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29日,一个致力于打造中国航天知识经济领导品牌,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航天文化产业公司的文化新机构——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该机构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4家直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报社、中国宇航学会和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重组而成。中国科协党组成员王延祜,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艳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24日,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为了庆祝中国航天这一重要节日,以"逐梦航天,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主场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国航天基金会组织合作伙伴,参加了4月23日至29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航天放飞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航天成就展"。本次展览由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航天基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由此掀开崭新一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之时。其后的十多年间,中国航天事业基本上处于打基础阶段,一方面引进和培养各方面人才,着手建立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着眼于国防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世界权威统计机构的一项研究表明:造成国际航天发射故障的原因,其中高达38.5%是由火箭发动机所引起。然而迄今为止,在中国航天发射的故障率统计中,由发动机引发的故障率却是零。这项记录一直被世人视为世界航天史上的一项奇迹。创造这项奇迹的人,来自陕西西安,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一个被世人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的地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将于4月23-25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中国航天大会是由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航天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盛会。大会将从"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三个维度出发,依托学术、产业、科普、文创四大活动体系,倾力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航天技术院(前身上海第二机电工业局)成立55周年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开馆5周年,为此,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与上海航天技术院于去年岁末共同主办了"钱学森与上海航天"专题展。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及中国  相似文献   

7.
2016年8月31日,中国小卫星技术与标准化论坛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技术及应用标准化协会(筹)主办,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承办。本次论坛以“标准引领小卫星产业健康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小卫星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鼓励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加强标准化在小卫星设计、制造与应用领域的引领及带领作用,推动小卫星产业自主化、体系化、多元化和商业化发展。论坛由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航天技术及应用标准化协会(筹)秘书长魏永刚和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兼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8.
徐菁 《国际太空》2011,(10):49-F0003
201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时刻,10月10日以"幸好航天有了你"为主题的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9.
徐菁 《国际太空》2014,(12):75-75
2014年11月4日,第二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大观国际召开,论坛由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主办,以"一带一路·航天国际化新思维"为主题。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4日,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当天,以“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幕。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空探测实验室承办。国家有关部委和安徽省领导、航天单位领导和院士专家,高校、企业界及有关方面代表,以及国外航天机构、国际组织、驻华使馆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外宾出席活动。  相似文献   

11.
刘斐 《太空探索》2011,(2):12-13
2010年,中国航天的宇航发射任务以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华丽出场拉开序幕,又以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的一飞冲天压轴谢幕,漂亮的一起一合,于中国航天而言,无疑是一场精彩至极的汇报演出。一年间,中国航天共完成15箭20星的宇航发射任务,创年度宇航发射的历史新高,其发射密度之大、成功率之高和影响力之远都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12.
正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2019年画上了一个沉甸甸的句号。2019年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是任务繁重的一年;对国外航天来说,则波澜不惊,算不上一个"大年"。而新的一年,则无论中外,都将进入"超级模式"。我们迎来的,是一个航天的"超级2020"。从已经公开披露的信息看,中国航天计划在2020年实施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建成由30颗卫星  相似文献   

13.
8月22日到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空间技术论坛,由于聚集了中国航天领域的资深院士、政府高官以及学者精英演讲、讨论,迸发出许多亮点。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工程科技论坛将第48场的主题确定为中国空间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并由中国宇航学会承办。在这次论坛上,空间站、探月、“大运载”等关系中国航天未来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10月11日,由神舟传媒承办的“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幸好航天有了你——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座谈会”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总装备部前副部长胡世祥、二炮前副司令张瑞,饯老的学生、空间技术研究院各单位负责人以及电视剧《钱学森》创作团队在内的有关人员聚集一堂,深情回忆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畅谈如何继承和弘扬钱老崇高精神,推动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到会表示感谢,并祝福航天事业基业长青,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有关中国航天2016年任务的信息陆续公开披露。梳理这些信息,2016年中国航天的主要看点渐渐浮出水面。看点一:"十三五"开局。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密度发射,空间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卫星研制与发射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将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向深空。5年间,中国航天完成近90次发射,将近140颗国内外的航天器送入太空,较上一个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8日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美国回到祖国50周年,也是由他领军开创的中国航天事业49周年的日子.钱学森早年在美国就以研究火箭和空气动力学而蜚声全球,回国后又主要以航天工程研制而获得卓越成就。今年已届94岁高龄的钱学森为中国航天的崛起和腾飞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一生犹如儿时所向往的大鹏高飞远翔,在广袤的太空划出了一串永远闪光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2月5日,由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五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郭昭平主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胡忠民在会上致辞。政府相关部门、国内外智库、航天业界和新兴企业代表等300余人齐聚北京,共话商业航天发展新举措,共享发展新机遇。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的主题报告中谈到,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航天还将以更深层次的航天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国航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家邮政局发行《新世纪、新航天、新形象——中国航天工业45周年纪念》连体小本邮资明信片A、B、C三组共一套。  相似文献   

19.
阳光 《太空探索》2012,(8):32-35
6月16日~29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航天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第一次有女航天员飞行、第一次实现十余日载人飞行等,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八方舆论盛赞中国航天的巨大进步,巾帼英雄刘洋备受关注,各国与中国航天开展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重要的发射。尽管火箭是已发射过8次的老型号,卫星也是多次悬于天庭的成熟老卫星,然而它发射于中国航天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特殊的季节,一个特殊的地点。因此,它凝聚着中国航天人太多的自信和忧虑、太多的焦灼和期待。在风雨多变的大凉山夏日,笔者与航天人一起游历了这个跌宕起伏的感情之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