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1KW横流CO_2激光器研究了在不同激光熔凝和后续热处理条件下GH37合金表层的显微组织特征,为激光快速熔凝技术在沉淀硬化型高温合金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高压电子显微镜对LC4-CS合金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高温同位组织观察,证明该合金的晶间析出和基体沉淀可以同时固定在时效沉淀序列的不同阶段,使晶间呈过时效状态,而基体组织处于峰值时效状态。通过本文提出的热冲击再时效工艺方法可以获得以上组织状态,从而达到高强度铝合金主要性能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高温瞬时和热暴露对2024 T3511状态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及对应的组织变化。实验结果说明,经高温瞬时和热暴露后,强度曲线经过一段平缓阶段迅速下降;而塑性曲线一反常态,塑性与温度不呈单调函数关系,曲线中间有一最低值。微观分析表明,合金存在两种类型时效沉淀相S系列相和X相。S系列相(G.P.区形核)遵循以下时效序列: G.P.区—→S″—→S″+S′—→S′+S—→SX相在S″+S′阶段内析出。与强度曲线平缓阶段对应的组织是G.P.区和S″相,与强度开始下降阶段和塑性最低区域对应的组织为S′+S″+X,这与半共格S′和X的形成有关。与强度下降和塑性回升阶段对应的时效组织是非共格S+X相。  相似文献   

4.
针对航空15-5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在磁粉检测过程中发现的条状、片状和长直磁痕显示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不同磁痕显示的特点及微观组织情况,最终确定了磁痕的性质。结合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磁特性分析,确立了纯洁度磁粉检测的工艺流程以及磁痕判别方法。研究发现沉淀硬化不锈钢在磁粉检测过程中磁痕显示主要是由铁素体和组织不均匀造成的。研究结论为航空制造过程中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磁粉检测的磁痕判定以及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确保磁粉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LY12变形铝台金型材是在淬火自然时效状态下使用,而淬火加热温度的高低将敏感地影响着其合金材料的内部组织变化,从而影响合金材料的性能变化。为了摸清该合金在不同的淬火加热温度下组织及其性能变化的情况,以便合理选择Ly12变形铝合金型材的最佳淬火加热温度,提高合金材料性能,确保航空产品质量,故作此试验。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拉拔态CP(Commercially Pure)钛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组织演变,确定了再结晶温度。结果表明:在保温20min的条件下,当加热温度为550~600℃时内部组织发生回复;加热温度为600℃时开始出现再结晶组织;达到650℃时发生完全再结晶,晶粒呈等轴状,大小为2~5μm,抗拉强度为525MPa。研究了保温时间对内部组织的影响,当不进行保温时,在650℃温度下不能使材料发生完全再结晶;当保温时间为20min时,材料发生完全再结晶且组织状态良好;在650℃下保温时间达到1h,材料组织粗大。冷却方式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较小,对晶粒度有一定影响,当加热温度为600~650℃时,水冷方式晶粒细小,当加热温度小于600℃或大于700℃,冷却方式对晶粒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多元合金中非连续沉淀(Discontinuous Precipitation,DP)的出现通常被认为对力学性能有害。最近研究表明,Ni-Co-Al合金通过非连续沉淀析出过程可以形成双相层状纳米结构,实现“类珠光体型”的强化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究非连续沉淀对Ni-Co-Al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并讨论了在不同合金成分和热处理条件下,Ni-Co-Al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o元素含量的增加以及时效温度的降低有利于非连续沉淀析出,而且接近完全转变的DP组织能有效地提高Ni-Co-Al合金的强度和塑性。通过理论模拟、显微结构表征和力学性能分析,讨论了非连续沉淀的析出行为以及该反应对Ni-Co-Al合金力学性能的强韧化作用机制,指出该处理方法为镍基高温合金的强韧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风挡电加温系统的控制规律是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采用有限容积法模拟某型机风挡加温系统的控制规律,计算飞行包线下的温度和电加热功率的瞬时变化情况,分析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温度和加热功率瞬态变化的差异,得到实际情况下系统的工作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玻璃具有热惯性,系统加温达到稳定状态后,基本上在较低的功率水平工作;外表面和导热膜的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内表面的温度在加热过程中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设计时控制规律还可不断优化,以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加热效率。该研究结果可为风挡加温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卢连大  崔建忠  马龙翔 《航空学报》1989,10(11):588-594
 本文考查了一种Al-Li-Cu-Mg-Zr合金经不同沉淀强化工艺后的机械性能、使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考查了不同制度对应的显微组织特征。指出:控制时效温度、时间与预延展变形,可以调整δ′(Al3Li)、S′(Al2CuMg)相的复合沉淀得到优化组合,明显改善合金的强度与塑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制度对0018Ni高强度马氏体沉淀硬化时效钢电阻点焊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固溶+焊接+固溶+时效的工艺制度,电阻点焊接头的金相组织和单点剪切力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提高形状记忆合金丝工作频率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存富  陶宝祺  金江  熊克 《航空学报》1999,20(2):148-151
研究了提高形状记忆合金(SMA)工作频率的物理方法--研制细丝。给出了拉拔细丝的工艺流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不同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丝径与响应速度的关系,对2种丝径的SMA丝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同时测定了2种丝径的SMA的响应速度。结果表明,丝径的减小对丝的相变性能,如最大恢复应变、最大恢复应力等影响不大,但可显着提高其动作频率。  相似文献   

