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光 《国际太空》2007,(3):22-26
1月 □□1月10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将4个有效载荷成功发射到了太阳同步轨道.它们分别为:印度本国的制图卫星-2(CARTOSAT-2)、太空舱返回实验-1(SRE-1),以及印度尼西亚的LAPAN-Tubsat和阿根廷的PehuenSat-1卫星.其中,SRE-1是印度第1个返回式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质量为550kg,用于进行微重力试验,它已在1月22日成功返回地面.这次发射也是2007年的世界首次发射.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颗中继卫星—天链-1的01星于2008年4月25日成功发射,顺利定点并正常运行,对中低轨用户航天器的轨道覆盖率达到50%;2011年7月11日02星成功发射,把对中低轨用户航天器的轨道覆盖率提高到75%左右;2012年7月25日天链-1的03星成功发射,使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对中低轨用户航天器具有了近100%的轨道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23日,美国蓝色起源公司"新谢泼德"火箭垂直发射升空,飞到距离地面100.5千米的高空,历史性地实现了火箭推进段的精确垂直软着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越过卡门线并垂直着陆成功的航天器,是人类垂直起降火箭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谢泼德的诞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号火箭可重复使用的尝试曾屡战屡败,很多人据此认为可重复使用尤其是垂  相似文献   

4.
一、世界上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两次试飞成功,揭开了宇航史上的新篇章。二、我国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取得新进展。三、印度自制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四、欧空局阿里安火箭最后两次试验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9月16日,我国第1型四级全固体运载火箭开拓者-1,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发射试验。按照科研摸底试验的标准,开拓者-1此次飞行试验取得了成功。开拓者-1全固体运载火箭是由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系列运载火箭中的第1型,具有可机动发射、操作简单、发射速度快等特点,可用于发射质量为100kg以下的各种近地轨道小卫星及微小卫星,以满足资源普查、环境监测和科学实验等领域的需要。开拓者-1飞行试验取得成功@一帆  相似文献   

6.
<正>12月31日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为2014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画上句号。2014年共进行航天器发射活动92次,发射航天器数量293个,发射次数和发射航天器数量都超过2013年,尤其在发射航天器数量方面,刷新了2013年创下的214个的历史最高记录。1 2014年发射航天器数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完成92次发射任务,其中88次发射成功,2次部分失败,2次发射失败。全年发射航天器293个,入轨航天器262个(含发射部分失败的3个),因发射故障导致31个航天器损毁。  相似文献   

7.
9月29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称,该公司打算研制“猎鹰”9火箭一种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型号。重新设计的“猎鹰”9火箭将采用能利用自身动力飞回发射场的第一和第二级。现有的一次性使用“猎鹰”9火箭目前正在为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一次关键性商业货运补给能力验证任务做准备。马斯克说,火箭重复使用是非常难的工程问题,太空探索公司并不能保证肯定能让“猎鹰”9火箭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但一旦成功,这将带来发射费用的显著下降。他说,现有“猎鹰”9火箭的成本约为5000万美元~6000万美元。所以,若火箭能重复使用1000次,该火箭发射的资本成本将只有约5万美元。  相似文献   

8.
<正> 继今年8月上旬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9颗可回收的试验卫星后一个月(9月17日),我国又成功地回收了一颗新型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这颗卫星是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的。卫星在预定轨道上运行了8天,开展了科学探测工作。这颗新型的试验卫星在性能上有新的改进,火箭的运载能力有所提高。中国科学院在星上还搭载了34件科学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9.
3月24日,美国战略防御倡仪组织(SDIO)从卡纳维拉尔角用德尔它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称为“三角星”的航天器,它是SDIO研制的采集、定位、跟踪战略武器的系列试验卫星的第3颗,它还有一个代号叫“德尔它183”。SDIO过去发射过的两颗类似航天器是:1986年9月发射的“德尔它180”,它主要试验采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尾焰数据;1988年2月发射的“德尔它181”,它试验采集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的数据,并瞄准和识别中段飞行的洲际弹道导弹。而“德尔它183”  相似文献   

