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港简讯     
2002年首都机场成为亚洲最繁忙机场Capital Airport Was the Busiest Airport in Asia in 2002据华北空管局最新统计数字,2002年,首都机场安全起降航班238815架次,运送旅客4777万人次,航班量比2001年增加10%,成为亚洲最繁忙的机场。2002年,民航华北空管局、首都机场等各保障单位努力实现了全年的安全飞行保障任务。仅2002年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就运送旅客380余万人,起降航班16000余架次,其中5月1日创造了日起降航班790架次的最高纪录;“十一”高峰期间,每小时最高起降航班60架次,平均每1分钟起降一个航班。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2.
合理有效地确定机场地面运行容量对于统筹8规划机场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immod仿真软件对机场3条平行跑道构型下,现状运行条件、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缩小尾流间隔3种不同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建模,分析了首都机场的正常地面运行容量和跑道起降架次.仿真结果表明,现状运行条件下,首都机场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882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18架次.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时高峰时段降落架次可提升约8%,缩小尾流间隔有助于提升机场整体运行容量,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900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38架次,高峰小时起降容量可提升约3%.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航班延误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单一的航班延误预测模型在预报时的缺陷,在分析航班延误的特点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危险模式和灰色预测组合的新型航班延误预测的方法。对这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采用加权组合预测的方式来预测航班延误的趋势变化,预测结果是单一预测模型的加权和,加权系数动态确定。最后通过国内的某枢纽机场的航班延误情况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不受某一较差的预测模型影响,从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孙立志  陈忱 《机场建设》2010,(2):29-31,38
一、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名列前茅的民航大国,随之也诞生了越来越多的进入国际最繁忙航空港行列的民用机场。作为中国最大和最繁忙的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2009年完成航班起降48.8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537万人次,排名全球第三位。据预测,到2015年,首都机场的航班起降量和旅客吞吐量将分别达到75.24万架次和1.01亿人次,  相似文献   

5.
航班时刻是机场运行的基础和核心,准确预测机场的航班时刻需求,对于指导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在航班计划结构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国航班O-D矩阵,建立了多层级机场起降量预测模型,并以起降量预测结果为输入,利用Fratar交通分布预测模型,预测目标机场时刻需求。以杭州萧山机场为例,以2010年为基年,2014为预测年,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预测了2020年航班时刻需求,分析了不同运行模式下机场理论容量与航班时刻需求的匹配状况,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萧山机场需由隔离运行模式过渡到相关进近,方能满足时刻需求。  相似文献   

6.
翟超 《航空港》2012,(5):18-21
国际机场协会(ACI)近期公布了2011年全球机场的客货运量及飞机起降架次最新排名,其中美国亚特兰大机场的客运量和起降架次仍居全球榜首,浦东机场的客运量位居第20位,货运量继续位居全球第3位。亚洲机场客运量增幅显著。  相似文献   

7.
姚昕 《民航科技》2007,(3):50-51
一、背景 随着近几年航班流量的迅速增长,国内繁忙机场的进近和塔台经常承受着单跑道每小时起降35架次以上甚至38架次的压力。多架进港飞机需要落地的同时,多架离港飞机需要起飞的情况屡见不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黄玮 《江苏航空》2009,(3):32-33
机场地调系统的硬件及网络设备购置于1999年,系统及应用软件集成于2000年,当年投入使用。当时机场年客流量只有250万人左右,航班起降约3.4万架次;而2008年机场年客流量突破880万人次,航班起降约9万架次,目前起降高峰时接近300架次/日。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以东北地区航班量最大且空域严重受限的大连机场为例,从空域分布特点、航班流向、管制运行限制及新航行技术引用等角度出发,对空域受限的繁忙机场如何突破空域"瓶颈",实施进离场航线分离进行探讨。一、大连机场空管运行基本概况(一)航班量及流向分布大连机场2012年旅客吞吐量为1334万人次,起降航班100 231架次,日均起降274架次,高峰日起降411架次,高峰小时36架次。大连机场进出港航班流向不均衡,北京方向占35%、华东方向占47%、日韩方向占11%、东北方向占6%、北部方向占1%。  相似文献   

10.
《航空港》2011,(2):14-16
2011年上海机场春运于1月19日开始,至2月27日结束,历时40天。根据民航华东管理局的预测,今年春运期间上海两大机场将起降飞机6.25万架次,同比增长15.8%,  相似文献   

11.
《航空港》2006,(4)
据统计,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上半年共起降飞机19.78万架次,同比增长11.04%。其中,两场日均起降1093架次,也就是说每三分钟就有两架飞机在申城上空起降,创下了上海天空的繁忙之最。  相似文献   