12.
双合金热等静压复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探索采用双合金热等静压扩散连接工艺实现高温合金粉末和DD3单晶合金间可靠连接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热等静压(HIP)扩散连接温度及热处理对FGH95—DD3复合界面的成分扩散、界面组织以及叶片材料本身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工艺选择与改进,可以在保证对偶材料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界面的良好扩散与结合。  相似文献   

13.
姜贵庆  左光 《推进技术》1999,20(1):50-54
用有限元素法数值模拟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内缝隙的流场和热环境。采用非结构的高分辨率的有限元离散格式,计算了不同攻角和不同Ma数的缝隙内压力分布和气动加热,分析了缝隙内流场和热环境特性,数值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4.
超细金属粉微波电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两类超细铁粉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其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探索,指出超细铁粉存在自由电子吸波与磁损耗两种机制。研究结果还表明:超细铁粉的形貌、微观结构、粒径及其分布与超细铁粉在粘结剂中的分散状态对其微波电磁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金捷  马继华  金如山 《推进技术》1994,15(1):14-17,5
在模拟实际燃烧室室壁加热情况下,对三组不同几何参数的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进行了热态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冷却气流量下沿轴向的壁温分布,并与纯气膜和夹层气膜冷却的相应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冲击/气膜冷却效果优于纯气膜和夹层气膜冷却。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圆柱形、圆锥形和锥柱形三种结构形式的气动谐振加热管,采用高温高频压力传感器和灵敏度较高的温度传感器直接测量了谐振管加热过程中谐振腔底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时间历程。实验结果确认了谐振管加热的主要机理是激波振荡累积加热机制,而且表明谐振温升与管内气体压力振荡幅值有关,而谐振管压力振荡幅值与驱动气体压力有关;结构形式不同的谐振管,加热特性显著不同。实验结果有助于液体火箭发动机谐振管点火器的实际设计,而且可以用来检验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轮盘热光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本涵  王举 《航空动力学报》1988,3(1):35-38,90-91
本文叙述了轮盘热光弹性试验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工作:(1)轮盘模型热负荷的施加方法及模型温度场的测量与记录方法;(2)进行平面轮盘模型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以考核试验方法;(3)进行某发动机涡轮盘的模型试验,得到稳定温度场下的热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一种设计高强韧性钢材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力学性能与合金成分及热处理温度对应关系的模型。提出将五个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及部分合金成分作为网络的输入,其它合金成分和热处理温度作为网络的输出,根据要求的力学性能设计性能设计材料的合金成分含量及热处理条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为高性能材料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唐浩  陆新蠡  罗子健 《航空学报》1990,11(8):361-368
 本文采用基于热平衡原理的有限差分法对GH169合金涡轮盘锻坯的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坯料不包套,在加热的最初阶段,坯料内部将因温差大而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采用包套加热,加热时间将延长,但坯料内部温度均匀,因而可采用一段制加热,这样,能够缩短加热时间,改善锻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