10.
1993年7~12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7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共49个。其中俄罗斯20次,发射航天器20个;美国10次,共发射航天器15个,其中3颗由阿里安火箭发射;阿里安空间公司5次,为各国发射航天器15个;中国1次发射航天器1个。 1993年全年发射79次,入轨航天器108个。 到1993年底止,各国共发射3577次,入轨航天器4493个。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全球航天器发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按发射所属国家的数据统计 2015年86次发射中,俄罗斯发射29次3(其中1次发射失败,2次发射部分成功),搭载航天器38个;美国发射20次(其中2次发射失败),搭载航天器119个;中国发射19次,搭载航天器45个;欧洲发射8次,搭载航天器14个;印度发射5次,搭载航天器20个;日本发射4次,搭载航天器22个;伊朗发射1次,搭载航天器1个.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6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4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共55个。其中俄罗斯18次共发射航天器26个,本国航天器25个,为德国搭载发射1个;美国12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20个,为德国发射1个;阿里安空间公司1次发射航天器3个;中国1次,航天器2个,其中1个为科学实  相似文献   

13.
1987年9月17日,我国在四川省中部预定地区又成功地回收了一颗新型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自1975年以来,连续成功发射和回收的第十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体研制与参试人员致电祝贺。这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卫星回收技术和发射测控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雨水 《太空探索》2008,(4):60-61
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2007年6月1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鑫诺三号通信卫星飞向太空,37年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进行了整整100次发射,将百余颗(艘)国内外各类卫星和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也将我国航天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后,发现运载火箭成本中推进剂的比例很低,而箭体尤其是导航制导控制系统占去了大部分份额,从理论上说能将运载火箭从一次性使用发展为重复使用的话,肯定可以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这也是人类坚持不懈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工具的动力。不过由于技术、工程或是资金方面的原因,迄今为止也没有一种成功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工具,但各国仍在积极进行研究工作。2013年9月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  相似文献   

16.
司马 《国际太空》2016,(9):8-16
从1970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发射了长征-1~4、6、7、11火箭。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发射了200多个航天器,目前在轨运行150余个,形成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科学、技术、经济、国防等效益。2016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籍此之际,本刊特推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专题,在今年第9期和第10期分别介绍我国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四大航天科技领域的发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1994年7~12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55次成功的发射,入轨的航天器共69个。其中俄罗斯发射30次,入轨的航天器共39个;美国14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4个,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1个;阿里安空间公司5次共发射航天器9个;中国4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2个,为澳大利亚和亚太卫星组织各发射1个;日本1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个;印度1次,入轨航天器1个。 1994年世界各国共发射成功89次,入轨航天器124个。到1994年底止各国发射成功3666次,入轨航天器4628个。  相似文献   

18.
1996年7~12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7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共48个。其中俄罗斯14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5个,为捷克和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各发射1个;美国15次,为本国发射了航天器15个;美国15次,为本国发射了航天器15个,为欧洲通信卫星组织、国际海事卫星组织阿根廷各发射1个,阿里安空间公司4次共发射各国航天器8个,中国3次,为本国发射2个,为亚太卫星组织发射1个,日本1次为本国发射2个航天器。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6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1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共50个。其中俄罗斯11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4个,为美国发射8个;美国12次,为本国发射了航天器14个,为日本和西班牙共发射3个;阿里安空间公司5次,为美国、阿根廷、泰国、日本、印度、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共发射航天器8个;中国2次发射本国航天器2个;日本1次发射本国航天器1个。  相似文献   

20.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使用的惯性测量单元(IMU)既需要满足空间段长期在轨使用需求,又需要满足再入大气过程较严酷的力学振动环境及高动态下的高精度导航需求.针对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对IMU的需求,本文对研制过程中动态精度设计和验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一种六自由度振动IMU精度试验方法,该方法能够更真实模拟再入力学环境,可从系统需求出发,对IMU动态精度进行综合评估,为其他天地往返类型航天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