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为民 《民航科技》2005,(2):16-17,20
甚高频系统是民航区域调度和本场对空指挥的主要设备,本文对所使用的主要系统R/S共用系统的使用、维护及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微资讯     
<正>1.民航二所邓晓东7月15日,民航二所研发的民航新版空勤登机证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2.民航黑龙江空管分局刘钊截至7月17日,黑龙江空管分局顺利完成了牡丹江、齐齐哈尔遥控台PAE甚高频设备扩容六信道工程,为哈尔滨区域03扇区开放做好准备。3.民航贵州空管分局刘硕7月17日,贵州空管分局技术保障部与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共同签订了铜仁雷达站广州区管甚高频及传输设备维护保障协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民航部门对通信服务的质量、可靠度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防止有线线路故障导致通信中断,很多部门常常使用卫星通信作为备用传输链路。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袤,部分导航台位于群山、戈壁、荒漠等地,有线通信难以实现,因此只能依靠卫星通信传送信号。总之,卫星通信以其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性能稳定可靠、覆盖能力强、容量大、成本与传输距离无关等优点,在民航通信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民航通信中C、Ku波段卫星的使用情况,使大家对这两波段卫星设备配置情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罗翔 《民航科技》2007,(3):17-19
甚高频(VHF)共用系统是全国民航空管地空通信的主要保障设备,为了给管制部门提供可靠稳定的地空通信保障,必须确保甚高频共用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从设备维护的角度,针对成都R&S8信道共用系统的运行情况,谈谈自己在维护工作中的一些观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民航现行管制要求,在实施雷达管制的区域内,航路上应保证甚高频(VHF)双重覆盖,终端区应保证VHF有三重覆盖,而且每个扇区应配备二个频率。因此在较大的管制中心,即使还未实行雷达管制,为了确保飞行安全,一般都有不止一套的VHF设备。如何把多套VHF设备、多种传输系统进行搭配,组成一个既能最有效地保证飞行安全,又不造成闲置和资金浪费的VHF系统,是我们在建设VHF系统时追求的目标,下面结合实际作~些探讨。一、VHF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有起点无终点的过程VHF系统是由VHF设备、传输设备、内话系统接口等组成,对于每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民航己建甚高频(VHF)通信系统,并针对三大区域管制中心VHF遥控通信系统的建设分析了民航VHF遥控通信系统、比选、延时、内话接入的集成方法和应用模式,分析了区域VHF覆盖的问题.对民航vHF通信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对VHF遥控台站建设和保障运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猛发展,飞行流量呈现跨越式的发展,给民航空管系统的建设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民航空管主要依靠甚高频通信和雷达监视系统作为管制服务保障手段,但其在全国范围通信和监视设备数量不足,质量缺失,尤其是西部绝大部分地区无法有效覆盖。典型的航路航线比如:  相似文献   

8.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和飞行量的快速增长,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作为保证飞行安全和实施飞行指挥的最基本手段,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一旦甚高频设备受到强烈的干扰,将会带来不可预见的灾难,小则停飞,重则引发事故,甚至造成空难。我们需要从了解无线电干扰形成的机理出发,要在设备投产前对预设频率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9.
