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计划出资建设由4颗甚高分辨率光学对地观测卫星构成的一个星座。4颗卫星拟在2020年和2021年发射。该项目所需投资很可能在5.5亿美元以上。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拒绝透露4颗卫星的地面分辨率,但称这些卫星将会是"世界级"的,并将会接替两颗"昴星团"在轨卫星。"昴星团"卫星能拍摄70厘米分辨率的图像,经重采样处理后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6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在这20颗卫星中,有12颗是由国内4所高校研制的。1 12颗微纳卫星来自高校在长征-6运载火箭发射的20颗卫星中,有8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其余的12颗卫星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研制,国家队:高校=8:12。  相似文献   

3.
<正>3月31日,俄罗斯"呼啸"KM型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信使"M11~M13民用通信卫星和一颗军事卫星。"信使"M11~M13是"信使"D1M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第11~13颗卫星,由信息卫星系统(ISS)-列舍特涅夫公司研制。该系统拟由12颗卫星构成星座,用于俄偏远地区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为存储-转发式系统。"信使"M卫星采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太空飞行工业公司下属黑色天空公司遥感星座项目的首颗实用型卫星现已建造完成,将在今年晩些时候发射。这颗名为"全球"1的卫星重55千克,是太空飞行公司计划在一年内发射的4颗卫星之一。这些卫星以2016年9月发射的"探路者"试验卫星为基础,图像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慧闻 《国际太空》2006,(6):9-16
□□2006年4月15日,中国台湾的6颗"福卫"-3卫星由1枚"人牛怪"(Mino-taur)火箭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火箭升空后一切正常,并在飞行14min25s后分离出第1颗卫星,尔后每隔大约1min分离出1颗卫星,直到发射后19min20s,6颗卫星都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7h52min后第1次经过台湾上空.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涌现提供通信和网络服务的卫星星座,它们是由运行在低地球轨道的小卫星构成。其中运行的有66颗卫星的铱星(Iridium)、48颗卫星全球星(Globalstar)、28颗卫星的专注于货运监控的轨道通信(Orbcomm)。三个星座部署实施后,都因亏损而进行了破产保护。另一个后发的规模更大的用于宽带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的840颗卫星的"泰利迪斯"(Teledesic)星座(后来调整为288颗卫星),却并未实施就宣告撤消。  相似文献   

7.
<正>10月13日,俄罗斯呼啸KM型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欧洲的哨兵5p对地观测卫星。该卫星是"哥白尼"对地观测计划下的一颗卫星,"哨兵"系列迄今发射的第6颗卫星,由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建造,采用"宇宙客车"L250M平台,发射质量约900千克,拟采用824千米、倾角98.75度的轨道,设计寿命7年。可准确地测定臭氧层、二氧化氮、二  相似文献   

8.
<正>印度将在明年一季度发射称为"月船"2的第二项探月任务。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介绍,"月船"2是"月船"1的高级型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和漫游车组成,将对月面开展矿物学和元素成分研究。印度将在3月和4月份采用"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2型和3型火箭发射两颗通信卫星,其中2型火箭将携带面向南盟的一颗卫星,原本称为"南盟星"的这颗卫星现已改称"南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俄国防部迟迟未向经营第聂伯火箭的莫斯科宇宙运输国际航天公司发放所需许可证,铱公司已调整了其72颗"下一代铱"卫星的发射次序,计划首先由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在7月份发射10颗卫星。"猎鹰"9共将通过7次飞行部署70颗"下一代铱"卫星。铱公司计划在2017年底前把72颗卫星全部部署到位。由井射弹道导弹改装的第聂伯火箭原定4月份在亚斯内发射场发射前2颗"下一代铱"卫星。按  相似文献   

10.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3,(3):16-19
俄呼啸号火箭发射3颗军星1月15日,俄罗斯呼啸KM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3颗军事通信卫星。这是2013年全球首次航天发射。3颗卫星代号分别为"宇宙"2482~2484。据分析,它们属于"泉"S(又称"箭"3M)军事通信卫星系列中的第4颗~6颗卫星。该系列卫星由信息卫星系统-列舍特涅夫公司建造,每颗重225  相似文献   

11.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间以及火箭运载能力来看,最可行的方案是"一箭多星"发射。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1发射统计分析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实现了"一箭多星"发射,我国于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国外共进行了17次民商用对地观测卫星发射,成功将79颗卫星送入轨道(46颗由火箭直接发射入轨,25颗从"国际空间站"释放,8颗随飞船再入释放),另外1颗随飞船再入释放失败.从整体来看,2016年,民商用对地观测卫星发射次数和发射数量都较2015年有所增加,这主要归因于新兴商业图像供应商发射的微纳卫星数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制造厂家信息卫星系统-列舍特涅夫公司负责人特斯托耶多夫7月8日称,为弥补在7月2日"质子"号火箭发射失败事故中被毁的3颗卫星,俄将在年内晚些时候发射2颗格洛纳斯卫星。这2颗卫星将分别在9月初和10月底由"联盟"号火箭在俄北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格洛纳斯系统现有29颗在轨卫星,其中24颗正在工作,3颗为  相似文献   

14.
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四号乙火箭将一颗卫星送上了太空,这颗卫星就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如今它在轨正常运行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五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采用同步极轨卫星中运行寿命最长的一颗卫星。该星曾荣获国  相似文献   

15.
22位"乘客"享受头等舱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此次搭载的22颗卫星连同卫星支架总重约2.6吨,卫星分别来自国内7家商业航天企业,最重的"乘客"是一颗重约340千克的小卫星,最轻的一颗微卫星重约15千克.  相似文献   

16.
一名Spot图像公司的官员最近透露,Spot图像公司和法国政府将投资10亿多美元来研制、生产和发射新一代改进型Spot系列卫星。新一代Spot卫星(第一颗为Spot-5)改进的目的在于满足用户要求并促进卫星图像的销售。研制、生产和发射这两颗卫星(Spot-5和Spot-6)  相似文献   

17.
在9月30日举行的宇宙开发战略本部会议上,日本决定要在本年代末之前建成由4颗卫星组成的“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以提高GPS系统在日本的定位精度。未来,日本将建起由7颗卫星组成的网络,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相关方案是由宇宙开发战略本部下设的QZSS工作组4月份提出的。工作组建议将系统部署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向椭圆轨道增发3颗卫星,第二阶段把另3颗卫星送入静地轨道。QZSS系统的首颗卫星已在2010年9月发射。称为“引路”的这颗卫星被用于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18.
正1960年8月12日,一颗奇特的卫星由美国的一枚新型运载火箭送上太空。这颗卫星不同以往,进入轨道后它开始慢慢膨胀,最后由小变大,成了一个直径30米的大气球。这只气球名叫"回声1号",是人类发射的第一颗无源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9.
<正>1月19日,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塔4H运载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的一颗保密军事卫星,代号NROL-71。据分析,这有可能是"锁眼"11光电侦察卫星系列的第17颗卫星。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约1.5小时后宣布发射成功。KH-11系列最初又称"凯南"(Kennen),1982年后改称"晶体"(Crystal),由洛·马公司主承包,是美国第一种采用光电数字成像的侦察卫星,具备实时光学观测能力。第17颗和拟在2020年发射的第18颗卫星属于该系列的  相似文献   

20.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1,(1):12-15
轨道通信公司第二代卫星转由"猎鹰"9发射美国卫星信息传输服务商轨道通信公司的18颗第二代卫星要到今年春天才能开始交付发射,而前两颗卫星将改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大型"猎鹰"9火箭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