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正我们知道,地球自转的同时还会跟随太阳系一起运动,而太阳系毫无保留地听从银河系的召唤,追随着它的脚步。这一速度之快是你无法想象的,银河系在宇宙空间的运行速度高达每秒600千米。可是,银河系这个超高速飞行器,究竟要把太阳系、地球和我们带到哪里呢?长久以来,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被"我们从哪里来,又  相似文献   

2.
田野 《飞碟探索》2012,(12):19-21
12.当太阳和地球排列在银河系平面上,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是否会引发某些事情?如果考虑到黑洞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银河系中心的确存在巨大的黑洞,像其他高质量密度的黑洞一样能够对其他星系产生引力作用。但是.银河系中心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大约30000光年,所以黑洞对太阳系和地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银河系平面及银河系中心没有什么特殊的能量,能对地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科学家 2000年 12月 18日宣布, 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含有石化微生物。 马歇尔航天中心空间生物学小组的负责人理查德·胡佛教授对墨尔本《先驱太阳报》说,这种微生物是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存活的细菌。他说,生物有可能先是在太阳系中别的什么地方进化,然后才随着陨石来到地球上的。他说,另外一种可能是,一颗陨石在撞击地球之后把尘埃抛到了太空中,此时穿过这些尘埃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就有可能沾染上一些尘埃。 采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这块陨石的照片表明,这种“外星生命”在结构上与生活在温泉或者南…  相似文献   

4.
尹怀勤 《太空探索》2001,(11):44-46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天王星居于9大行星中的第七位。它是1781年由旅居于英国的德国著名天文学家赫歇尔偶然发现的。6年后,赫歇尔还发现了天王星的两颗天然卫星天卫三和天卫四。天王星的发现,使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来自太空的陨石具有不凡的科学价值,它是人们研究太阳系历史的“活化石”,对于地球生命的起源也能提供宝贵的线索,所以它理应受到大家的保护。但很痛心的是,近年来,我国经常会有一些人盗掘、哄抢陨石,牟取不义之财。例如1991年,在广西南丹县里湖乡仁广村一个偏僻的山地里,科学家在方圆几十里中找到了一个陨石群,估计总重可能有10吨之多,但消息传出后引来众多不法之徒的采掘,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已经发现多少系外行星?太阳系外行星(简称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他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上世纪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目前,没有人知道银河系中有多少行星,但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里大约有百亿颗恒星,数千亿颗行星。因为系外行星比地球至少要大两倍,所以发现系外行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的太阳系里有八颗行星,但只有两颗行星有"发现者"和"发现时间"的记载。天王星是威廉·赫歇尔爵士于1781年发现的,海王星是约翰·库奇·亚当斯于1846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正NASA“黎明”号探测器在谷神星表面发现了有机物存在的证据。谷神星是一颗矮行星,也是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尽管此次发现的有机物数量不多,但这些物质是构成生命的必要元素,太阳系内已被证实存在有机物质的天体名单列表再次扩展。科学家认为,谷神星与地球上获取的陨石样本,尤其是碳质球粒陨石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这些有机物并非外  相似文献   

9.
1999年4月15日将成为天文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这一天宣布,他们第一个发现太阳系以外的一颗恒星,有多个行星围绕其运转。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直接证据,证明太阳系在宇宙不是“孤家寡人”。参与此次研究的黛布拉·费希尔说:此次发现表明,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可能有不少会有多颗行星。曾几何时,人类把地球封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发现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于是提出太阳中心说。但现在一般人都知道,太阳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好汉”阿凡提…  相似文献   

10.
寻觅地外生命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16日,欧洲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1颗行星在绕着恒星运转的行星系统该行星系统距离地球约17万光年.其中的行星大小相当于木星的2.5倍.与恒星的距离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要远3倍左右。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106个行星系统和第123颗行星科学家们之所以重视这一发现.除了使用的方法新颖以  相似文献   