罗翔 《民航科技》2007,(1):44-45,47
随着甚高频(VHF)通信台站建设项目的增多,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做得更细,做刭更好成为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设备维护的角度,针对甚高频通信台站建设中的天馈系统、综合布线、信号传输以及防雷等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民航地面管制员与飞机的通信是通过甚高频(VHF)收发信机实现的,VHF在空中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受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本场甚高频设备的覆盖受到一定的限制,存在盲区。为了弥补VHF存在的盲区,实现整个管制区内的信号覆盖,满足不断增长的管制需求,建设VHF遥控台势在必行。本文以昆明管制区域的VHF遥控台建设为例,介绍了VHF遥控台信号流程,并对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民航地空通信方式中,甚高频(VHF)电台以其较好的话音通信质量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对空广播等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民航地空通信中最主要的通信手段。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民用航空甚高频(VHF)电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两种干扰:互调干扰、民用大功率电台干扰进行浅显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在民用航空地面与空中飞机间的各类话音通信方式中,甚高频(VHF)通信以其较好的话音质量和较经济的建设投资,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发达国家更是在一二十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在陆地范围内的各航路的地空之间甚高频通信覆盖。许多大型的国际机场、空中交通管制中心使用着几十个,乃至几百个甚高频通信频道,提供地空之间的各类通信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航的地空甚高频通信系统的建设则由于各种原因起步较晚。80年代中期之前,除机场搭台地空通信使用老式电子管的VHF设备提供VHF通信保障以外,当时主要的通信手段…  相似文献   

13.
郭丽  邓震 《民航科技》2001,(1):16-18
本文简要介绍了MARATHON复用器采用的相关技术,并针对民航空管局“95甚高频遥控通信系统”,介绍了MARATHON 5KT复用器的组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俎予凉 《民航科技》2006,(4):29-30,58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航飞行流量增加,飞行间隔缩小,对空管设备的建设和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VHF(very high frequency)电台为主的地空通信设备在保障飞行安全过程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地空通信设备的安装作为保障飞行安全的最前沿工作之一,要求我们地空通信设备安装人员不仅要保证所安装设备的质量,还要对设备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找出如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深挖设备的潜力,更好地发挥设备的能力。通过我们的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结合DTR—100电台拥有的电台及链路备份冗余系统,论述对DTR-100电台进行接口线路配置和软件设置实现其多种工作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Ⅱ类仪表着陆系统对提高民航机场的精密进近导航能力,保障低能见度情况下民航飞行安全和提高航班正常率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对系统性能、设备配置、台址设置和临界区保护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笔者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总局有关仪表着陆系统技术要求和运行规定,结合设计和建设北京首都机场Ⅱ类仪表着陆系统的经验,对系统的性能要求、设备配置方案、台和保护区以及飞行校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THOMSON 512D 与 AWA 51D型 DVOR 均为国际民航组织认可的采用双边带的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地面设备,在技术指标上均满足国际民航组织对该类设备的统一要求,但是在具体设计上,这两种设备却有着很大的区别。由这些区别所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7.
张朝腾  郭丽 《民航科技》2002,(1):34-34,41
本文介绍以民航二所SSU-800为核心交换单元、英国PAE公司VHF电台为收发信机所组成的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供同行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依托的数据链关联复杂,不同数据链失效对系统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全面总结各个数据链与系统的关联、失效后对系统的影响与签派放行的处置方案。首先,介绍了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的组成和传输原理,指出系统由空地网络和地地网络组成,并对上行和下行数据链的传输进 行了解析。其次,分析了系统依托的数据链,指出了甚高频、卫星通信和高频失效都可能会对系统产生影响,这三类设备的故障可能导致系统不可用。最后,列举了系统常见的七个故障,对故障进行了解析,并给出了签派放行的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的2种空间链路协议,即高级在轨系统空间数据链路协议(CCSDSAOS)及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CCSDS TC)。在使用包业务传输集中数据时,分析了CCSDS TC的吞吐率与IP数据包包长的关系,研究了CCSDS AOS的吞吐率与IP数据包包长、传输帧帧长的关系。推导出了使用包业务传输集中数据时的空间链路误码率,空间链路协议的同步帧帧长与空间链路协议的误帧率、误包率、吞吐率的关系公式。在OPNET平台上,通过空地星间链路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此吞吐率的关系公式。并在典型空间通信场景下给出了空间链路协议的优化参数配置,为空间数据链路协议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输关键控制数据的某型冗余备份网络架构在大背景流量下偶发组播数据丢包的问题,分析了丢包机理,提出配置静态组播组的方法,同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网络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传输链路中会对组播传输产生洪泛的设备,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响,确保组播数据传输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