这实在比较难堪。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签署命令指示美国宇航局重返月球。随着SLS火箭和猎户座飞船的研制接近尾声,美国把重返月球的时间定在2024年。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14,(7):21-21
<正>"龙"(Dragon)宇宙飞船是Space X公司为发展载人航天能力而研制的飞船,参与竞标NASA的"商业轨道运输计划COTS"和"商业乘员发展计划CCDev"。2008年12月,Space X获得NASA价值16亿美元的12次商业补给服务合同。目前,"龙"飞船货运型已经顺利完成一次演示飞行试验,3次ISS补给任务。"龙"飞船载人型正在开发中。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4年的研制与试验、角逐与等待,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4年9月16日敲定,由商业航天公司—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共同为其执行"国际空间站"(ISS)载人运输任务。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减少或彻底终结对俄罗斯载人发射服务的依赖。首次载人验证飞行任务将于2017年进行。1合同背景自载人航天活动开展以来,美国一直依靠联邦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航天员到达近地轨道和月球。此次合同的授出标志着,自航天飞机退役6年之后美国将重获本土载人航天发射能力;也标志着自阿波罗计划结束45年之后,美国将开启"商业飞船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利用其在空间站和货舱研制方面的专长,在与美国洛·马和轨道·ATK和美国宇航局"下一步探测空间技术伙伴关系"(简称"下一步")2计划下开展合作后,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又在此计划下与波音公司开展了合作。合作内容仅限于论证研究,并不包括提供硬件。与轨道·ATK公司的合作是针对深空应用对天鹅座货运补给飞船进行适应性改进。这种飞船的增压货舱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索》2003,(2):19-19
1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为何从载人飞船起步? 航天飞机的研制投入巨大,研制周期长,风险大,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已解决了卫星返回和防热关键技术,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为载人飞船研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我国首先从载人飞船搞起,把发展载人飞船作为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航天业的新秀,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近些年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在载人航天领域,SpaceX公司之前虽然从未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但从2012年就已经开始为国际空间站提供"快递服务"。SpaceX公司研发的货运型龙飞船是美国宇航局(NASA)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商业货运计划的主力飞船,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了14次货物。相比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等其他以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国外载人航天领域共开展14次发射任务,其中包括7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7次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美国“载人龙”(CrewDragon)飞船开展3次载人任务,“货运龙”(CargoDragon)飞船开展2次货运任务,“天鹅座”(Cygnus)飞船开展2次货运任务,“星际客船”(Starliner)开展1次无人轨道飞行任务,“猎户座”(Orion)飞船开展1次无人绕月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