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当前国内大型客机机身对接准确度较低的问题,对某大型客机机身的对接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机身的对接基准和机身对接工装进行了选择和设计。在机身对接过程中,先使用激光准直仪,通过人工调整使激光准直仪光线聚合,直到数显表上显示需要的数据为止,从而对机身位置进行调整。再应用激光跟踪仪对机身装配基准点的实际坐标值进行测量,在线测量控制系统根据测量的实际坐标值数据对中前机身进行微调以满足机身对接的位置要求。最后,根据机身微调后测量出的基准点的实际坐标值与理论坐标值的距离平方和的根来判断机身对接是否达到标准。该机身对接的方法可以合理地将机身对接的偏差控制在容差范围内。通过对大型客机机身对接技术的研究,得出以激光跟踪仪、激光准直仪、在线测量软件和伺服传动装置为主要机构的在线测量控制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型客机机身对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旋翼/机身非定常气动干扰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定常面元/时间步进全展自由尾迹建立了旋翼/机身非定常气动干扰分析方法。方法中耦合了非定常面元法和时间步进自由尾迹,以准确模拟旋翼非定常气动力、旋翼尾迹及桨叶对机身的非定常干扰效应。为模拟前飞状态下具有升力的机身,将机身离散为汇/偶极子面元,并采用涡线镜像法模拟旋翼尾迹靠近机身表面产生的加速效应。通过计算前飞状态的Maryland、ROBIN(Rotor Body INteraction)旋翼/机身干扰下的非定常压力分布,并与可得到的实验值、CFD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方法的准确性。随后分析前飞速度、旋翼与机身距离对旋翼/机身非定气动干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机身头部和中部非定常压力主要受桨叶的通过性影响,而机身尾梁主要受尾迹/机身干扰影响,机身非定常气动力频率为桨叶片数的倍频。随前飞速度的增加,机身非定常压力幅值增加,尾梁压力幅值先增加后减小;增加旋翼与机身距离将减小机身和尾梁非定常压力幅值。  相似文献   

3.
飞机机身载荷分布协调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机身的总气动力和该气动力绕飞机重心处的力矩,要将机身的载荷分布协调得与此力和力矩相一致,是飞行载荷计算中重要的一步。本文根据全机测压实验数据中机身压力分布数据,提出了一种将机身压力分布积分到机身轴向站位,并将此沿机身轴向站位的分布协调修正到与已知的机身总气动力和力矩一致的方法。该方法已在某飞机研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截面机身的RCS及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家正  王一飞 《航空学报》1992,13(4):113-117
对三个“板块”多边形截面机身及圆截面机身模型进行了RCS隐身特性和低速气动特性的测试与研究,发现多边形截面机身不但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特别是机身侧面,无论是水平极化或是垂直极化,其RCS值均比相同截面面积的圆截面机身降低一个数量级,而且其气动特性不比圆截面机身差,其升力特性与最大升阻比均比圆截面机身好。最后还给出了考虑多边形侧边缘夹角的横向绕流粘性效应的经验修正公式,可供多边形截面机身的气动特性估算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单、双机身布局下的大展弦比直机冀之间的结构刚度问题以及双机身大展弦比直机翼布局中基于翼面弯曲刚度下机身与机翼的最佳布置问题,采用工程梁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化与建模。理论分析与数值优化结果表明:就结构刚度而言,双机身布局优于单机身布局;针对双机身布局,通过优化给出了机身与机翼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此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冀面扭转刚度,并由此得出:就结构的弯曲和扭转刚度而言,双机身布局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翼身融合布局民机的非圆形截面机身结构承载特征,美国波音公司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提出了拉挤杆缝合高效一体化结构(PRSEUS),以提高翼身融合布局飞机机身结构的承载效率及稳定性性能。为了深入研究翼身融合布局后机身结构设计及PRSEUS结构在后机身上的应用,本文建立了基于PRSEUS结构的翼身融合布局后机身结构高保真度数值分析模型。筛选出了针对翼身融合布局后机身的5种典型载荷工况作为评估后机身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输入条件。借鉴结构区域划分技术,开展了基于PRSEUS结构的翼身融合布局后机身结构优化方法研究,完成了基于分块的PRSEUS结构后机身结构优化设计,保证了后机身结构强度和刚度性能,并进一步减轻了结构重量。  相似文献   

7.
1.机身外形规律 由于样机久经飞行,使机身外形略有变形,我们用计算机仿制以逼近样机机身外形。如某歼击机样机机身框外形由四段圆弧构成(图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后体上翘的运输类飞机机身(机身+起落架舱)的CFD数值模拟,研究了起落架舱对机身最小阻力攻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后体上翘较大的运输类飞机,相对于净机身,加上起落架舱后,机身阻力增加,但最小阻力攻角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飞机机身壁板装配的结构特点与自动钻铆机钻铆工艺性的深入分析,针对某型号飞机机身壁板装配,研究某型飞机机身壁板装配工艺基础上,设计一套能够适应自动钻铆机机身壁板装配模块化工装。该工装可实现不同型号飞机机身壁板定位装配,可与自动钻铆机良好结合,为提高不同型号机身壁板装配二次定位精度和装配质量的稳定性与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提供了保障,同时结合人机仿真技术与动态测量技术验证该工装在某型机身壁板装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开口机身补强设计问题,建立了等直段大开口机身模型,通过分析大开口机身结构承力和截面刚度数据,得到了给定刚度指标下大开口机身补强方法,并结合优化设计和有限元方法获得大开口机身结构加强件的优化几何参数,为类似大开口结构补强提供了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