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准则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用的三种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正交铺设层合板,讨论了最大应力准则和蔡-胡准则的适用性,给出了适合于纵向拉压性能不同的复合材料的强度准则,这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分析和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细观力学方法来模拟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准静态加载下应力-应变行为.采用层合板修正剪滞模型分析复合材料出现损伤时的细观应力场,通过临界基体应变能准则、Nair脱粘准则确定基体裂纹间隔和界面脱粘长度.最后结合剪滞模型和损伤机制模拟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应力-应变曲线,并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金属结构的张力场理论,考虑复合材料的特点,适当地引入假设,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翼梁的后屈曲计算方法,并与4mm左右中等厚度腹板的复合材料翼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复合材料翼梁进入张力场后的应力分布和翼梁的破坏载荷,弥补了复合材料翼梁后屈曲计算方法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在已有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等应变假设和最大应力失效准则,采用3D有限元法建立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试件的拉伸强度,与现有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吻合较好。数值模拟表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主要的拉伸失效形式为轴纱的正应力破坏,与已有文献的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界面层参数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单轴拉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细观力学方法研究了界面层参数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单轴拉伸行为的影响.在剪滞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界面相与界面层效应的力学简化模型,结合临界基体应变能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临界纤维应变能准则确定基体裂纹间距、界面脱黏长度和纤维失效百分数,对考虑界面层影响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模拟,讨论了界面层体积分数、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对拉伸行为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考虑界面层及界面相的影响时,界面脱黏和纤维失效段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数据更接近,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刘方龙 《航空学报》1987,8(9):489-495
本文是在研究了复合材料统一型二次强度准则的基础上,对统一型强度准则的进一步研究。统一型强度准则应是三次型的,它比其它三次型强度准则,更适合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估算,也更简单。三次统一型强度准则会遇到三次耦合应力项强度系数的确定问题,本文为此作了讨论,同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三次统一型强度准则更合理些。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复合材料发射筒的设计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建立了某型复合材料发射筒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并对该型发射筒在吊装、运输、发射工作状态下的受力与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估,得出该型复合材料发射筒在这些过程中的最大变形,采用最大应力准则推导出复合材料发射筒的最小安全系数.评估结果表明:3种工况下,该型复合材料发射筒的最大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安全可靠预测TC17基复合材料叶环破裂转速的方法,尽快实现其工程应用,开展了SiC连续纤维增强TC17基复合材料叶环结构破裂转速预测技术研究。测定了复合材料叶环成型过程所导致的TC17基体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仿真分析了由于热不匹配导致的热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叶环强度的影响。考虑复合材料试棒和叶环结构的差异,建立了基于复合材料试棒拉伸强度极限的高可靠度复合材料叶环破裂转速预估准则。完成了复合材料叶环强度试验件设计、制备和试验验证,并对试验件进行了断口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叶环成型后,TC17基体合金本构模型将发生改变,其屈服和拉伸强度都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强度分析时应予以考虑。复合材料叶环成型工艺所导致的叶环热残余应力使得复合材料增强芯的同一半径处的周向应力沿轴向产生了梯度,其周向和径向最大应力均有明显降低,还导致叶环残余变形最大位置发生了变化。在旋转试验过程中,应变实测值与仿真结果相近。断口分析结果证明本文研究的复合材料叶环结构实际破裂模式为周向破裂,与所建立的仿真方法和评估准则预测的破裂模式一致,且破裂转速的预测精度较高,并保证了设计的安全性,可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密不可分。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由于树脂固化收缩、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等因素,会产生固化残余应力与固化变形。该固化残余应力会影响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能,甚至会引起分层、基体开裂等严重缺陷。因此,有必要研究固化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结构强度的影响。针对某型复合材料机翼,首先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一套基于各向异性黏弹性本构模型的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分析方法,计算所得固化变形量与试验值误差小于8.24%。其次,采用Hashin强度准则,建立了全复合材料无人机机翼的强度分析有限元模型,机翼失效载荷的预测值相对试验值误差为9.85%。随后,将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作为初始应力条件添加到强度分析模型中,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残余应力对全复合材料无人机机翼强度的影响。为研究不同固化参数产生的固化残余应力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在合理范围内提出了另外2种固化工艺曲线。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该全复合材料无人机机翼结构而言,固化残余应力导致强度下降,使其强度降低了3.52%,且较优的固化工艺参数下的结构强度比原始固化工艺参数下的结构强度高1...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逐渐累积损伤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 发展了疲劳逐渐累积损伤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应力分析、失效分析及材料性能下降三部分.其中, 应力分析是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实现的;失效分析采用改进的Hashin静态失效准则判断疲劳损伤的产生和扩展;材料性能是基于突降和渐降两种准则进行退化的.所发展的方法可以预测不同铺层顺序、不同几何尺寸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在疲劳载荷下的损伤起始、扩展、直至结构最终破坏整个过程, 并预测其疲劳寿命.同时, 在ANSYS软件平台上, 开发了相应的参数化复合材料层板结构的疲劳逐渐损伤分析程序.与已有文献结果比较, 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作战过程的分析,确定了射击诸元中影响其作战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几种典型的作战态势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其作战时的使用方法和诸元的设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双寅  Soden  P.D  Soden  P.M 《航空学报》1986,7(2):187-197
 本文对CSM-GRP层间剪切断裂用实验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用英国标准BS4994规定的双槽试件拉剪法测量了层间剪切强度(ILSS)。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应力分布、损伤扩展和复合型应力强度因子。并讨论了BS4994规定的这一试验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鱼雷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效能是衡量装备的重要指标。阐述了效能相关概念,明确了鱼雷作战效能的定义、量度。对鱼雷作战效能评估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梳理分类,将鱼雷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分为传统评估方法和新兴评估方法,列举了层次分析法、WSEIAC法、灰色关联法、信息熵法、仿真法、试验统计法、神经网络法应用于鱼雷作战效能评估的部分文献,并进行讨论。明确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鱼雷作战效能评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液体推进系统充填过程的有限元状态变量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刘昆  张育林 《推进技术》2001,22(1):19-21
研究了常温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充填过程的建模问题。对推进剂充填管道系统进行有限元分割,应用基本守恒定律于充满推进剂的单元和充满气体的单元,两相单元则采用等效流容方程,建立了常温推进剂管道系统充填过程的有限元状态变量模型。模型面向液体推进系统动态过程控制与通用仿真。利用该模型,对一管道充填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给出了有关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用奇异性杂交应力元及等参元计算平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和J积分的方法。实际计算表明,此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计算时间短,便于实际应用。文中给出三个算例。各例分别采用216~256个自由度。计算结果同解析解及其他奇异元的解进行了比较。各例算得的应力强度因子值,均同解析解相差仅1~2%。每例中由4~6条路径求得的J积分值,其分散度均在±O.7%以内。 计算在TQ-16机上进行,程序编译约6~7分钟,每例的计算时间约6~8分钟。  相似文献   

