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温度漂移是限制MEMS传感器高精度应用的重要因素,恒温控制方案可从源头上降低温度漂移对其性能的影响。针对环境温度波动和温度梯度分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感温电桥的恒温控制模型,目标控温点通过不同温度信息加权得到,加权系数可由电学参数便捷调整,最终实现不同温度分布情况下的恒温点控制。同时,模型中增加了环境温度抑制电路,实时监测环境温度波动并将误差信息反馈至控制信号。利用Simulink搭建了热电一体化仿真模型,融合了具体电路结构和热学微分方程,仿真了热阻、热容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控温点的影响。考虑到环境温度(-55℃~55℃)以阶跃和斜坡方式变化,增加了环境温度抑制电路的模型,在温度稳定度方面分别优化了46.8倍(从1.7272×10-4/℃到3.69×10-6/℃@阶跃变化)和47.3倍(从1.5373×10-4/℃到3.25×10-6/℃@斜坡变化)。因此,所提出的恒温控制模型可有效抑制环境温度波动对恒温点的影响,并可应用于不同温度梯度分布情况,提高了恒温控制方案的适用性,缩短了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航空机务维修保障效率、降低保障成本以及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航空机务维修保障,有必要对保障点选址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明确其约束条件,建立选址优化的复杂约束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采用适当的编码方案和罚函数使种群个体编码满足约束条件,利用免疫操作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提出了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航空机务维修器材保障点优化算法,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航空机务维修器材保障点选址决策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TiBw/TA15复合材料板材在900~960℃、5×10-4~10-2s-1条件下的超塑变形行为。结果表明,TiBw/TA15复合材料流变应力随拉伸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在940℃、5×10-3s-1变形条件下获得的最大超塑性伸长率为439%。利用Zener-Hollomn参数和Arrhenius方程所建立的峰值应力本构方程为ε·=3.55×108[sinh(2.0×10-2σ)]1.99×exp(-6.381×105/RT),其变形激活能Q=638.1kJ/mol。复合材料超塑性变形组织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密切相关。高温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基体α相的动态再结晶以及晶须与基体处孔洞的愈合,低温高应变速率下,孔洞更易萌生于增强相与基体结合界面的端部。动态再结晶对复合材料超塑性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递归Gibbs-Appell方法研究了多重柔性的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特性分析。首先,根据Timoshenko beam theory与集中刚度分别对连杆与关节进行柔性描述,其次,利用旋转矩阵R3×3与平移向量L1×3的简化了齐次变换矩阵T4×4以降低递推运动学难度,利用递归Gibbs函数与势能函数推导了柔性空间机器人的逆向动力学模型,再次,利用反向递归法获取了惯量矩阵与耦合矩阵,并构建了正向动力学模型。最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Matlab与Adams的仿真结果相对偏差不超过0.1%,Z弯曲变形相对于X剪切变形与Y扭转变形数量级超过了103,这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在一定范围内,关节刚度增加50 N·m/rad时,连杆最大变形增量不超过1.5×10-3 m,关节摩擦成5倍增长时,连杆最大变形增量不超过2×10-3 m,帆板的增量变形具有相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有效地利用实体识别技术识别出航空不安全信息中的风险要素,提升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价能力,对于实现航空安全风险量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精准识别非结构化航空不安全信息中的风险要素,提出了一种融合先验规则和知识增强语义表示模型的实体识别模型,以大量航空不安全事件案例文本报告为分析对象,在自建标注语料上训练ERNIE模型,获取动态词向量,同时引入能够表达风险要素结构的规则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在测试集上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了92.5%、92.4%和92.4%,优于实验对比的其他模型。模型能够有效识别航空不安全信息中隐含的风险要素,为航空安全风险量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采用恒应变速率法对TA32高温钛合金板材进行超塑拉伸,研究了温度920~980℃和应变速率5×10-5~1×10-3 s-1条件下材料的超塑变形行为,并分析了锥形件胀形过程的变形特征和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TA32合金具有良好的超塑性变形能力,温度920℃、应变速率1×10-3 s-1时最大延伸率达到864%。温度为940℃和960℃时,受平面应力变形的锥形件高度较高,分别为90 mm和92 mm;经过不同变形量的变形后微观组织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周静  杨慧 《飞行力学》2024,(1):44-47+76
