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介绍用于射频制导导弹全自动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论述系统测试功能及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举例阐述系统应用软件设计。该系统从方案入手,提出并解决了几个关键技术,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研制的质量,同时应用了若干项新技术,体现了系统设计的先进性。系统成功实现了对导弹全自动综测。试验表明,该系统集成方法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可靠,为系统实现导弹故障诊断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严超  张泽旭  袁帅  刘京宗  陈国栋  闻单 《宇航学报》2023,(10):1534-1543
针对GNSS拒止环境下缺乏全局位置信息的静止目标持续监视问题,提出了一种仅基于方位角测量的多无人机分布式定位与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一个无人机和目标之间的相对位置估计器,用来确定目标在每架无人机局部坐标系中的位置;其次,基于所估计的相对位置设计一个分布式控制算法,使无人机能够以规定的半径、圆周速度和无人机间的角度间隔围绕目标飞行,对目标持续进行全方位监视;最后,通过收敛性和稳定性分析理论证明了所提方法能够确保多无人系统收敛到期望的运动。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实现GNSS拒止环境下多无人机对目标的持续监视。  相似文献   

3.
段广仁 《宇航学报》2020,41(7):839-849
针对第一部分提出的六类典型飞行器控制问题的共性伪线性系统模型,介绍了二阶伪线性系统的直接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伪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律,可使闭环系统化为一个具有指定特征结构的二阶线性定常系统,并提供了控制系统设计中的所有自由度。另外,还以希望的闭环向量结构要求、闭环系统的干扰抑制要求和最小闭环特征值灵敏度要求为例,展示了通过综合优化设计自由度来实现控制系统的多目标设计思想。最后展望了伪线性系统理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首次提出了利用焦平面阵列偏焦技术实现毫米波辐射计对目标的多波束二维探测,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实际设计及其相关设计。该系统在炸弹自寻的应用中将大大提高目标识别的速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直接侧向力控制导弹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末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宇  董朝阳  王青  张明廉 《宇航学报》2006,27(5):984-989
针对采用直接侧向力控制的敏捷性导弹,提出了一种适州于拦截大机动目标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末制导律。由于采用了直接侧向力控制方式,提高导弹末段机动过载和快速响应能力的同时,也使得系统具有高度耦合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采用所设计的制导律在制导系统中不确定性函数为未知的情况下,利用自适应模糊系统的万能逼近能力以任意精度进行逼近,由此克服了模型小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对制导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引入目标最大机动加速度自适应算法,使得这种制导律中的变结构项具有变增益能力,能够适应目标各类机动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对大机动目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对各类机动目标均有较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6.
50Nms磁悬浮反作用飞轮转子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额定工作转速为-5000rpm-5000rpm,额定角动量为50Nms的五自由度磁悬浮反作用飞轮。利用多学科设计优化软件iSIGHT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通过序列二次规划法对飞轮转子进行了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以转子质量为优化目标,以转子、静力学、共振频率、转子动力学、角动量、几何尺寸等多学科要求同时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多学科设计优化,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使转子重量达到了最小化(4.09kg),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在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斜切喷管推进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针对采用切喷管推进系统的优化方法,通过多项式拟合来进行参数分析,从而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来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值,采用这种方法对某斜切喷管发动机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比较理想,与设计相符,从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从三回路过载驾驶仪的模型出发,给出形式统一的系统开环传函、闭环传函及闭环特征方程,然后依据闭环传函确定系统控制增益与闭环极点、开环截止频率的关系。通过引入舵偏角速度约束、开环截止频率约束、稳定裕度指标约束及高频部件约束,进而给出最小化闭环系统等效时间常数的目标函数。形成典型的约束条件下参数寻优范式,通过求解系统最优解,实现系统开环截止频率、相位裕度的精确设计,形成一种可工程化的极点配置设计方法,算例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连续型遗传算法,与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质量模型和长度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空间发动机系统优化模型。以发动机系统的质量为目标函数,对燃烧室压力和喷管扩张比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地得到最小质量下设计变量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0.
Ron  lipps  Victor  Chen  Maitland  Bottoms  任万霞 《空载雷达》2006,(1):23-27
合成孔径雷迭(SAR)的设计能够产生地面静止目标的高质量图像。这类系统未按处理动目标设计,对运动目标的检测和成像的效果都不好。本文将提出改进的先进技术,可以进行SAR系统对动目标的探测和再聚焦。  相似文献   

