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航天发射场又叫航天中心、航天港、卫星发射场、卫星发射基地、卫星发射中心和火箭发射场等,它是航天器进入太空的起点,绝大多数航天器都从这里出发被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世界航天活动高度活跃,火箭发射次数和航天器部署数量刷新了历史纪录,全年共进行了186次航天发射,将2482个航天器送入轨道。2023年,世界航天预期保持高位发展态势,火箭和航天器发射数量有望再创新高。1国外航天活动总体态势航天发射计划受前续任务实施情况、卫星研制进度、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正>201 5年中国的首次航天发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承载着"远征一号"上面级和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与以往不同,这颗北斗试验卫星并不是被送到大椭圆轨道后再利用自身的推进系统进行轨道圆化,而是由长征火箭将卫星/上面级组合体送入大椭圆轨道后,利用上面级的发动机直接将卫星送入最终运行轨道。常规的运载火箭可以将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也就是距离地面高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下的轨道。常规  相似文献   

4.
太空新航线     
印度航天梦成真 印度4月18日在该国南部的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用“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成功地把重1.54吨的“静止卫星”1送入轨道。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和欧洲之后有能力用自制火箭把卫星送入静地轨道的国家。这次发射的卫星将用于数字音频广播和压缩数字电视信号传送试验。GSLV分三级,高49米,静地转移轨  相似文献   

5.
<正> 1990年7月16日北京夏令时9时40分,我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助推火箭和一、二级火箭正常飞行,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枚火箭是由我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  相似文献   

6.
太空问答     
正人类航天的起源是什么?人类的航天起源于军事应用,虽然很讽刺,但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起源就是臭名昭著的纳粹V2火箭。在二战期间这种导弹共计发射了18000多枚,给盟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世界迅速分化成东西方两大阵营,在生存危机中,双方也不约而同地开始恢复V2火箭的研制和改进。它先后变成了导弹、洲际导弹、航天用火箭,最终将卫星和人类送入太空,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底,我国快舟十一号固体火箭、捷龙三号固体火箭先后将载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随着航天技术蓬勃发展,固体火箭已成为航天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更常见的液体火箭,固体火箭需要克服哪些技术挑战?又具备哪些鲜明的优势?未来,固体火箭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前景呢?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10,(8):16-17
<正>6月15日上午9点,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火箭矗立于发射塔架上,在朝阳的沐浴中更显庄重。随着发射指令的发出,火箭以一个完美的托举,将太空"明珠"——实践十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新型卫星带着航天人的寄托奔向苍穹。第12次成功锦上添花自1992年首飞至今,长征二号丁火箭已连续成功发射了12次。此次发射成功无疑为该型号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9.
部轩 《太空探索》2023,(2):10-13
<正>2022年12月7日9时15分,快舟十一号固体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行云交通VDES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快舟火箭已初具型谱化格局,有力提升了低成本快速进入空间能力,对我国固体火箭航天运输系统快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太空问答     
正我国首枚火箭长征一号发射成功有什么意义?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获得圆满成功。"长征一号"是钱学森领导研制的中国第一枚火箭,是长征火箭家族的奠基者。它将中国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航天能力和中国洲际导弹能力已然成熟,在那个年代极大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15日,印度用自制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一颗870千克的“IRS—P2”遥感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这标志着印度具备了与其它空间强国相媲美的大中型运载火箭。这使人们看到了印度迈向航天大国的稳健步伐。 用自制火箭 发射卫星:老七  相似文献   

12.
8月17日,伊朗宣布,当天该国发射了一枚“使者”运载火箭,将一颗模拟卫星送入太空。“使者”火箭全称“和平使者”,为两级火箭,长约22米,直径1.25米,重26吨多,可将一颗轻型卫星送入250千米~500千米的低地轨道。  相似文献   

13.
天兵 《国际太空》2001,(12):5-6
印度近年来一直加紧“极轨卫星运载火箭” (PSL V)和“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GSL V)的研制工作 ,并取得显著成就。1 PSL V问世1994年 10月 15日 ,印度首次成功地发射了 PSL V,并把重 870 kg的印度遥感卫星 - P2 (IRS- P2 )送入高 82 5 km、倾角98.6°的太阳同步轨道。至此 ,印度继苏、美、法、日、中、英之后第 7个跨入了具有中、大型卫星运载能力的航天大国行列。PSL V为 4级火箭 ,高 44 .2 m,带有 6台捆绑固体助推器 ,第 1级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 ,第 2~ 4级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可将 10 0 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 5 0 0~ 90 0 k…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中国航天成果丰硕,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高分专项、探月工程三期等国家重大工程持续产出重大成果,新一批航天重大工程陆续启动或开展论证,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2022年堪称又一个“超级航天年”。火箭发射屡创纪录2022年1月17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试验十三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打响了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这一年,中国航天发射持续刷新纪录,火箭综合运载能力不断提升,为各项航天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航天简讯     
航天简讯“轨道通信”卫星已发射12颗□□1997年12月23日,轨道科学公司的一枚飞马座-XL火箭成功地把8颗“轨道通信”(Orbcomm)卫星送入近地轨道,这是自1995年4月3日用该火箭发射头2颗Orbcomm卫星入轨以来,首次继续用该火箭发射O...  相似文献   

16.
武铠 《太空探索》2004,(10):2-3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今年继“试验卫星一号”、“纳星一号”和“探测二号”3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又一次传来的捷报。这3次发射升空的火箭,同属我国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系列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我国最大运载能力的火箭长征五号托举最重卫星、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试验星——实践二十号飞向太空,飞行2247秒之后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323次飞行,中国航天2019年宇航任务以一出"重头戏"完美收官。据长五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大力士",长五火箭总长约57米,堪比20层楼高;火箭起飞质量约870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具备将25吨级的航天器发射到近地轨道、将14吨  相似文献   

18.
在航天活动中,前苏联/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发射最为频繁,它是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之一。它先后有二、三、四级3种型号。其中最大一种四级火箭全长58米,起飞质量800吨,能将21吨重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或将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它成功地发射过“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及一系列金星、火星探测器等,在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中,它已将曙光号多功能货舱(图示)、星辰号服务舱送上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质子火箭也将是有力的竞争者。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分析家说,10月3日,一枚 SL-6火箭将一颗苏联弹道预警卫星送入无用的轨道。美国分析家说,苏联很快将它恢复了正常,12天后用同型火箭发射了另一颗弹道预警卫星。在这以前,苏联至少发射了71次火箭,把至少87颗不同的卫星送入轨道,这次是苏联1986年出现的第一次故障。  相似文献   

20.
近日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称,韩国将完全利用本国技术研制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拟在2021年后开始发射。准备研制的该型火箭称为“韩国航天运载器”(KSLV)2。按照设计方案,该三级液体火箭高50米,最大直径3.3米,重200吨,能将1。5吨重的卫星送入低地轨道。现有的KSLV-1火箭(又称“罗老”1)为液体和固体发动机混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