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美国防务新闻网报道,2015年12月21日以色列的"大卫投石索"导弹防御系统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试验场进行了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研发阶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拦截火箭弹和近程弹道导弹。"大卫投石索"将与"铁穹"、"箭"-2和"箭"-3系统共同构成四层防御体系,进一步提高以色列导弹防御能力。该  相似文献   

2.
正5月5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编号为SN4的试验箭在位于南德克萨斯的设施成功进行了一次"静态点火试车",在地面上让其单台"猛禽"发动机点火工作了很短一段时间。接下来,SN4将可以升空进行一次目标高度大概为150米的"跳飞"试验。SN4将会成为"星船"升空飞行第二个原型和首个全尺寸原型。名为"星跳者"的一枚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其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60颗卫星。这是该公司首次专门针对"星链"项目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拉开这一宽带星座组网建设工程的大幕。旧火箭发射新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此前飞过两次的旧第一级火箭,也就是回收成功后,复用成功,然后再次复用,这枚箭在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2月15日印度运载火箭PSVL-C37,一箭104颗卫星发射成功,创一箭多星世界记录,其中有88颗"羊群"立方体星。"羊群"立方体星由美国私营公司"行星实验室"(以下简称"行星公司")研制,从2014年到目前3年时间共成功发射"羊群"立方体星227颗,计划今年夏季再发射48颗,总共达到275颗,成为全球第一个超大型星座。若一切顺利,该星座具有对全球任何地区仅需几分钟重访时间,而且是高分辨率观测。整个星座费用仅需2亿~3亿美元,相当一颗普通中等卫星费用。"羊群"星座基本上实现人类多年对地  相似文献   

5.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猎鹰9"再用旧箭发铱星3月30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铱通信公司的第5批10颗下一代铱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本次发射也采用了此前参加过"下一代铱"发射的旧第一级火箭。这是"猎鹰9"第8次采用旧箭进行发射,也是其第二次用旧箭发射"下一代铱"卫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把用来对整流罩实施回收的一艘船派到了太平  相似文献   

6.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猎鹰9"发射60颗"星链"卫星5月23日22时30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用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其"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60颗卫星。这是该公司首次专门针对"星链"项目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本次发射采用了此前飞过两次的旧第一级火箭,还再次对整流罩两个半罩进行了落海回收。本次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     
正长征十一号成功发射脉冲星试验卫星 11月10日7点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脉冲星试验卫星。脉冲星试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和空间环境适应性,积累在轨实测脉冲星数据,为脉冲星探测及技术体制验证奠定技术基础。此次发射还搭载了4颗微纳卫星。"一箭五星"刷新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的发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国防部于2015年10月完成了"箭"-3首次拦截试验,并在12月份再次成功进行拦截测试,将系统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的时间提前到2016年年底。"箭"-3拦截试验的成功证明其有能力在地球大气层之外拦截弹道导弹的攻击,将进一步完善以色列的多层防御系统。"箭"-2防空系统的集成已经完成,而用于拦截近程弹道导弹和重型火箭弹的"大卫投石索"正在进行系统集成工作,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后完成并应用于作战部队。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4-5
长二丁火箭一箭送双星2011年11月20日8点15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同时将创新一号03星和试验卫星四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本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51次发射。创新一号03星是一颗小型数据采集传输试验卫星,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负责研制,主要用于水利、水文、气象、电力及减灾等领域各类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  相似文献   

10.
大叶片板式贮箱是当前最为先进的一种新型贮箱,大叶片板式结构是该贮箱推进剂管理的核心部件.对微重力条件下大叶片板式贮箱内流体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微重力试验验证.采用液体体积分数法(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动模型数值模拟板式贮箱内流体流动特性,得到了流体分布规律.搭建了大叶片板式贮箱缩比模型试验系统,对板式贮箱内流体行为进行微重力落塔试验,得到微重力环境下流体特性.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大叶片板式贮箱在微重力环境下管理流体性能良好,大叶片板式结构为空间流体(包括低温流体)管理提供一种良好的途径.同时本文仿真和试验为国内板式贮箱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数据.  相似文献   

