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3,(11):9-9
本刊讯北京时间11月3日15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的第三次航天发射。此前,我国于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10月21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中国创新1号小卫星。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这样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从未有过。这表明我国航天发射水平与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研制能力日益增强。这次发射升空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与以往的返回式卫星相比,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  相似文献   

2.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6,14(2):25-31
2005年,神舟六号飞行圆满成功,各种类型的应用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开发新技术、新领域,在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社会各界一提到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就,脑海中就只想到长征系列火箭和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殊不知我国在卫星制造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10月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进入太空的“鑫诺”二号卫星以及它所采用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就是一个明显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性突破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技术、卫星再人防热技术和卫星回收技术等一道道难关后,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终于由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它在轨道上运行了3天,11月29日按预定时间返回了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返回式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6年为止,我国共进行了24次返回式卫星(FSW)的发射,其中发射成功23次,回收成功22次。我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射情况见表1。 6种型号的返回式卫星发射回收情况简述如下: FSW-0:共进行了10次发射,9次发射并成功回收。通过该型号取得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跟踪测控和卫星回收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一、历史的回顾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开展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目前,中国已研制了24颗返回式卫星,取得了22颗成功发射并回收的成就。已研制完成的返回式卫星有6种型号:1第一代返回式国土普查卫星FSW-0,2第一代返回式摄影测绘卫星FSW-1,3第二代返回式国土普查卫星FSW-2,4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绘卫星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颗遥感卫星装载一台可见光全景相机,首次实现了从太空拍摄地面目标,使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掌握返回技术的国家。文章回顾了中国返回技术和返回式卫星的发展历程,给出了返回式卫星在航天活动中的地位,描述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技术方案的确定过程,总结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点。文章对返回式卫星研制在中国卫星研制中的历史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展望了返回式卫星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06,(2)
随着“神舟”飞船的再度载人飞天,关于“神舟”飞船是否模仿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言论也再次兴起。说“神舟”飞船模仿“联盟”号飞船无非有三大“论据”:俄罗斯载人航天以卫星式飞船起步,中国也以发展卫星式载人飞船打开通天之路;“神舟”与“联盟”同样有着三舱模式;“神舟”飞船与“联盟”号飞船外型相似。仅凭这三条就能判定“神舟”飞船是“联盟”飞船的“翻版”吗?  相似文献   

9.
返回式卫星是在50年代末为军事照相侦察卫星而发展起来的。自70年代后期,返回式卫星在空间微重力试验以及为将来空间站的货物运输方面有着新的广泛的用途。西欧和日本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展返回式卫星的研制,近些年来,获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在研制返回式卫星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返回式卫星是在50年代末为军事照相侦察卫星而发展起来的。自70年代后期,返回式卫星在空间微重力以及为将业空间站的货物运输方面在着新的广泛的用途。西欧和日本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展返回式卫星的研制,近些年来,获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十年业,世界各国在研制返回式卫星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FSW—0型卫星是我国研制的第一种返回式卫星,以其卫星平台为基础又相继发展了FSW—1和FSW—2型返回式卫星。FSW—0型卫星方案设计符合“先高后低和先外后内”的设计规律,贯彻了整体优化的设计原则,体现了公用平台的设计思想。述评FSW—0型卫星方案的提出过程和设计特色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92年8月25日,我国又成功地回收了一颗返回式卫星,该星是8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卫星在轨运行16天,工作正常,顺利返回。这是我国继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后发射的第13颗返回式卫星,继续保持了100%的回收成功率。 这颗卫星属我国第二代返回式卫星。它基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了新开发的近地轨道控制技术,在卫星结构、星上探测有效载荷、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星体二次分离、星体留轨再用试验和返回回收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卫星的探测精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获取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3.
孙青 《中国航天》2005,(9):22-22
8月29日16时45分,长征2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在一个月内第二次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火箭飞行9分多钟后,星箭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颗返回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述了中国的3种返回式卫星的发展 ,即FSW—0、FSW—1和FSW—2卫星 ,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各种分系统。文章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述了返回式卫星技术在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及其在中国空间技术方面的贡献;最后面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远景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6,(9):21-21
本刊讯北京时间9月9日下午3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实践八号是一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星上装载粮、棉、蔬菜、林果、花卉等9大类2000余份约215公斤农作物种子材料,用于进行空间环境下的诱变飞行试验。卫星还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06,(2)
公众对“神舟”飞船的了解程度到底有多少?他们眼中的飞船是怎样的?本刊通过网络和随机采访,听普通百姓说说他们认识的“神舟”飞船。七问“神舟”一、从一号到六号,“神舟”飞船有哪些技术状况上的变化?——网友:雪文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飞船的总体设计方案一直没变,大的结构、系统组成和各系统分工都没有本质变化。只是要求更严,可靠性更高,有一些细节上的技术状况变化。“神舟”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型飞船,主要目的在于验证返回技术。“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神舟”三号飞船增加了部分载人所需设备和保证航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中国的3种返回式卫星的发展,即FSW-0、FSW-1和FSW-2卫星,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各种分系统。文章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19.
技术试验卫星I——“菊花”科学卫星5号——“极光”科学卫星6号——“磁层”试验卫星4号——“淡青4号”科学卫星4号——“天鹅”科学卫星7号——“火鸟”科学卫星8号——“天马”科学卫星9号——“太空”彗星探测器——“先驱”日本的几种卫星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返回式遥感卫星有效载荷的分类和特点、返回式相机系统组成、返回式国土普查相机、星相机和测绘相机;重点介绍国土普查相机的设计要求、工作原理,组成及功能等设计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