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频率集聚时,如何计算特征值(固有频率的平方)和特征向量(振型)的一阶导数,(2)如果仅获得了少数的低阶模态,如何改进已有的模态展开法,使其能用于计算低阶特征向量的一阶导数。  相似文献   

2.
自由—自由结构振动模态的一阶导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飞行器和车辆等一大类结构属于自由—自由结构。本文讨论这类结构的振动模态-阶导数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截尾模态展开法,将未知模态对模态导数的贡献用已知模态和系统矩来表达。针对刚度阵奇异问题,提出了移位措施,通过选择的移位系数,不仅解决了奇异问题,而且加速了算法的收敛速度。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算例表明本文方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3.
模态参数识别中的激振点和测量点的布局 Ⅰ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点和激振点在被识别结构上的布局对于目标模态的准确识别具有很大影响。本文针对目标模态分别是孤立模态和重频模态,讨论了激振点和测量点的布局准则,给出了模态可识别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柔性航天器自由飞行状态系统基频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别采用部件模态和系统模态建立柔性航天器在轨运行状态下的动力学方程;重点推导了航天器系统模态与其部件模态之间的模态恒等式,得到了由部件模态计算系统模态频率的一般公式;然后结合目前航天器的常见构型,对一般公式进行合理简化,得到了估算航天器系统基频的简化公式;最后给出了简化公式的工程应用算例。  相似文献   

