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器中搭载的微波部件趋于小型化、集成化,而由此带来的微放电效应愈发显著,如何有效抑制微放电效应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使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的钛/碳复合薄膜。对薄膜样品进行形貌、拉曼光谱及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金属钛掺杂比例的提高,薄膜按照柱状结构生长的规律越明显,致密度和平整度越好。结合测试结果及相关理论分析薄膜作用的机理,在碳/钛原子比为0.764时,复合薄膜的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为1.40。碳/钛纳米复合薄膜对微放电效应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具有大面积制备及工艺简单等特点。有助于未来有效载荷系统向高功率、高频段、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碳/碳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高温持久性能,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T300碳纤维增强热解碳的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并用特殊设计的设备测定了该材料在2000℃,2100℃高温下的断裂寿命,结果高于室温下的断裂寿命。这种测试方法可能对于碳/碳复合材料正式用于高温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CVD法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对刹车力矩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种材料的磨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刹车力矩曲线中的前峰随着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外界条件变化;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其磨损是机械磨损和氧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氧化是磨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用CVD法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的磨摩擦磨损行为,对刹车力矩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种材料的磨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刹车力矩曲线中的前峰随着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外界条件变化,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其磨损是机械磨损和氧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氧化是磨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碳/碳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高温持久性能,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T300碳纤维增强热解碳的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并用特殊设计的设备测定了该材料在2000℃,2100℃高温下的断裂寿命,结果高于室温下的断裂寿命。这种测试方法可能对于碳/碳复合材料正式用于高温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高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一种新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由本身材质提高碳/碳(简称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新途径,即在坯体中添加陶瓷微粉与石墨粉的混合物,用快速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成C/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不仅氧化失重率小、氧化起始点高,而且致密。确定了其优化配方。分析了这种材料的抗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国外碳/碳飞机刹车片预制件制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外碳/碳飞机刹车片应用概况,重点论述了日、英、法、美等国家先进的碳/碳飞机刹车片预制件制造的关键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8.
碳硼烷衍生物具有燃烧热值高,与配方组分相容性好等特点。在推进剂领域,现阶段主要将其用作高燃速配方的燃速调节剂,可明显提升燃速并兼具其他功能;将其作为高性能燃料可改善富燃料推进剂的燃烧性能、能量性能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简介了碳硼烷的结构、性质。阐述了碳硼烷衍生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并从关键原材料的制备角度分析了制约碳硼烷衍生物应用发展的因素。概括了碳硼烷的四种改性途径。综述了碳硼烷衍生物在国内外军民领域的应用进展,主要总结了其作为功能化燃速调节剂、高性能燃料在推进剂中的研究现状。简介了其在耐高温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光电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指出未来应针对富燃料推进剂的需求强化功能化碳硼烷衍生物的合成及使用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全面阐述了化学气相沉积(CVD)碳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情况。概括了以CVD碳为基体的碳/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最新发展,文中引用的CVD基碳/碳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体积密度)与其开孔率的线性关系,宏观性能与其表观密度的指数关系,不仅使人们对于CVD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对我们的科研和生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中针对作为飞机发动机尾喷管的三维四向碳/碳复合材料,根据特定工艺和实际情况,总结了一套合理的测试标准,并测试了这种材料的拉伸、弯曲,剪切等力学性能,并分析了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11.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晶界性质对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0Cr3SiNiMoV、37SiMnCrMoV和42CrMo三种钢上用俄歇能谱等方法研究了原奥氏体晶界的性质对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淬火或低温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原奥氏体晶界上,存在着一个用电镜也难以观察到的碳化物薄层,它是导致钢容易发生应力腐蚀沿晶脆断的主要原因。高温回火后,晶界碳化物聚集粗化以及晶内碳化物的大量析出,导致沿晶断裂倾向性减小和断裂抗力KISCC值升高  相似文献   

12.
朱向标  梁杰 《宇航学报》1989,19(4):76-104
悬臂板的弯曲问题是平板理论中的难题之一,清华大学的张福范教授,自1979年以来,应用迭加的方法,获得了悬臂矩形板在均布、集中外载情况下弯曲问题的准确解。 本文应用三角级数的方法,获得了悬臂对称三角形板在均布外载条件下弯曲问题的准确解。  相似文献   

13.
圆柱薄壳受有轴向动力载荷作用的非线性响应计算中,以往忽略载荷作用端质量的影响。本文在推导和响应计算中,在系统动能T中把壳体载荷端质量的影响考虑进去,并且计算了载荷作用端不同质量对动力屈曲载荷的影响。同时包含了轴向惯性和边界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的原理和当前发展水平。运用该技术改进设计了某型号作战系统中的多普勒频率  相似文献   

15.
掠海飞行导弹击水概率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掠海导弹的击水概率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均匀设计、Monte—Carlo法和逐步回归法建立击水概率预报公式的仿真方法,并结合某型号的反舰导弹进行计算,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本文还利用表观频率和表观频谱的概念,建立起飞航导弹的背景干扰——海浪和阵风的数学模型,并用波叠加法进行了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有限元计算对乙苯脱氢反应器薄壳流道结构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薄壳结构的截面和厚度的变化对失稳载荷的影响很大。在保证工艺要求及满足加工条件的前提下,给出了薄壳流道结构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纳米SiO2对氰酸酯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在不同配比下,几种纳米SiO2(工业品和溶胶-凝胶法自制)对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BADCy)的改性方法,并且制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体系的反应活性以及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合理的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iO2以15—45nm不等的粒度尺寸分散于BADCy大分子网络结构的空隙间,在网络中起着协同效应和增强增韧作用。纳米SiO2含量为2%-4%时增强增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甲基苯基硅树脂为树脂基体,嵌段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PDMS-PEO)为模板剂,合成甲基苯基硅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MPS/PDMS)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镜(TEM)、氢核磁(1H NM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PS/PDMS复合材料具有有序的介孔结构,其BET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85 m2/g、0.21 cm3/g和24.2 nm。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发动机的邦联特点,提出了其工作状态过渡的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利用随机模拟结果,对发动机的邦联特性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dependences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the eigenfrequency and the dielectric plasma permeability on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and the altitude of body motion in the near and far wake behind a thin conical body with a spherical nose blunting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electron density maximum has been shown to be located in the region of the neck of the near wake behind the body, which determines the type of this region (supercritical or subcritical). This in turn affects the propagation of radio waves through this plasma reg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wo different bodies with the same ballistic coefficient values. No characteristic distinctions were revealed in the values of electron density or the plasma eigenfrequency in the near and far wake behind these bodies. However,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values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bottom cross section to the neck of the near wake behind these bo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