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军辽宁舰在渤海某海域进行舰机融合训练。新一批歼15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驾机完成了触舰复飞、阻拦着舰等多个课目训练,并获得舰上起降的资质认证。2012年9月辽宁舰交付海军之后,每年都会选择在春季进行年度首次出海训练,已先后完成舰载战斗机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驻舰飞行、短距滑跃起飞等试验和训练,并完成赴南海试验和训练任务,取得一系列成果。图为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飞行甲板开展转运作业。  相似文献   

2.
再见吧!歼8     
<正>这是一张颇具美感的艺术写真照,一架歼8B在两侧被黄色野花覆盖的跑道上滑行,绿色的雷达罩,纯白色的机身,红色的机号和机徽显得异常醒目。低视角拍摄,可以清楚地看到尾鳍处于折叠状态的样子。歼8B,或称为"歼8II 02批次"。有别于只交付空军试训中心的01批次,02批次在前者基础上,换装了208甲火控雷达,增加了使用阿斯派德导弹和"霹雳"8空空导弹的能力,加装了大气数据计算机、平视显示器等。歼8B装备中国的海空军部队,2001年被美国军机撞机牺牲的王伟烈士驾驶的就是歼8B。随着歼10、歼11B、  相似文献   

3.
迷彩威龙     
<正>2016年11月1日,中国第四代战斗机歼20以中国空军身份亮相第11届珠海航展,这是继2012年第9届珠展的直10、直19,2014年运20、歼31之后,中国空军/中航工业连续3届在珠海航展上公开展示最新最热武器装备。歼20空军涂装采用大色块迷彩,低可见度机徽,一改以往单调的灰色。歼20具体采用了哪些先进设计,研发历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故事,相信此次公开亮相后,更多内容将被逐步揭秘。  相似文献   

4.
中流砥柱     
<正>现如今,中国新一代战斗机尚未入役,而以歼6、歼7为主战力量的时代也已过去。正值风貌年华的国产歼11型战机成为了保卫祖国万里长空的中流砥柱。图为歼11BS战斗机携带PL-8型空空导弹进行训练。通过银白色的发动机尾喷口可以看出该机装备的是国产FWS-10型涡扇发动机,该型发动机的批量装备使国产飞机有了一颗中国心。  相似文献   

5.
新型歼16     
正3月6日,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新型歼16战机飞行训练,其中换装低可见度军徽的歼16是善次公开亮相。  相似文献   

6.
舰载机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与控制是舰载机自动着舰的关键技术,为此本文对该技术进行综述。给出了舰载机进场航线和几种着舰工作模式,概述了基于跟踪雷达的着舰引导系统和基于卫星的着舰引导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着重分析了自动着舰的几种控制技术,包括控制律设计技术、直接力控制技术、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甲板运动预估与补偿技术、舰尾气流抑制技术、动力补偿技术以及着舰安全控制技术。最后,从多系统集成着舰控制技术、多体制融合着舰引导技术两方面对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小型舰载无人机侧向自主着舰引导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无人机着舰性能要求,以国外现役某小型舰载无人机为例,研究其侧向自主着舰引导技术。构建该型舰载无人机侧向自主着舰引导系统,给出侧向自主着舰引导算法,建立无人机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设计侧向飞行控制系统,优化轨迹控制器参数。最后搭建综合仿真平台,完成各模块的分析与测试,实现着舰性能的验证与评估。仿真中,加入舰尾流扰动模型,且舰载无人机初始位置及初始速度方向任意。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引导无人机自主着舰,着舰性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同场组训     
<正>2015年2月11日,北京军区航空兵某师两个飞行团采用大场次、高强度同场组训的方式,砥砺部队战斗力,提高飞行训练效率。图中一架歼10战斗机挂载一枚PL-12训练弹、两枚PL-8训练弹和一具KXD-PL8空战训练吊舱落地后滑回,背景中3架"八一"飞行表演队歼10编队起飞。  相似文献   

9.
鹰视天下     
<正>2016年11月11日空军节,吉林长春空军开放日活动中,国产歼11战机在地面展示时霸气亮相。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人机自动着舰问题,通过对无人机运动学模型分析,以无人机的纵向运动模型为验证平台,论证了Backstepping控制方法应用于无人机自动着舰系统设计的可行性。为了抑制风的干扰,提高着舰精度,设计出基于Backstepping的自动着舰引导系统。通过对所设计的自动着舰导引系统进行仿真。在仿真层面上,该设计能够满足着舰要求,能有效抑制风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最后的歼侦6     
<正>1976年12月18日,歼侦6飞机正式设计定型,该机拍摄图像质量较好,拍摄宽度为飞行高度的1.3~2.6倍,长度为飞行高度的46~63倍,取消前机身航炮,将5A至9框下部的设备舱和机炮舱改为照相舱,可分别安装高空、中低空和红外照相舱。歼侦6可挂2具火箭发射器,配;装有WL-5A无线电罗盘、XS-6信际接收机、WG-3无线电高度表等设备。如今距离首批3架歼侦6交付部队已有34年历史。目前该机已全部退役,空中侦察任务交由其他更先进的机型执行。  相似文献   

