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一种改进的三角形星图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出在直角坐标系下将天球球面均匀地分成486个分区的方法——\"内接正方体法\",实现导航星的快速检索。然后按照星对角距的大小升序排列,直接存储星对角距,并通过设置星对角距状态标识,完成星对角距的快速匹配搜索。最后,引入验证识别环节有效地解决观测三角形与匹配的导航三角形产生的冗余问题。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三角形星图识别方法对星点位置噪声和星等(亮度)噪声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在识别时间和存储空间的需求方面均比传统的三角形算法也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数字天顶仪作为一种地面使用的星敏感器,主要用于高精度定位。为提高仪器的工作效率需要对星图识别的快速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恒星像点理论坐标与图像坐标的分析,构建坐标转换模型。依据星表中恒星的分布及星等筛选出视场范围内的亮星,并构建导航星表。结合导航星表完成3颗亮星的准确识别,在识别亮星的基础上解算坐标转换模型的参数。通过构建的坐标转换模型对视场范围内的恒星进行坐标转换,将转换后的星点坐标与提取的星点图像坐标进行匹配完成星图的识别,这样能够提高星图识别的快速性。实验数据表明:在保证识别星点数量的基础上,采用亮星辅助下基于坐标转换的星图识别方法使时间缩短为改进三角形星图识别算法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针对栅格算法易受邻域星点影响导致误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角距特征的改进栅格星图识别算法。首先介绍了改进栅格算法的原理,其次设计了融合栅格识别模式和星角距识别模式的算法实现流程,最后开展了基于不同视角下的大视场仿真星图的算法试验验证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角距特征具有旋转不变性和不易受观测星邻域星点分布影响等特点,结合角距特征对失效观测星进行再匹配的改进栅格算法,在兼顾存储量需求小、运行速度快等优势的同时,识别率和鲁棒性也得到了提升,最高识别率可达98.88%,在位置噪声干扰以及缺失星干扰下,改进算法的识别率仍可保持在95%,说明算法鲁棒性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7.
在星敏感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及传感器自身的限制,拍摄出来的星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噪声,因此对星图进行去噪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传统高斯模板滤波存在的引入邻域噪声、无法自行根据星图特性修正等造成去噪效果不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星图降噪算法。该方法在滤波前先进行坏点剔除工作,并采用高斯低通滤波与高通滤波结合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处理,在抑制噪声的同时有效地保留了星点信号。通过阐述星敏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星图的噪声特性,对星图滤波去噪算法进行研究,并进行模拟星图影像提取星点坐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算法进行滤波比传统的高斯滤波算法提取的质心坐标精确度更高,较传统方法横坐标提高0.00538个像素点,纵坐标提高0.0077个像素点,证实了图像处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正> 以惯性技术为主,并以星光、无线电等其它技术为辅的组合导航及制导技术是70年代以来发展较为迅速,并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对于大型航空航天飞行器。例如航天飞机、远程导弹等,只有采用精密的组合导航技术才能保证这类飞行任务的完成。任何单一的导航及制导技术都有其长处及弱点,将这些单一的技术手段组合起来扬长避短、相互补偿,毫无疑问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星光的引进将会使对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