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青 《国际太空》2010,(4):40-40
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之后,各国报刊电台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并发表评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对世界的影响。因此,本刊特别转载了当年4月《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些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打破了亚洲航天发射记录。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航天东方红")抓总研制的希望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皮纳卫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希望二号六颗卫星的各项状态正常,天地链路畅通,各项测试进展顺利。希望二号卫星系统由1颗28.5千克的纳卫星、3颗9.7千克的皮卫星及2颗1.3千克的子卫星6颗卫星构成,拥有大气密度探测器、双模四频  相似文献   

3.
夏光 《国际太空》2010,(4):10-11
在本刊和《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回到‘东方红’——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40周年”的座谈会上,东方红1号卫星工程的参与者讲述了他们与东方红1号卫星的故事,让他们引以为豪的那个时代的那段记忆。他们曾因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4.
<正>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东方红-1卫星技术总负责人,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纪念东方红-1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孙家栋院士,让我们跟随他的讲述,一起分享那些鲜为人知的建造"东方红"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夏光 《国际太空》2010,(4):14-16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之一,作为长征1号火箭的研制专家,89岁高龄的王希季院士为我们回顾了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回顾了充满着光荣与理想的12年。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捕风一号试验双星(BF-1A/B)是为了响应国内首次海上发射、拓展北斗导航卫星应用领域,以及探索新的灾害监测手段而开展的试验卫星项目建设.卫星于2019年6月5日成功发射,是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成功发射的第91、92颗卫星.当前,卫星在轨运行已超过两年,远超设计寿命,卫星工作正常,获取了大量的全球导航卫星系...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2月27日,基于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的首颗新技术试验验证卫星——实践二十号卫星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2020年1月5日上午,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星上载荷陆续开通。这标志着我国目前重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通信卫星具备了正式提供服务的能力。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的立项之路,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1日12点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四号送入太空。这次发射的遥感卫星四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5月2日,中星11号卫星成功发射。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中星11号,是我国目前自行研制民商用通信卫星中,利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的转发器路数最多、载荷功率最高、质量最大的通信卫星。至此,我国利用东方红四号平台已成功研制和发射了10颗,实现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已成功签订了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尼加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25日,辽阔旷远的西北大漠又一次因中国航天而欢腾。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呼啸而起,将遥感卫星十六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几经挫折的遥感卫星十六号、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试验队终于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遥感卫星十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6月2日12时13分,高分六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规划卫星。高分六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专项中"2m/8m光学成像卫星系统"正式建成。卫星入轨后与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将服务于农业农村、自  相似文献   

12.
在本刊和《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回到‘东方红’——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40周年"的座谈会上,东方红1号卫星工程的参与者讲述了他们与东方红1号卫星的故事,让他们引以为豪的那个时代的那段记忆。他们曾因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紧密相连。镜头定格在他们的脸上。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作为代表,作为一个缩影来折射东方红1号卫星工程12年的历程,缅怀一段不朽的记忆。这,也将成就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承载着中国航天强国梦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2020年1月5日,我国研制的发射重量最重、技术含量最高的高轨卫星——实践二十号卫星,经历7次轨道机动后,在36000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成功定点,标志着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     
正遥感卫星三十号发射成功5月15日10点43分,遥感卫星三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遥感卫星三十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八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7次发射。(航讯)  相似文献   

15.
<正>2001年,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红公司")成立,为我国宇航能力提升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成立10余年来,该公司在小卫星制造领域多次力拔头筹,成绩喜人。特别是今年高分-1卫星的成功发射,更为我国今年航天发射取得了开门红。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东方红公司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平台)、科研管理、企业文化以及重点型号等,本刊记者对东方红公司总经理葛玉君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6.
国内动态     
<正>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8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户为应急管理部和生态环境部。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与05卫星采取双星在轨组网运行模式,具备获取全球5米S波段雷达图像数据能力,为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7.
<正>8月9日13点4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号送入预定轨道。遥感卫星二十号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本次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0次飞行。(航讯)  相似文献   

18.
从2007年4月11日成功发射至今,海洋一号B卫星已在轨稳定运行4周年,超寿命运行1年。在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该卫星在水温环境要素探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污染监测和防治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卫星各分系统运行稳定,各项工程遥测参数正常,卫星还将继续服务于我国的海洋遥感事业。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2月27日,实践二十号卫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0年1月5日,卫星经过7次变轨,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东经115.5°。该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简称"东五平台")的首飞试验星,将对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五平台进行全面在轨验证,对提升新技术成熟度、促进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五平台能力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满足我国未来20年的大容量卫星应用需求。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从服务国内到走向世界,回望"东方红"卫星系列卫星及平台的发展历程,研究院用半个世纪的攻坚克难,在太空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东方红"画卷。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太空》2013,(6):2
从远古的嫦娥奔月到后来的敦煌飞天壁画,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向往和遐想。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成功发射,奏响了中国人进军太空的序曲;1984年4月,中国第一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2成功发射,推动了卫星通信走向新纪元;1997年5月,中国第一颗三轴稳定通信卫星—东方红-3成功入轨,拉开了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