5.
大范围运动柔性曲线梁的动力学建模主要采用有限元法,这是由于很难得到曲线梁模态的解析模态表达式,求解的复杂程度随着单元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提出一种拟合模态法进行动力学建模,把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得出的模态拟合成为多项式的形式,得到曲线梁模态的近似解析表达式,从而大大简化了建模与计算的过程。以某型号卫星抛物面天线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传统滑动模态控制的抖振问题,提出了扇区滑动模态的概念,分析了扇区滑动模态的良好品质,并在扇区滑动模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扇区滑动模态控制方法。理论证明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扇区滑动模态控制能够保持传统滑动模态控制良好的鲁棒性,同时可以消除动态过程中的抖振,另外还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及良好的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7.
挠性结构的约束模态及非约束模态解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晋军  关英姿  王凤鸣  刘暾 《上海航天》2000,17(5):19-22,27
针对现代空间飞行器具有大型挠性附件的特点,使用约束模态和非约束模态分别进行求解,建立了带挠性附件的空间飞行器的约束模态模型,使得对挠性结构的控制成为可能。最后计算了几种情况的约束模态和非约束模态频率,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简便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元软件SAMCEF实现了圆形太阳翼模态仿真分析,探究了翼面预紧力、约束方式和悬吊弹簧重力卸载系统对太阳翼模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翼面预紧力对太阳翼模态影响较大;支撑车约束方式微小影响太阳翼第一阶模态;有支撑车相比无支撑车,太阳翼第一阶模态频率差值可达32.89%,因此地面试验不能使用支撑车;含悬吊弹簧重力卸载系统可有效减轻重力作用对模态的影响;此外,当弹簧刚度小于7 N/m时,其对太阳翼模态的影响小于0.59‰。随后,采用工作模态法和双点激振方式,经预试验优化地面试验方案;采用正弦扫频方法进行模态测试,获得了圆形太阳翼的前四阶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最后,通过有限元模型修正,使模态仿真结果误差保持在4.16%以内,符合测试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中生  于民 《宇航学报》1995,16(2):26-32
测量点和激振点在被识别结构上的布局对于目标模态的准确识别具有很大影响。本文针对目标模态分别是孤立模态和重频模态,讨论了激振点和测量点的布局准则,给出了模态可识别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并联机床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联机床的模态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3-HSS型并联机床,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此并联机床进行了模态分析,分别获得了该机床的低阶固有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型图,通过振动动画,分析了六阶模态的振动规律,找到了机床的薄弱环节,为机床的结构设计和动力学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缅  郑钢铁 《宇航学报》2012,33(3):291-297
针对传统模态综合法中由于高阶截断模态带来的计算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该方法将传统方法中截断舍弃掉的高阶模态部分展开成级数的形式,并保留级数的前r项参与计算,然后将子结构界面协调条件推广至高阶,剔除了这些级数保留项之间可能出现的线性相关问题,并将保留的前r项级数改写为广义坐标的形式,作为传统模态综合法中约束模态和低阶模态的修正项以提高计算精度。与其它改进方法相比,该方法既保留了高阶截断模态的影响,又不会出现非线性特征值迭代求解问题或Ritz基线性相关的问题。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在参与综合的模态阶次不变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计算精度,也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在大型工程结构的实际应用中采用动态剩余模态的试验模态综合技术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减小各种误差因素的相应理论研究。它包括子结构主模态归一化过程中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的正交性质量矩阵修正以及对试验实测的动态剩余模态的非线性修正。通过对运载火箭结构的实际应用,证明本文所提出理论方法及手段是正确和有效的。它对于将试验模态综合技术成熟地应用于大型复杂结构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全结构动力学试验的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桁架结构阻尼控制的绝对值模态应变能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刚  陆锋  张景绘 《宇航学报》1999,20(2):112-117
本文阐述了近似求解复特性值问题模态阻尼比的模态应变能法(MSE)和绝对值模态应变能法(AVMSE),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了空间桁架结构应用粘弹性阻尼器进行阻尼控制时结构的模态阻尼比。完成了空间桁架结构模型的粘弹性阻尼控制实验。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显示,当结构中粘弹性的成分较大时,AVMSE对复特征值问题中模态阻尼比的近似计算给出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素春  贾文成  邱吉宝 《宇航学报》2005,26(5):531-534,570
介绍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技术,给出了火箭全部可靠性模态数据,及飞船内关键设备的振动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认为:船箭耦合远比星箭耦合复杂;代替低空逃逸发动机的配重对火箭的频率特性影响不大;试验取得的全部模态数据可靠,为稳定系统设计、船箭耦合动态分析及火箭飞行过程中宇航员的振动环境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类刚-柔耦合系统的模态特性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由中心刚体和柔性梁组成的刚柔耦合系统的模态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模态与静止情况正气结构动力学模态存在较大差异,系统的模态频率与刚体Hub和柔性梁的转动惯量比值有一定关系,这为研究这类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模态质量参与法没有考虑模态质量耦合影响而导致模态密集时随机振动准静态载荷计算出现较大误差,从多自由度振动方程出发,利用模态理论和随机谱理论,分析推导出包含模态质量耦合作用的完全模态质量参与法,分析了耦合项的影响规律。此改进的模态质量参与法可用于计算包括密集模态在内的随机振动准静态载荷,并针对模态频率比大于0.95的密集模态给出简化计算公式。以一个算例验证了密集模态的准静态加速度载荷计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只能获得加速度时,通过改变Leunberger观测器的结构形式,基于模态滤波器技术、最优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采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策略进行了具有密集模态的空间柔性智能桁架的实时计算机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蔡国平  洪嘉振 《宇航学报》2003,24(5):518-524
对考虑时滞影响的柔性悬臂梁的离散最优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独立模态空间方法给出包含有时滞项的控制模态方程,然后将之离散化并通过状态变量增广转化成不含时滞的标准离散形式。离散形式的性能指标也转化成增广形式。则离散时滞最优控制律可以针对增广的系统进行设计。因在最初的系统动力方程中就考虑了时滞项,且在推导离散模态控制律的过程中无近似处理,因而所给控制方法易于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另外,文中还给出了从实际测量中提取模态坐标和将模态控制力转换成实际控制力的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本文所提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所提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结构的振动。若在控制设计中忽略时滞,有可能引起动力失稳。  相似文献   

19.
刘斌  王其政 《宇航学报》1994,15(1):66-71
本文发展了适用于捆绑火箭的各向耦合自由振动的传递矩阵法,并对捆绑结构的处理难点-捆绑边界条件的处理给出了理论的说明,因而本方法是适用于各种捆绑结构振动模态分析的通用方法,对捆绑火箭1/10比例模型进行计。算比较表明,传递矩阵法是适合于捆绑结构模态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模态综合理论,将导弹发射车划分为若干子结构,用Ⅰ—DEAS建立各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约束模态分析和模态综合,建立了整车的动响应分析模型,并计算了导弹发射车对随机路面激励的响应。本文考虑了各部件的弹性变形对动响应的影响。所建的模型反映了油气弹簧的连通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