12.
先进的目视回收光学助降系统(Advanced visual carrier aircraft recovery system,AVCARS)是在常规的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中加入"肉球"偏移速度的指示信息,以提高着舰时的操纵品质和着舰精度.本文研究了AVCARS光学助降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其结构配置,设计了飞控系统、飞行员模型和助降控制律,并导出着舰终端误差方程.最后对在典型海浪作用下的AVCARS光学助降着舰导引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验证,计算出了着舰终端误差,为研究舰载飞机着舰精度提供了基本思路与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海战向立体化、多层化发展,舰载直升机以其垂直起降、定点悬停等优势成为未来海战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着舰引导与控制是舰载直升机的关键技术。本文对直升机着舰引导技术与着舰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着重概述和分析了着舰引导技术中的雷达、卫星、视觉、光电引导技术。其次对舰载直升机着舰的环境影响因素、综合流程以及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最后对舰载直升机着舰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拦阻过程是舰载机着舰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舰载机的着舰滑跑响应除受舰载机自身特性、起落架缓冲特性影响外,拦阻器的拦阻特性对舰载机着舰滑跑动响应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舰载机-拦阻器联合仿真分析模型的建模方 法,建立了包含完整的MK7-3拦阻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和某型舰载机动力学模型为一体的舰载机-拦阻器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舰载机-拦阻器耦合系统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舰载机着舰过程中与拦阻器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征,舰载机着舰滑跑 数据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5.
直升机在复杂舰面流场中的悬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舰面流场非线性、非均匀的特性,把旋翼桨盘离散成空间有限单元,将当地流场风速叠加到叶素剖面相对气流中,改进了叶素气动力计算模型,提高了旋翼载荷的计算精度;采用CFD方法计算了某型母舰甲板上方的气流场,其下冲气流是影响直升机安全的主要因素;计算了UH-60A直升机在该舰甲板4个直升机起降位上方流场中的悬停配平,通过与陆基环境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舰面流场环境对直升机舰面悬停性能的影响;同时,计算了直升机在舰面流场中的响应,通过对MIL流场模型响应的对比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个基于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N-S)方程的舰载直升机着舰域流场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地用于分析着舰域旋翼/机身/舰船之间的相互干扰。在该方法中,空间方向上使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离散;求解方式采用"压力-速度耦合"方式;网格上运用自适应切割体网格进行划分;旋翼使用动量源模型;不规则海风运动以边界条件形式添加到整个着舰域流场的计算中。应用建立的方法,以孤立舰船流场和旋翼/机身组合流场分别作为算例,进行试验值与计算值的对比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旋翼下洗流与舰船机库尾流耦合干扰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机库尾流漩涡的影响区域沿甲板长度方向约为机库高度的3倍;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分析,打开机库门更有利于直升机安全着舰;直升机着舰过程中,旋翼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机身阻力先减小而后变为负值。  相似文献   

17.
着舰导引系统H∞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舰载机着舰导引误差的最大来源是舰导气流扰动。为抑制气流扰动,提高舰载机自动着舰导引的精度,本文将H∞控制方法应用于着舰导引系统设计,将导引系统性能要求转化为对H∞控制分析的结构及权阵的选取。  相似文献   

18.
着舰过程中风切变对PI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舰尾风场作用下的舰载机着舰安全性问题。建立了风切变影响下的舰载机模型,研究了风切变在舰载机着舰过程中对驾驶员诱发振荡(Pilot Induced Oscillation, PIO)的影响,研究了重新构型的舵机速率限制器在舰尾风场环境中对PIO的抑制作用。仿真结果表明,舰载机在着舰下滑过程中风切变对PIO的影响有限,但会使舰载机突然出现短暂的“点头”现象,导致驾驶员以高增益操纵飞机,造成作动器速率达到饱和,从而诱发PIO。采用带反馈及旁通的舵机速率限制器与速率限制器前置滤波器相配合,对由飞机操纵系统中的非线性特性引发的PIO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着舰流场复杂多变,严重影响着旋翼的气动环境,进而影响直升机着舰安全。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建立了一个直升机动态着舰的数值模拟方法,并以此研究直升机着舰过程中的气动载荷变化。该方法以N-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并选取k-ω湍流模型来提高对涡流场的捕捉精度,采用动量源方法模拟旋翼。应用所建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直升机侧弦进场、垂直降落过程中的耦合流场特征和气动载荷变化。结果表明:直升机侧弦进场时旋翼会与甲板舷涡以及舰船艉部的涡回流区发生较强的涡干扰,导致拉力显著降低,在舰面效应的影响下易产生一个附加的滚转力矩,影响直升机姿态稳定;垂直降落时在上述干扰的综合作用下,旋翼拉力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特点,各气动载荷在接近甲板时会出现剧烈的波动,加大了着舰风险。  相似文献   

20.
舰载机保障     
11月25日,“辽宁”舰务人员对552号机进行保障维护,与美国标准类似,你也可以通过马甲的颜色区分舰上人员的工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