16.
高动态、大过载是未来导弹、飞行器的标志性特征,这一特征对惯导系统性能指标尤其是加速度计的性能指标要求尤为严苛.针对此,分析了平台惯导系统加速度计主要非线性误差(标度因数对称性和二次项系数)的传统离心标定方法的缺陷,提出了基于低精度离心机的平台惯导系统加速度计高精度系统级标定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惯导系统的速度和位置误差积分作为观测量进行Kalman滤波估计,不仅能对加速度计的非线性误差进行更有效估计,而且能克服传统离心标定方法对离心机的高精度要求.最后通过离心试验验证了该标定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度计非线性误差补偿后的速度和位置误差小于补偿前相应误差的25%.  相似文献   

17.
The system worth or cost effectiveness concept covers the measure of a system in terms of total dollar value. System worth encompasses the elements of system effectiveness (a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a system's technical ability) as well as cost. One of the elements of system effectiveness is maintainability. Maintainability i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accomplishment of planned maintenance during the earl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hases of a system. Planned maintenance is an element of 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 The intent of this paper is to outline the basic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system worth, system effectiveness, and 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 to outlin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these concepts, and to cover the discipline of maintainability as an element of each concept.  相似文献   

18.
The progress of seakeeping computations requires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ng codes for unsteady flows around a ship or its element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method of calculation concerning waves radiated by an oscillating surface-piercing flat plate with forward speed, with a yaw angle. By use of Green's third identity, the problem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resolution of a Fredholm integral equation of the first kind by a panel method using Green's function. The Green's diffraction-radiation function with forward speed is used. Its numerical values are calculated by an adaptative integration procedure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 time. The present method permits determination of the pressure jump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plate, the total forces and moments.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compared with other numerical methods in hydrodynamics and in aerodynamics, an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in a water tank.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9):95-105
Internet of Things (IoT) can be conveniently deployed while empowering various applications, where the IoT nodes can form clusters to finish certain missions collectively. As energy-efficient operations are critical to prolong the lifetime of the energy-constrained IoT devices,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can be dispatched to geographically approach the IoT clusters towards energy-efficient IoT transmissions. This paper intends to maximize the system energy efficiency by considering both the IoT transmission energy and UAV propulsion energy, where the UAV trajectory and IoT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are jointly optimized. By applying large-system analysis and Dinkelbach method, the original fractional optimization is approximated and reformulated in the form of subtraction, and further a block coordinate descent framework is employed to update the UAV trajectory and IoT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teratively. Extensiv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corrobo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20.
李斌  董楠楠  冯志壮  牛文超 《航空学报》2016,37(10):3044-3053
在经典工程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张力薄膜的应力状态分析,提出充气机翼褶皱失稳的判据。计入表面薄膜褶皱引起的刚度退化效应,将机翼等效处理为一个变截面刚度的梁,建立了充气悬臂机翼的等效梁模型,并采用微分求积法进行充气机翼弯曲变形分析。计算结果与充气机翼的静力弯曲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充气机翼弯曲变形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应用片条理论引入气动力模型,并与所建立的等效梁模型相耦合,建立充气机翼的静气动弹性耦合模型,并用迭代算法进行求解。考虑起皱和失稳两种判据,并计算获取了试验机翼的起皱动压和皱褶失稳动压形式,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一致。根据所建立的充气机翼静气动弹性分析方法,可以预测充气机翼表面褶皱区的扩展和弯曲变形,进而绘制充气机翼的静气弹许用包线,为充气机翼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安全边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