11.
空间光学遥感器热控系统优化分析功能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空间光学遥感器热控系统优化分析的项目背景 ,提出了具体的研制目标和目标实现的技术途径 ,并进行了模块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智能Agent的航天器MEMS 自主热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航天器MEMS热控系统为对象,将系统层次的Agent智能体决策体系与热控系统自主控制任务相结合,形成一种无需外界过多干预的自主决策控制机制,即系统自身能依据所辨识出的外部轨道热环境及内部热负荷变化进行控制变量自主调节,达到优化协调多个控制变量且能自适应调节控制器参数的新型智能热控系统。  相似文献   

13.
试验运载器在姿控动力系统空间布置紧张、控制力臂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初始起控阶段大初始姿态偏差及气动干扰条件下的稳定控制,以及有效载荷释放阶段的多通道多次连续大角度调姿控制,给姿控系统的设计造成了困难。为此,通过鸭式直接力控制方案设计、多通道连续大角度调姿方案设计等技术,设计出了满足任务要求且性能良好的姿控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导弹直接侧向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茂  赵辉  张德成 《宇航学报》2011,32(2):310-316
针对带有姿控式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导弹的控制律设计问题,建立了俯仰平面内姿态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进行控制系统设计的简化模型。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进行了复合控制律设计,并分别考虑气动力控制和直接侧向力控制的特点对所设计的控制律进行了实现。所设计的复合控制系统在进行快速攻角指令跟踪的同时,可以有效节省姿控发动机的使用数量。仿真结果说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鲁棒控制方法的卫星姿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克茂  伞冶 《航天控制》2001,19(4):29-34
针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建立了简化的线性数学模型 ,利用鲁棒控制方法设计了卫星姿态控制律 ,由于在设计中考虑了建模过程中的简化而带来的不确定性 ,因而基于线性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应用于非线性卫星姿态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静不稳定BTT导弹飞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倾斜转弯导弹简化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航向静不稳定弹体的气动特性,应用经典控制理论,提出了这类导弹飞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目标,并以某型BTT-90导弹为对象,给出了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了非线性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达到了BTT导弹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最小方差关连控制设计问题,在随机干扰作用下系统需设计为最小方差,以抑制干扰和跟踪输入信号,本文将最小方差应用于关连设计,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连看成是可变的,且将各子系统的关连看成是回路反馈,以最小方差进行反馈设计,这里出现的新问题是反馈通过了多个控制器闭合,需同时使各子系统皆运行在最小方差状况下。文中以具有二子系统和二控制器的关连反馈为例、得到了最小方差关连控制的实观条件。文中给出了例题以示该方法的应用。这一方法对强关连系统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一种将关连考虑在内的综合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直/气复合控制导弹的模型预测和自抗扰姿态控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永涛  王宇航  姚郁 《宇航学报》2015,36(12):1373-1383
针对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将非线性模型预测方法与自抗扰控制方法结合的姿态控制策略,设计姿控脉冲发动机阵列点火逻辑,在分析直接侧向力有限约束集的基础上提出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复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抑制外部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显著加快拦截导弹的过载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集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考虑到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设计参数和控制参数众多,文章建立了一种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集成仿真分析模型,包括舱体模块、航天员模块、舱压控制模块、温湿度控制模块和二氧化碳净化模块。利用该模型对载人航天器常规工作模式下大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在不同热负荷水平下载人航天器密封舱空气各个参数随在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氧分压控制、二氧化碳净化和人区温湿度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不可孤立地进行分析。此外,文章还分析确定了非常规工作模式下热负荷水平允许上限,为载人航天器工作模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有助于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流程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