11.
田丰 《太空探索》2021,(2):46-53
2020年12月9日,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位于得州博卡奇卡的试验场,公司正在研发的代号"星舰"(Starship)的SN-8原型试验箭进行了首次12.5千米高度试飞.火箭成功起飞,但约7分钟后在尝试着陆时因着陆发动机点火后推力不足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12.
<正>采用"一箭多星"发射不仅可充分利用火箭的发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还可按照所需搭载卫星的质量或体积合理地分担发射费用,这为中、小型卫星乃至立方体卫星开启了好、快、省的发射之路。当今,全球航天强国和大国(或地区),如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印度、日本等都掌握并在有效地利用"一箭多星"发射技术。日本于2009年完成了"一箭八星"发射,引起了广泛关注。2014年,H-2A火箭又进行了"一箭八星"发射。1日本"一箭多星"发射情况日本的"一箭多星"发射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前主要是演练和验证"一箭多星"发射技术。1986年8月12日,日本首次利用H-1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2月19日,俄罗斯"天箭"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秃鹰"E1小型雷达对地观测卫星。该卫星由俄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研制,采用"秃鹰"E平台,发射质量1150千克,配备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可开展连续宽幅普查或特定地点详查,设计寿命5年。  相似文献   

14.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间以及火箭运载能力来看,最可行的方案是"一箭多星"发射。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1发射统计分析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实现了"一箭多星"发射,我国于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1月30日,俄罗斯呼啸KM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3颗军事通信卫星,代号分别为"宇宙"2530-2532。"宇宙"2530-2532属于"泉"S(又称"箭"3M)军事通信卫星系列中的第16~18颗卫星。该系列卫星由信息卫星系统-列舍特涅夫公司建造,每颗重225千克,采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微小卫星蓬勃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为微小卫星提供了低成本进入太空的机会。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越来越多。2015年9月20日-10月7日,我国共进行了3次"一管多星"发射,共计成功将28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其中,新型液体火箭长征-6以"一管二十星"的方式一举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不仅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也打破了由印度保持的亚溯"一箭多星"发射纪录;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11也成功实现首飞。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入轨的吉林-1卫星组星是我国首批自主研制的商业遥感卫星。藉此之际,本刊特推出"新型火箭‘一箭多星'发射与微小卫星发展"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第12、1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  相似文献   

18.
袁宇 《太空探索》2014,(7):14-15
2014年4月18日Space X公司的"猎鹰"9号V1.1型火箭执行国际空间站货运发射任务时,第一级箭体成功实现了受控再入和软落水。一周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Space X首席执行官艾伦·马斯克又宣布,该公司正向美国联邦索赔法院提起诉讼,对美国空军就未来几年内的36次太空发射项目签订的一份批量采购合同提出异议。Space X公司虽然与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大型航天企业相比还是个小公司,但近年来名声鹊起,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及"龙"飞船都已投入使用,并以其低廉的成本吸引了公众的眼球。那么,Space X公司的火箭到底有什么独门秘籍,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呢?本刊特别邀请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袁宇撰写了系列文章,尝试剖析该公司的火箭、发动机、飞船的技术特点,以解开猎鹰系列火箭低成本之谜。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牵头国内相关单位,采用整体锻造法成功研制出重型火箭贮箱过渡环,突破了超大直径整体锻造关键技术,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尚属首例。这标志着重型火箭突破了目前最大瓶颈难题,为后续重型火箭研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重型火箭采用超大直径箭体结构设计,位于连接贮箱的筒段、前后底与火箭的箱间段之间的过渡环直径很大,是传力的关键部位,受力较集中。以往型号产品  相似文献   

20.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作为当代"商业航天发射"的典范,正一步步把"商业航天发射价格降到目前的10%甚至更少"、"人类廉价往返太空"等振奋人心的目标拉向现实:从2015年12月首次火箭回收成功至2017年1月14日,已经成功回收7枚火箭。2017年1月14日,猎鹰-9(Falcon-9)以"一箭十星"方式发射"下一代铱星"(Iridium NEXT)并成功回收火箭(发稿前,猎鹰-9又成功发射2次);2016年11月,该公司向美国联邦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