考虑到中轨道(MEO)区域将要部署越来越多的卫星,为确保星座的长期运行安全,有必要针对卫星离轨带来的长期碰撞风险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列出了MEO区域的空间物体分布现状与国际规则;然后,以空间密度和长期碰撞风险等数学模型为基础,开展了不同离轨策略的MEO卫星带来的长期碰撞风险分析。研究表明:开展卫星离轨后的长期碰撞风险分析,对于MEO卫星离轨策略的确定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MEO卫星离轨与自身星座、邻近星座以及坟墓轨道200年内碰撞风险在10-5~10-6量级,小于低轨(LEO)卫星的10-3的碰撞风险阈值,当前MEO区域的空间物体运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维修管理为主线,从维修规划、维修策略和模型、维修安排、维修性能评估等全面归纳了维修管理领域与维修规划方法和技术相关的研究内容,对于机务维修人员了解维修研究现状,从事飞机维修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封装应力是影响MEMS加速度计性能尤其是温度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降低封装应力,提出了一种两级应力隔离的低应力封装设计,包含芯片级应力隔离和封装级应力缓冲。采用有限元仿真模拟了四种封装设计和四种粘片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芯片级应力隔离比封装级应力缓冲效果更好,采用两级应力隔离可以将敏感电容的温度特性改善8倍,且四点胶粘片的效果最优。进一步通过实验优化了四点胶粘片的工艺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低应力封装设计的95只加速度计零偏温度系数均值由1450×10-6g/℃降低至243×10-6g/℃,零偏稳定性和零偏重复性均值分别为92×10-6g和45×10-6g。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某支线机场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系统为案例,对该机场航线维修、维修质量、安全管理、风险管控、人为因素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统计,对实际工作的图表数据、业务流程、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等资料进行整理,运用TEM方法对航空器维修工作中的风险进行描述和分析,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风险要素比重并进行排序,为机场航线维修安全管理和风险管控提出合理化安全建议,以求进一步提高支线机场机务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面向对象Petri网(OOPN)和随机Petri网(SPN)对飞行前机务准备流程进行建模,在所建立模型的框架下利用Arena进行仿真和分析,并采用流程优化理论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流程进行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飞行前机务准备时间较主机厂所的准备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根据保障人员岗位配置新模式,人员工作量均衡问题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考虑人机匹配模式的舰载机甲板机务勤务保障调度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析超  韩维  张勇  宋璟毓  赵振宇 《航空学报》2018,39(12):222314-222314
舰载机甲板机务勤务保障是全周期起降保障作业的关键环节,为提升机群保障能力并减轻传统人工制定保障计划的负担,研究了多类人机匹配模式下舰载机甲板机务勤务保障调度算法。首先,系统分析机务保障所采用的单机机组模式、大机组模式和一体化联合保障模式等人机匹配模式,基于保障流程约束、资源转移和保障范围等各类资源约束,面向实际保障需求,以机务勤务作业完工时间、保障人员累积转移时间和闲忙比方差和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适用多类人机匹配模式的舰载机甲板机务勤务保障调度模型;其次,将机务勤务保障调度问题抽象为典型的资源受限项目调度问题,基于考虑资源转移的串行调度机制,设计了双种群遗传算法,对调度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最后,保障场景案例实验表明,调度模型和算法可实现不同人机匹配模式下的机务勤务保障优化,显著提升各项保障目标。在同等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保障模式具有更高的保障效率和较好的人员负载均衡性,且该优势随着转移入场飞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人员累计转移时间最长;单机机组保障模式的优缺点与一体化联合保障模式相反,大机组保障模式则介于两类模式之间。  相似文献   

13.
运用面向对象Petril网(OOPN)和随机Petri网(SPN)对某型飞机飞行前机务准备流程进行建模:在所建立模型的框架下利用Arena进行仿真和分析.并采用流程优化理论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流程进行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飞行前机务准备时间较优化前明显缩短,同时人员之间工作量均衡问题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在50%~100%载荷工况范围的NOx和CO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本文实验研究了燃料分级数及不同工况、进口压力、进口温度下燃料分级比例对七喷嘴燃烧室NOx和CO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模燃料不分级方案,50%~60%载荷工况CO排放量较高而不满足排放标准;主模燃料分两级方案,50%~100%载荷工况范围内NOx和CO排放量均满足■≤25×10-6,fCO≤50×10-6(@15%O2)的排放标准,且70%工况是打开主模第二级燃料的过渡工况点。另外随着进口压力和温度升高,能同时满足NOx和CO排放标准的Rpilot(副模燃料质量流量与总燃料质量流量之比)范围逐渐缩小,且NOx排放量与进口压力关系为■∝p30.44。因此采用主模燃料两级分级方案且适当调节Rpilot,本文多点喷射贫...  相似文献   

15.