11.
众眼看宇宙     
马静 《太空探索》2015,(3):62-63
<正>红外波段的银河系中心为了给我们展示银河系的中心究竟在上演什么样的戏码,"哈勃"与"斯必泽"空间望远镜联合起来在红外光波段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巡视银河系的中心。这幅组合影像所涉及到的长度约300光年,宽度约115光年。所涵盖的范围大约是太阳系的20倍。从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团的光亮云气和黝黑的尘埃。在左下角的五胞胎星团附近,可以看到受到强烈恒星风雕塑的云柱;在影像的右下角,是围绕着半人马座A的大质量星团。然而,银河系中心为何会出现几颗不属于这些星团的大质量恒星,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2.
林林森 《飞碟探索》2010,(12):18-19
<正>地球俘获月亮根据古代的许多记载和传说,我坚信月亮在大洪水之前不是地球的卫星。那么它的原来轨道究竟在哪里呢?从洪灾过后它突然出现在地球上空这一线索看,它应与洪灾有所关联,可以判断出它距离火星和地球都不会太远,因为这是洪灾暴发的中心区域。显然,月亮是受到这次灾变的影响才跑到地球附近的我在全太阳系中寻找了一遍洪前它可能存身的地方,在排除了种种不可能的情况之后,用计算全太阳系各行星所形成的斥距方法,终于找到了一个空  相似文献   

13.
1999年8月18日 ,这个被称之为“世界末日”的日子已平安度过 ,“十字大连星”说法不攻自破。据说这种“理论”出自某科学家之口 ,他过高地估计了行星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认为行星在地球四周形成十字架的时候 ,便是毁灭地球的时刻。其实 ,其引力简直微不足道 ,还不及月球对地球潮汐的作用大。那么 ,太空中的小行星究竟处在什么状况呢?为什么动不动就传出骇人听闻的消息?这要从太阳系内的行星说起。目前 ,人们公认太阳系内有九大行星 ,除此之外还有约5万颗小行星。与九大行星的卫星不同 ,它们也都围绕太阳旋转 ,且直径大小不一 ,其中…  相似文献   

14.
1 探索近地小行星的意义 仔细阅读这个路线图,不难发现NASA已将近地小行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的近期目的地.探索近地小行星,不仅可以揭示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而且可以预测和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恐慌和灾难的太空天体威胁,当属自然天体与地球可能发生的碰撞.事实上,这离人类并不遥远,例如科学家最近预测,在2032年前后可能有小行星撞上地球;又如,2013年2月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发生的陨石坠落事件.虽然一些报道有夸大危险之嫌,但对此绝不能轻视.通常,这种较大规模的碰撞发生频率较低,一般几十年才有一次,但它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5.
田野 《飞碟探索》2012,(7):1-1,2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员2012年5月31日宣布,他们现在可以确切地预测到接下来行将影响银河系、太阳系的重大宇宙事件:即银河系与邻近的仙女座大星系的超级大碰撞。碰撞预计在40亿年以后发生,届时,银河系将在该事件中面临重大重组。太阳有可能被抛到银河系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虽然陨石并不是凤毛麟角,每天都会从天而降,但因地球的表面70%以上都是茫茫大海,还有众多的沙漠、密林等人迹罕至之处,加上日久的风化作用,因此人们手中的陨石数量并不太多。到1976年时,全世界的陨石记录不过2500次(我国有700多次)。但是,在面积只占地球表面9.4%的小小南极洲,所发现的陨石已经超过30000颗,占世界陨石总量的90%以上。其中,  相似文献   

17.
日月 《太空探索》2004,(8):38-39
宇宙中比星团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是庞大无比的星系。我们太阳系所在的那个星系则是“银河系”,在银河系外统称“河外星系,它常被简称为星系。  相似文献   

18.
正火星与地球同属太阳系的类地行星,距太阳第四近。它是地球的近邻,距地球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千米,最远距离约为4亿千米。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特征与地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以至于人们把火星当成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19.
星系是可观测宇宙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亿万颗恒星的巨大集合体;而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星系之一。按照由小到大的形式,可观测宇宙可分为星系、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按照钱学森先生定义,"航天"是指在太阳系内飞行,"宇航"是指在银河系内飞行。所以,了解银河系的运行轨道、银河系周围的邻居以及银河系归  相似文献   

20.
《飞碟探索》2014,(8):6-6
水星是太阳系最内侧的一颗小体积行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同的是,其铁含量很高。2014年7月6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教授埃里克·阿斯普哈格在《自然一地球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文中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它与地球或者金星发生的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