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攻击机编队对地攻击的战损评估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相民  张安  史建国 《飞行力学》2004,22(2):24-25,40
首先给出了不考虑防卫物资消耗时攻击机编队对地攻击的战损率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考虑防卫物资消耗情况下,针对地面防空火力的反击飞机编队对地攻击的战损模型.该研究结果对于攻击机实战中合理地携带防卫物资,提高其生存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从2013年底至今,不安分的日本连续在军事领域发出刺耳的声音。继201 3年12月17日内阁会议讨论通过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NSS)之后,日本安倍晋三政府又迅速颁布全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2014—201 9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简称"中期防"),这3份文件被并称为日本的"安保三箭",对未来5~10年日本的国家安全、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整体规划。文件中有相当篇幅涉及到日本空中作战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值得密切关注。武备发展进入"2.0时代"从"安保三箭"的具体内容看,2020年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陆续要接装一系列新式作战平台,其中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简讯(七)     
欧洲航空工业一体化取得重要进展TheCombinationofAerospacialeMatraandDASAAnnounce1999年10月14日,法国政府同LaoprdereSCA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宇航公司(DASA)达成协议,宣布将AeroapatialeM8tra公司与DASA的业务结合在一起,成立欧洲宇航、防卫及空间公司(EADS)。它的成立标志着欧洲航空航天及防卫工业的一体化进程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同时它也再次确认了AerosPatlaleMatr公司在1998年成立之初所订下的目标,即促进由德国、英国和法国于1997年12月9日共同提出的欧洲航空、航天及防卫工业的实体化。几年以来,Aerospati…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的远东格局,无疑被中日之间激烈的军事和外交斗争所笼罩。一味与中国对抗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奉行"烽火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与此同时,急速推进"正常(军事)国家"的日本政府把所谓"朝鲜导弹武库"和"中国觊觎‘尖阁诸岛'(日本对钓鱼岛的称呼,下同)"视为两大"威胁",并为此营造"统合防卫力",甚至在最新版《防卫白皮书》中提出发展"攻击敌方基地"和"适合岛屿作战的两栖部队"能力,并将部分内容列入2013年年底发布的新防卫大纲。但在日本知名军事专家、《朝日新闻》记者田冈俊次看来,日本政府和防卫省的建军思想完全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他在接受日本《战车》记者采访时强调,构建上述  相似文献   

5.
康辉 《国际航空》2008,(2):56-57
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TRDI)去年11月在东京举行的“防卫技术研讨会2007”上透露了ATD-X项目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龙玉珍 《推进技术》1987,8(4):69-69
据《防卫周刊》报道美国航空航天试验飞机的早期飞行将用一种高超音速飞机.这种飞机能够承载商务乘客,发射卫星,还可以当作战略战术战斗机.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台风”战斗机的座舱、机组成员装备、防卫和进攻优势、飞行控制系统、发动机和武器系统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动态防卫力",是近年来日本防卫省常挂在嘴边的话,为应对诸如钓鱼岛、独岛等涉及邻国的领土纠纷,日本自卫队越来越强调"机动作战",对能够快速反应的部队资源投入也分外卖力。作为陆上自卫队唯一以"空中骑兵"自居的王牌快反部队,第12旅团就由大量军用直升机武装起来,能对"西南有事"等情况采取快速应对行动,也被日本保守派媒体形容为"尖阁(实为中国钓鱼岛)攻略的杀手锏"。最近,日本军事记者小野昌男披露了自己参与第12旅团的直升机机降作战训练,其中"炫耀武力"的意味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日本借着朝鲜发射导弹的事件提升了他们在东亚的军事实力,目前日本防卫厅公布的2006年<防卫白皮书>,更是突破了他原来的"专守防卫"政策,转向了全面的全球性战略.这一点在日本最近研制和装备的新式武器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0.
预警机的使用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警机与其他军用飞机相比,由于担负着不同的作战任务,因而有着其独特的使用特点,包括良好的技术支持、高效的组织管理、持续的综合保障和可靠的安全防卫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