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菁 《国际太空》2013,(4):26-3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服务;第三步,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目前,"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拥有14颗卫星在轨运行,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  相似文献   

2.
4月20日17点06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卫星成功定点于预定轨道。4月1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卫星。该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4次远地点变轨和4个批次定点捕获,该卫星于4月20日成功定点。从今年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组网高峰期。预计201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前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第12、13颗北斗卫星成功入轨,北斗卫星首次"落户"中圆轨道(MEO轨道),我国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日趋成型。在此次双星发射之前,太空中已有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轨道)北斗卫星和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轨道)北斗卫星,按照"5+5+4"的组网计划,会有4颗MEO轨道卫星上天。而此次发射  相似文献   

4.
第8颗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入轨后,与在轨的多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组成基本系统,已经具备在星座覆盖范围内提供连续的、稳定的、全天候的基本服务能力。那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位精度和未来发展如何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1,(9):4-5
中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升空7月27日5点44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雨中起飞,成功将中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本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6.
星讯 《国际太空》2010,(8):F0003-F0003
2010年8月1日05:30,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A运载火箭,将第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8月5日进入最终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这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也是首颗运行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北斗"导航卫星,它对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9月19日凌晨,我国第14、1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1型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并被准确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2万多千米的中圆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一箭双星"对于加快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进程、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意义重大。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顺利进入收官阶段。2007年4月14日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此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阶段的5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2颗中圆轨道(MEO)卫星的发射。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COMPASS-Q2),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二颗组网卫星,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该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雨水 《太空探索》2012,(2):64-65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2011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新闻: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解读:北斗三号卫星星座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组成。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18日4时20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832秒后星箭成功分离;51分钟后,卫星太阳翼展开,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完成15箭20星的全年宇航发射任务,并全部取得成功。此次发射入轨的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第二颗在倾斜轨道上安家的卫星,也是中国2010年  相似文献   

12.
雨水 《太空探索》2011,(6):64-65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7次飞行,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纪念这次航天任务发射,国内相关单位制作了纪念封,现将收集的发射、测控纪念封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倒数第二颗组网卫星,也是第二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卫星,昵称"吉星")。今年内再发射一颗"吉星"后,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投入应用以来,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重要领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一线提供了时空  相似文献   

14.
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我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军民融合工程和应用服务工程,可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全天候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2012年12月27日,我国政府宣布北斗-2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对我国及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近5年来,系统运行稳定,应用领域越来越广。2017年11月5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北斗-3首批组网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以"一箭双星"方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成功入轨,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工程开始由北斗-2  相似文献   

15.
雨水 《太空探索》2012,(5):64-65
2011年7月27日5时4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航天发射封和测控封真实、详细记载了北斗卫星的辉煌时刻,现将收集到的部分纪念封介绍如下,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16.
宗合 《太空探索》2012,(11):9-9
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丙,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70次发射。  相似文献   

17.
雨水 《太空探索》2012,(8):64-65
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也是我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地球中高轨道卫星。国内航天有关单位结合此次任务制发了发射、测控纪念封,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组网的历程,现将纪念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6月12日23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后,这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记者从抓总研制北斗导航卫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北斗家族的这位新成员继承了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将在"更快、更高、更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研制速度更快与北斗家族其它成员相比,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场研制周期更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密集组网年,预计将进行10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将1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的同时,北斗应用也获得飞速发展。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对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者,特别是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者而言,是个不一般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有多颗卫星连续跃上太空,在属于它们的轨道上安家。经过这一密集发射组网阶段,中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将在太空中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