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5月5日18时0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随后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5月5日18:00,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B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88s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此次发射的运载火箭及搭载的试验船和试验舱,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第二研究院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3.
正空间站整体建造规划:两年11次任务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自2010年空间站立项以来,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到在轨建造的关键时期。空间站建造将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在轨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第一次任务即2020年已经实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将陆续实施该阶段的5次飞行任务:已于4月29日发射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于2020年5月5日成功首飞,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及返回舱试验舱的组合体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跻身国际前列,为我国空间站工程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1概述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将进行载人空间站的建设,工程的目的是掌握空间组装技术,建成我国完整的载  相似文献   

5.
《国际太空》2021,(3):60-62
国内动态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2月22日,执行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与先期已运抵的天和核心舱一起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工程各大系统正在有序开展各项任务准备.  相似文献   

6.
<正>5月10日21时22分,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5月11日5时1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转入组合体飞行段。今年,我国正式开启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作为该阶段首次发射的航天飞行器,  相似文献   

7.
正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像"长征五号B"这样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随着航天技术的日新月异,新一代运载火箭正在逐渐跳出传统,运用新的制造模式。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一些"新火箭"有了新技术的"加持",实现了"更快、更好、更便宜"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前言     
《太空探索》2023,(6):6-7
<正>伴随着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相继升空、对接空间站,中国人的“太空之家”——天宫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回顾中国空间站建设过程,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瞬间:2020年5月5日18时,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任务取得成功,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长征七号任务的顺利完成,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一幕大戏——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空间实验室阶段的任务目标是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和补给、航天员中期驻留、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经验。根据任务目标,空间实验室任务共安排4次飞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成  相似文献   

10.
正"点火!起飞!"伴随着振聋发聩的轰鸣声,2016年6月25日晚上8时,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划破天际,冲向云霄。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1.
阳光 《太空探索》2013,(8):30-31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承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准确进入轨道。在此后的15天时间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目标。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2月22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执行首飞任务,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航天"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十三五"期间,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多型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并承担了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5月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院")抓总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把重约22吨重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回顾2017年,世界各航天大国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回顾国内外重要的航天活动,也展望2018年的重大事件。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的天舟一号任务无疑是2017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中之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黎明。重达13吨的天舟一号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射的最重的航天器,标志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开始走向成熟。而在国际上,世界其他航天大国依然围绕国际空间站的运营开展其载人航天活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2月5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经过一周多的海陆运输,安全抵达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将与先期运抵的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一同进入发射场合练,之后拟于4月中下旬执行首次发射任务,送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天。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0日19时41分,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七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七火箭带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奔向浩渺的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也是长七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为下一步空间站建设和长期运营奠定坚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5月30日15:22(北京时间5月31日03:22),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成功将"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发射入轨,开展载人飞行试验任务。船箭分离后,"载人龙"飞船在飞行约19h后与"国际空间站"(ISS)成功对接。此次任务是"载人龙"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航天飞机退役后时隔近9年美国再次自主将本国航天员送入轨道。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空间站组合体模型、各型运载火箭模型以及航天服、空间站环控生保设备等展品悉数亮相,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等未来载人登月主要飞行产品模型更是首次公开展出。盛大开展,展示载人航天三十年辉煌成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项实施,2022年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目前空间站已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本次展览全面系统回顾工程全线30年来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19.
8月18日17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9月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执行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神舟八号飞船按计划已空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于受到"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影响,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欧洲航天员佩斯凯向中国航天员同行发来问候视频。佩斯凯在视频中赞扬了中欧载人航天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并祝愿中欧载人航天合作友谊之树常青。此前,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欧洲空间局之间的约定,我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向即将执行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的欧洲航天员同行录制了问候视频,表达了今后与欧洲航天员一道飞行的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