12.
依托扬州泰州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对飞行区布局仿真分析方法进行探讨。采用专用的机场和空域仿真模拟软件,对不同交通量下的单跑道机场和多跑道机场飞行区布局进行分析。模拟了飞机降落、滑行、停靠、下机、登机、滑出、起飞等过程。当扬州泰州机场的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为12架次以内时,飞机的平均总延误不超过4rain。浦东国际机场的高峰小时为51架次时,飞行区的平均延误量为61s;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为134次时.飞行区的平均延误为344S。  相似文献   

13.
深圳机场自1991年11月正式通航以来,航班量持续高速增长。1992年,飞行架次达16217架次,吞吐旅客166万余人次,跃居全国最繁忙的机场之行列。1993年截至10月底止,已保障各类飞行23000多架次,吞吐旅客213万多人次,业务量可居国内机场的第四五位。深圳机场1993年7月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国际机场,现已开通深圳至新加坡及曼谷2条国际航线,并有多家外国航空公司拟通航深圳。深圳机场为特区的经济建设及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深圳特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随着改革的深入将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对深圳机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专家预测,至2000年,起降架次将  相似文献   

14.
尾流是影响机场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缩减尾流间隔能增加机场繁忙时刻航空器进离场架次,进而提高机场容量.美国和欧洲提出尾流标准重新分类(RECAT)概念,并在一些机场试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基于国内某机场一周内航空器起降机型架次,将其重新分类,对比在现行ICAO和RECAT标准下的加权尾流间隔,证明在RECAT标准下尾流间隔将会缩减.通过改变不同航空器机型占比,分析机场容量变化,得出机场容量随航空器占比变化明显,对空管安全运行和机场及跑道运行效率提高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庞雪峰  林伟文 《机场建设》2006,(4):40-40,48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航班起降架次持续的增长.不少机场原有的跑道容量逐渐饱和,开始建设第二跑道,而一些繁忙的枢纽机场如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开始建设第三跑道。目前,绝大多数机场均设有助航灯光系统,跑道增加,相应的助航灯光系统也随之增加,但不单是数量的增加,而且复杂程度及与运行结合的紧密程度都大幅提高。下面结合广州国际白云机场扩建工程FedEx项目的设计,简要谈谈对于多跑道的助航灯光设计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以OAG航班计划数据为基础,对全球大型机场日客运航班的起降波形进行分析并归纳分类,得出锯齿形、梯形、早晚高峰形和叠加形4类航班波.同时,提出4个特征指标用于对航班起降波形进行评估,分别为高峰起降航班占比率、飞行架次标准差比值、高峰起降间隔时间和降落-起飞高峰配对数.以我国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机场为例,分析各机场航班起降波形及其特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型机场客运航班起降波形以早晚高峰形航班波为主,高峰起、降航班占比率均值分别为64.1%和59.0%,飞行架次标准差比值为0.12,日间运行时段尚未形成明显的降落-起飞高峰配对,与国际大型枢纽机场航班运作模式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机场场面的管理一直受到地面环境和天气条件的影响,对于繁忙的机场这种影响尤为突出。就北京首都机场而言,飞行业务量每年按10%~15%的速度递增,目前日高峰小时飞机起降已达35架次。随之机场场面上为飞机服务的车辆也大大增加,给机场场面管理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在每年2月份和11月份,大雾天气较多,一旦遇到这种天气,就会造成航班的大量延误,甚至一天可达100架次以上,再加上雨天和雪天的影响,情况则更加严重。机场地面飞机和机动车的移动管理是很复杂的,这不仅是飞机和机动车数量和移动合自的问题,而且还有建筑物的阻挡…  相似文献   

18.
润滑油质量组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自行火炮润滑油氧化程度光谱分析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性回归理论、灰色理论及组合预测理论建立了润滑油的氧化程度预测模型,并且分析各模型在预测上的差异,验证了润滑油质量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充分利用单一预测模型的有效信息,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机场地面相撞事故在世界各国机场内时有发生。我国航空运输业自80年代中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航空器不断引进、更新,目前全国大中型运输机有340余架,客货运输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几个繁忙机场的起降架次也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长。我国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机场地面滑行道、停机坪狭小,设施不完善,工作人员防止地面相撞的经验不足,加之意识不强,使这类事故在我国主要机场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型客车、  相似文献   

20.
航空兵部队成建制空运转场飞行架次需求预测,对机关、航空兵部队拟定空运计划、进行空运准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序列后向选择方法(SBS)对影响飞行架次的特征因素进行逐层淘汰,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理论建立单因素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而对飞行架次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同多因素SVM预测模型相比,单因素SVM预测模型虽在预测精度上没有显著提高,但其减少了预测的前期工作量,方便了机关和部队的使用,实现了飞行架次预测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