平尾结冰严重影响飞机的纵向操纵性及稳定性。为研究结砂纸冰对平尾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基于某民机平尾设计的大、小模型,在低速增压风洞中开展了带砂纸冰的测力试验,分析了砂纸冰粗糙度、雷诺数、角冰粗糙度对带冰平尾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总结了砂纸冰的缩比方法。结果表明:砂纸冰粗糙度增加会导致平尾气动特性逐步恶化,在飞行雷诺数条件下,当冰型粗糙度相对高度为0.2×10-3~0.6×10-3时,相比于无冰条件,最大升力系数降低0.3~0.4;雷诺数对带砂纸冰平尾气动特性的影响超过对带角冰平尾的影响,但远小于对干净平尾的影响,当带砂纸冰平尾雷诺数由3.29×106提高至13.1×106后,其最大升力系数提高0.02~0.04;角冰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对平尾气动特性的影响较小,由粗糙度带来的升力损失远小于角冰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当砂纸冰高度远超过当地边界层厚度时,风洞试验可根据模型比例对砂纸冰粗糙度进行几何缩比,而当砂纸颗粒较小时,采用几何缩比方式获得的砂纸冰对平尾气动力影响相对较小。提出了基于边界层厚度的砂纸冰粗糙度缩...  相似文献   

16.
郭庆  关德明 《航空学报》2023,(16):163-173
人为因素作为人机关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民航安全的关键因素。定量分析机务人因可靠性水平对于减少无意识犯错、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NASA建议开发出一套THERP+CREAM结合的模型,针对民航特点对THERP数据表进行优化处理,采用模糊贝叶斯网络与CREAM结合的方法确定机务维修人员的认知控制模式,利用平均权重因子将THERP的预测值嵌入CREAM,实现两代方法的结合,以提高机务人因可靠性预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某航空公司某维修小组的调查,证实了所提的THERP+CREAM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机务人因可靠性水平,实现了依据维修手册中的维修任务,即可进行人因可靠性分析,为研制单位维修任务分析中的人素分析提供了一个定量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头脑风暴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飞行四个阶段中航空维修出现的预防性维修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并以机械日机务准备活动为案例进行分析,经实践验证,此方法可消除或降低飞行阶段航空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预防性维修风险发生的概率,为其它机型开展此项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双侧滚压工艺是航空结构件生产过程中常采用的校正方式,然而由于滚压校正过程中工件原有应力场与滚压应力场的耦合作用等材料内部物理力学性能变化机制不明确,限制了滚压校正工艺稳定性的提升。为此建立了无初始应力、仅毛坯应力、毛坯应力与加工应力耦合3种初始应力状态下的7050-T7451铝合金T型件双侧滚压有限元模型,获得了工件的滚压变形及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结果显示3种初始应力状态下滚压导致的工件最大弯曲变形量分别为2.56×10-1、2.76×10-1、2.49×10-1 mm。毛坯应力对滚压变形的影响程度约为7.8%,在此基础上加工应力的影响约为9.8%,且毛坯应力与加工应力的作用方向相反。滚压区域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滚压方向和垂直滚压方向,在工件表面均为压应力,在次表面达最大值。初始应力会导致工件沿滚压方向全厚度范围内的应力值增大;而在垂直滚压方向,初始应力主要造成表面应力的改变。对滚压过程中的应变-应力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毛坯应力与加工应力对滚压作用的影响机制。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提高滚压校正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涡扇发动机二元收扩(2D C-D)排气系统,数值探究了加力隔热屏与中心锥气膜冷却对热部件温度的影响,并揭示了冷却措施对排气系统的红外抑制作用以及随之引起的推力系数变化。结果表明:对加力隔热屏开气膜孔可有效降低隔热屏温度,其峰值最大降低10.3%,且加力隔热屏结构、气膜孔倾角不同均会影响内外涵流量分配;加力隔热屏气膜冷却主要抑制30°~75°的红外辐射,辐射强度可降低8%~25%,但同时推力系数最高降低5.3×10-3。对加力隔热屏与中心锥采取联合气膜冷却后,中心锥表面温度明显降低,0°~10°的红外抑制作用效果显著,辐射强度降幅最高达31.3%,随之引起的推力系数损失不超过3.0×10-3。  相似文献   

20.
叶年辉  龙腾  武宇飞  唐亦帆  史人赫 《航空学报》2021,42(6):324580-324580
广泛应用的高精度分析模型使得飞行器设计优化的计算成本不断增加,为了缩短优化耗时,基于代理模型的进化算法(SAEAs)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现有SAEAs处理约束优化问题优化效率低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约束差分进化算法(KRG-CDE),结合约束改善概率与最优适应度定制了一种改进的可行准则,从而提高新增样本点的潜在可行性与最优性,并根据种群改善情况,平衡算法全局探索与局部搜索性能。标准测试算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全局与局部代理模型的差分进化算法、(μ+λ)-约束差分进化算法,KRG-CDE算法在优化效率、全局收敛性及鲁棒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最后,运用KRG-CDE算法求解全电推卫星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验证了该算法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