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从复合材料胶接技术特点出发,阐述了胶接工艺过程中的要点,并针对具有蜂窝夹层、多墙式结构的某型飞机,其垂尾翼盒胶接工艺的实施过程,详细阐述了胶接工艺方案,以及胶接性能的控制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某飞机上大量采用薄蒙皮板与板、板与型材胶接结构件,尤其是大量采用不可能用铆接工艺来解决的0.5毫米以下的薄蒙皮胶接结构件,其中最薄的是0.3毫米铝合金板与板胶接结构。由于材料和工艺上的某些原因,在胶接结构件生产工艺过程中,往往可能造成脱粘、空穴和松孔等缺陷。而设计部门对胶接件的判废标准相当严格。因此,对胶接结构件的无损检测也相应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采用松花江型胶接质量检验仪(即我厂自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铝蜂窝正交结构板件的选材、固化工艺及胶接成型过程、影响胶接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型卫星平台对具有较低热导率和较高尺寸稳定性的聚酰亚胺泡沫提出应用需求,为保证聚酰亚胺泡沫夹层结构胶接质量可靠性及工艺可实施性,需要对胶黏剂进行选型与性能评价。本文对硅橡胶(RTV-X,GD414)进行试验和讨论,通过胶黏剂力学性能、耐温性能、流变性能、90°剥离性能对比,确认RTV-X胶黏剂适用于聚酰亚胺泡沫夹层结构胶接工艺。通过分析验证确定胶接加压方式和胶接压力,并对试样进行高低温力学性能、温度冲击后力学性能考核,总结出以RTV-X为胶黏剂采取正压力≥1 kPa制备出的聚酰亚胺泡沫夹层结构胶接工艺可靠,制品胶接质量良好。所得结果可为深空探测等更多型号任务需求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5.
复合材料胶接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高聚物基体复合材料胶接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用于提高复合材料胶接强度的工艺、胶黏剂材料以及影响胶接耐久性的因素。胶接材料包括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和金属之间的胶接。复合材料胶接的性能因复合材料的种类、胶黏剂的种类、表面处理技术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为了获得兼顾高强度和耐久性的复合材料胶接制件,应在胶黏剂和复合材料体系选择、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技术、胶接体系的试验评估和胶接设计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采用SEM研究分析胶膜与泡沫芯的胶接机理,借鉴国内外的增强工艺,提出简化的泡沫夹层结构操纵面胶接增强工艺,通过模拟计算及生产试验分析,确定相应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TC4钛合金胶接前表面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外对钛合金胶接前表面制备方法的研究;制定了TC4钛合金胶接前表面制备工艺;讨论了酸洗和化学氧化溶液中各组分的作用,并对氧化溶液各组分含量和工艺条件等因素对TC4钛合金胶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胶接工艺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的胶接工艺对于复合材料胶接性能的影响.对于已经固化的复合材料,对比了使用SY-D15表面处理剂前后胶接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SY-D15表面处理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胶接试样的剪切强度,而且对于提高复合材料胶接体系的剥离性能也有明显的作用.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对胶接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增韧的环氧基复合材料和环氧胶黏剂之间的粘接效果最好.碳纤维预浸料和胶黏剂之间的共固化取得了极好的胶接性能.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某型号卫星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胶接装配过程的配套条件、工艺方法和质量控制等内容.研究表明,杆件和接头的配合间隙介于0.1~0.3 mm时胶接强度较高;桁架的精度完全依靠高精度胶接工装保证,且最终精度能控制在0.2mm之内;合适的工艺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满足碳纤维桁架结构的高精度和胶接质量要求,并且这些方法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民机复合材料补丁胶接修补技术在B747上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材料补丁胶接修补技术最初主要用于军用飞机,近年来已开始试用于民用飞机。为了验证复合材料胶接补丁在使用环境下的耐久性,澳大利亚航空研究所和Oantas航空公司及美国波音商用飞机公司共同合作,在一架B747-300飞机上胶接了9块复合材料补丁。本文介绍这些补丁的位置、修补工艺和经过两年多飞行使用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铝蜂窝夹层结构穿孔损伤的高效、低成本修理对保障航空装备的完好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铝蜂窝夹层结构穿孔损伤金属面板提出复合材料碳纤维湿补片胶接修理工艺,结合飞机典型铝蜂窝夹层结构形式制备完好和穿孔损伤试样,对穿孔损伤试样开展复合材料胶接修理,建立铝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挖补胶接修理后四点弯强度分析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分析穿孔损伤大小对铝蜂窝夹层结构四点弯强度的影响规律及修复后强度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挖补胶接修理可有效恢复穿透损伤铝蜂窝夹层结构的弯曲强度;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仿真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各类试样的极限载荷及失效模式;当损伤范围≤φ30 mm(径宽比小于40%)时,复合材料胶接修理工艺可应用于飞机铝蜂窝夹层结构损伤修理中。  相似文献   

