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航天员》2006,(2)
1960年4月1日美国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号。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1965年4月6日美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晨鸟”号发射成功。作为世界上第一颗实用型商业通信卫星,它为北美和欧洲之间提供通信服务,这标志着卫星通信从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同步卫星通信时代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11,(4):78-78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确实如此,千百年来。灿烂的星空一直是人们无限追求的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人类创造过奇迹。开创过辉煌,当然,更沉淀出了一种精神——航天探索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一代代航天功臣和英雄身上。亦演绎成一句句脍炙人口的经典话语,传承着!  相似文献   

3.
士元 《中国航天》1997,(11):38-42
载人航天故事(一)士元引言1997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40年前的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卫星在太空正常工作了3个月左右。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在过去的4...  相似文献   

4.
士元 《中国航天》2001,(6):20-25
今年的4月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月,这不仅是因为4月12日是世界航天第一人加加林登天40周年和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20周年,而且4月19日还是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升空30周年。这三大事件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空间站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种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大厦能由运输器为在其上面长期生活的人员提供生活用品等。  相似文献   

5.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2):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许勃 《中国航天》1995,(4):7-11
世界航天市场十年展望世界各国的航天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的。商业航天市场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来说规模尚小,且常常有赖于政府的商业采购计划。国际航天交易目前还很有限,主要涉及发射业务和通信广播卫星。一、1994年世界航天市场概况1.引...  相似文献   

7.
美国长期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研究进展郭双生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号航天大国,继前苏联载人空间飞行之后,它第一个把人送上了月球,使人类这一千年梦想瞬息之间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与前苏联一样,他们也认识到长期载人航天是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至关重要的是应建...  相似文献   

8.
石英 《中国航天》1995,(2):16-21
世界民用航天业近况目前世界民用航天业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天上的通信卫星,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二是地面设备,包括用于发送与接收信号的地球站和用于跟踪、遥测与控制的一些系统。随着通信卫星计划的不断增多,对发射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也形成了一个全球...  相似文献   

9.
奥地利是中欧的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和科学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和较好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世界,它不是一个大国和强国,面积仅8.4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00万,资源贫乏,国家的综合实力有限。这就决定了奥地利不可能自行建立起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也不能独立地制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07,(6)
2007年的世界航天领域,犹如一出波澜壮阔的大戏,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彰显着全人类在太空探索道路上不断进取的巨大勇气与智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已成为世界宇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和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近4年来,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世界卫星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卫星发射总量减少,加上卫星制造大国美国以各种借口禁止发放美制卫星(包括使用美国零部件的卫星)的出口许可证,使我国长征火箭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面临困境,面对多种因素带来的严峻挑战,只有与时俱进,以变应变,才能在国际航天市场中站稳脚跟,谋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卫星应用》2009,(2):13-17,42
尽管2008年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最为动荡的一年,航天产业还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经受住了经济危机的洗礼,达到了新的技术、科学和商业水平。回首这一年,映入眼帘的是各国政府、各大企业所取得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以及他们继续利用和探索太空的雄心勃勃的计划。《2009年航天报告》是全球航天活动的权威性指南,详细地记录了这些成功的航天大事,不仅体现了各国渴望进入太空的毅力和决心,也体现了企业和民众渴望参与探索、拓展这一最高边疆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3,(3):39-42
2003年2月1日失事的哥伦比亚号是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而美国航天飞机尽管尚未达到完全重复使用,却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自美国航天飞机20世纪80年代初投入使用后,迄今除美国外只有前苏联于1988年进行了一次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无人飞行试验。然而,有关可复用运载器的各种设想和研制计划却在各空间大国此起彼伏。可以说,可复用运载器代表了航天运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汪巍 《中国航天》1999,(3):20-22
1970年5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周恩来总理把参加卫星研制发射的科技人员、工人等介绍给毛泽东主席。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用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自己制造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长征二号火箭将中国返回式遥...  相似文献   

15.
张振军 《中国航天》2013,(11):33-37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我国航天科技工业部门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肾航天梦与强军梦、中国梦紧密地结合起来,果断提出了建设世界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开始打造中国航天事业升级版。2013年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行动纲领(2013~2020)》,从企业层面明确提出未来一个时期集团公司的战略使命、奋斗目标及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行动方针、战略举措及行动计划,为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航天资讯     
正Cevotec公司将纤维贴片铺放技术应用于夹层结构复合材料世界网2018年8月6日报道,德国Cevotec公司将纤维贴片铺放(Fiber Patch Placement,简称FPP)技术扩展到了夹层结构上。FPP是一种自动预成型和铺层技术,可生产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设备和运动设备的复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部件。FPP将增强材料切割成定制补丁,并自动铺放在工具上,得到形状复杂的3D铺  相似文献   

17.
1963年:航天史上第一位妇女太空飞行,第一位在轨妇女——俄罗斯航天员Valentina Vladimirovna Tereshkova不仅是在轨飞行的第一位妇女,也是太空中第一位普通人。她原是纺织厂的一名女工,因爱好跳伞运动,后被选为航天员参加太空飞行训练。俄罗斯总理赫鲁晓夫希望她能轰动世界。1963年6月,她在太空飞行71h,绕地球48圈。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的世界航天运输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航天运输业经过20多年的持续增长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规模、结构和运营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满足需求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980~1989年间,平均每年发射21颗卫星,而在1990~1999年间,平均每年发射64颗卫星,发射数量增加了2倍多。1980~1989年间年平均发射的有效载荷质量是29.5吨,而1990~1999年间年平均发射的有效载荷质量是116吨,几乎是前10年的4倍。市场价值从1980~1989年间的103亿美元增长到了1990~1999年间的288亿美元。2000年,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世界航天不断前进,硕果累累,但也发生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灾难。全球共进行了63次航天发射,与2002年相当。载人航天喜忧参半,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给世界航天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多次安全发射与返回,尤其是中国“神舟”5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又带来了新的希望;国际空间站和重复使用航天器的发展均受到一定影响。深空探测又掀热潮,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卫星应用也有所进展,研制和发射了一些新的侦察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20.
仝爱莲 《中国航天》1995,(6):41-43,45
世界各航天国家再次把目标对准月球仝爱莲在人类首次登月25年后的今天,世界上的一些主要航天国家再次把目标对准月球,对月球探测又重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专家认为,现在探测和开发月球其意义远比阿波罗时代深远。而且,当前进行月球探测的目的和所采取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