12.
消息与动态     
采用胶接工艺修复床鞍下沉三二○厂十六车间科研组,采用胶接工艺修复车床床鞍下沉获得成功。现已胶接30多台车床,效果良好。床鞍下沉,是由于车床导轨磨损引起的。常规修复方法是,将固定走刀箱和挂架用的台阶螺钉孔扩成椭圆孔,以保持丝杆、光杆和操纵杆转动自如;将与牙条啮合的纵行齿轮更换为变位齿轮,等等。工艺比较烦难,修复次数也受限制。采用胶接方法修复床鞍下沉,不仅方便,  相似文献   

13.
胶接修复工艺是飞机结构修理的重要工艺之一,为了研究胶黏工艺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探索最佳的工艺参数,本文建立胶粘修复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胶粘修复界面载荷传递进行分析,讨论补片材料、补片厚度、胶层剪切模量和胶层厚度对胶接修复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补片材料为硼/环氧树脂时,胶粘失效风险最小;补片较厚时,胶接修复效果好,但补片过厚会削弱胶接修复的效果;胶黏剂剪切模量越大越有助于损伤区域的修复,工程应用中建议选用剪切模量较高的胶黏剂;胶层较厚时会增大胶层发生缺陷的概率从而减弱修复效果,建议合理选取厚度较小的胶层。最后提出修复界面的表面处理、复合材料端部的溢胶以及倒角处理均有益于修复结构的载荷传递,缓和胶粘界面应力水平,降低胶层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讨论的复合材料胶接体系包括胶膜、发泡胶、底胶、糊状胶黏剂以及修补用胶黏剂.先进的胶膜、发泡胶、底胶可以采用177℃(350下)或121℃(250 ℉F)两种固化工艺,用于复合材料的二次胶接和共固化胶接.较长的外置时间也是胶接体系先进性的另一个方面.用于复合材料修补的胶黏剂的主要先进特性为其固化温度低于复合材料制件...  相似文献   

15.
对J-133常温胶接蜂窝板的工艺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优选出合适的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刷胶量、均压板厚度、打压压力对胶接质量的影响,优选出最佳的工艺参数,成功制备验证件。研究表明:最佳涂胶方式为“在面板胶接面依次涂胶,垫一层30g/m2碳毡,再刷上剩余胶液”;热压罐打压方式优于真空袋加压;在一定范围内的均压板厚度对蜂窝板的90°剥离强度影响最大,刷胶量的影响次之,打压压力影响最小;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刷胶量350g/m2,均压板厚度为1.5mm,打压压力0.15MPa。根据最佳工艺参数制备出的J-133常温胶接蜂窝板,其胶接质量和力学性能与J78B胶膜中温固化的蜂窝板相近,满足航天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提高铝及铝合金胶接表面耐蚀性能及胶接接头耐久性的阳极氧化新方法——MAA法,此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溶液污染小,生产效率高,是目前综合性能较好的一种胶接表面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前机身典型结构件的研制过程,阐述了胶接共固化和二次胶接等成型方法在研制过程中的应用及相关工艺方案的选择与设计,通过工艺效果评估,证明了本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新材料新工艺在雷达高频传输电路中的应用等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新材料新工艺在雷达高频传输电路中的应用 本成果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研制搜索雷达高频接收机中S波段集成化的带状线路组件. 利用国产双面免水胶纸,代替胶接方法实现装夹,从而完成聚四氟乙烯坯板大面积、复杂几何形状的加工.聚四氟乙烯稳定性最佳,在不变性的情况下要把它和金属牢固地粘结在一起,至今仍是一项工艺难题.胶接工艺需加热固化,工艺过程比较繁琐,粘结牢度也不理想 ,采用胶纸粘结,工艺简单易行,粘结牢度优于胶接,完全满足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波音尾段胶接夹具的结构特点,大型双曲面结构零件的制造难点,测量检测方法及高精度型面的工艺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复合材料胶接结构因其工艺复杂和环境敏感等不利因素,给其适航性工作带来很多问题。根据复合材料胶接技术现状和工业部门成熟的工程经验,分析了复合材料胶接结构适航性工作中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材料和工艺的鉴定与控制、技术设计与结构验证、制造、修理、使用经验等),和合格审定考虑(包括设计和构造、结构验证、生产、持续适航、其它问题等),为其适航性工作提供了相应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