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孙刚  廖瑛 《上海航天》2006,23(5):50-54
研究了某导弹引战系统数学仿真中破片式战斗部仿真的实现。根据目标易损性,用蒙特卡罗法计算了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杀伤作用,给出了炸点定位、破片飞行动力学系数、易损舱覆盖面积、杀伤区参数、破片对易损舱作用和易损舱杀伤概率的计算模型,并由此获得了目标杀伤概率和导弹单发杀伤概率。介绍了设计的引战系统数学仿真模型。该模型的作用和有效性在该导弹的闭合回路靶试中获得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对旋转导弹的引战系统设计和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旋转导弹对引战系统提出的杀伤概率要求高、对付多目标能力、抗干扰能力强、可用资源有限和低成本等要求。分析了总体设计中采用的固定引信天线倾角和战斗部飞散区倾角的经典设计方案,引信抗干扰能力提高,以及主流采用的离散杆和聚焦两种战斗部等引战系统发展现状。讨论了旋转导弹引战系统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引战系统总体设计中的多信息融合引战配合、制导引信一体化(GIF)和引战配合仿真验证;引信设计中的近炸引信抗干扰、引信安全系统;战斗部设计中的定向杀伤和多模战斗部等。研究对旋转导弹引战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破片式反导导弹引战配合仿真与效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破片式反导导弹的引信、战斗部、弹目交会参数和背景干扰等对引战配合效率的影响,构建了超低空反导导弹引战配合仿真与效率计算工作平台,给出仿真及效率计算模型。在不同导弹、目标和背景干扰等参数条件下,模拟导弹的引战配合过程并计算其效率,获得了引信启动点散布、延迟时间、战斗部破片初速、飞散角、脱靶量以及背景干扰等系统参数对导弹引战配合效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韩波  张凯  蒋涛 《上海航天》2019,36(1):29-33
针对舰空导弹飞行试验中导弹引战配合性能难以直接观测,以及靶标与典型作战对象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景仿真的引战配合效率评估方法,实现了导弹对典型目标的引战配合效率评估。基于某型舰空导弹引战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引信启动模型、战斗部毁伤模型和目标毁伤效果评估模型,实现了对典型目标引战配合及毁伤的定量分析。仿真模型经过靶试飞行试验数据检验,仿真结果与实际靶试结果基本吻合,仿真模型得到了有效验证。所提供的毁伤评估手段可为导弹性能鉴定及导弹对防空体系贡献度提供参考依据,对后续靶场开展相关舰空导弹试验鉴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破片杀伤战斗部的破片动态相对飞散密度函数作为设计变元,得到单枚导弹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杀伤概率泛函。于是,对防空导弹引战配合的设计就转化为求解相应的变分问题(VP)。通过里兹法对此进行了近似求解,求解结果与实际的引战配合情况完全符合。这说明防空导弹引战配合设计的变分法是可行的,从而为现代防空导弹引战配合在更广泛的类型中寻求最佳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概念进行了分析,运用了两种描述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的方法一条件杀伤概率和概率比,并分别分析了这两种方法使用的不同阶段,条件杀伤概率主要用在导弹的初级设计阶段,概率比由于引入了制导误差加权的概念,用在导弹设计的后期,因此在导弹设计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描述引信与战斗部配合效率,将更能体现引战配合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防空导弹引信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空中威胁将更加严重,防空导弹将面临高空、超低空、超音速、多目标,且具有隐身技术,带有完善的干扰设备,全天候入侵的高机动性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空地导弹、巡航导弹和掠海反舰导弹等的严重威胁。防空导弹必须在动力系统、制导系统、控制系统、引-战系统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有效地对付这些威胁,而引-战系统特别是引信系统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引信与战斗部的配合效率是决定导弹单发杀伤概率的基本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先进引信的研制工作已迫在眉睫。防空导弹引信技术发展概况防空导弹引信技术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中心战”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中心战是美国21世纪的重大军事革新,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是以网络中心战为思想,建成多层次、一体化、覆盖全球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分析了网络中心战的内涵和信息流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的网络中心战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9.
无线电引信与导引头一体化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国内外防空导弹无线电引信与导引头一体化设计现状,导引头所能提供给引信的信息,引信与导引头一体化的引战配合,分别从频域上和时域上选择最佳起爆点来提高引战配合效率。  相似文献   

10.
反导导弹引信战斗部配合效率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反导导弹引信--战斗部系统整体出发,把引信参数、战斗部参数同时作为优化设计变量,以单发杀伤概率最大、战斗部质量最小为双目标函数,建立了引战系统配合效率优化数学模型,给出了算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器密封系统漏率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为航天员提供在轨生活、工作的环境,对密封舱及其环控生保系统、热控制系统、推进控制系统等中各管路的密封性能有严格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漏率设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漏率检测系统,并依据该方法制定了密封舱体和各管路的漏率设计和指标分配的流程。本流程可用作载人航天器舱体密封系统、管路密封系统的漏率设计,对保证载人航天器在轨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简要分析了机动弹头激光末制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机动弹头再入弹道和制导方式的特殊性,分析了激光末制导机动弹头姿控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通过与传统控制方案的对比,提出指令前馈和变结构反馈的复合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基本满足系统姿态控制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徐安德 《上海航天》1998,15(6):37-42
根据反舰导弹的摧毁概率,结合舰艇目标的易损性,综合研究了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研究认为,反舰导弹的制导精度和战斗部的重量是影响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两大因素。这两个因素会影响反舰导弹的摧毁概率,尤其对制导精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为提高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必须发展先进的战斗部和制导技术。  相似文献   

14.
求解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景伟  谭惠民  樊印海 《宇航学报》2003,24(2):198-201,209
起爆控制技术是装备定向战斗部的空空导弹的主要技术之一。综合利用制导和引信信息确定引信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是导弹技术发展的方向。该文在弹体坐标系下建立了任意空间交会条件下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弹目交会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起爆方位角的变化与弹目相对速度无关;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段,目标的方位可能发生象限变化。因此定向引战系统必须根据起爆方位角变化调整起爆方位才能有效击毁目标。  相似文献   

15.
美国AEHF军事通信卫星推进系统及其在首发星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先进极高频(AEHF)项目将采用4颗运行于地球同步轨道(GEO)的AE—HF军事通信卫星。AEHF卫星的推进系统由远地点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组和双模式霍尔电推进子系统组成。首发星AEHF-1是世界上首个采用霍尔电推进系统执行发射后轨道提升任夯的GEO卫星。AEHF-1卫星星箭分离后,远地点发动机未能正常工作,因此...  相似文献   

16.
葛文蕊 《上海航天》2001,18(1):35-38
针对半主动寻的制导导弹的特点,简述了导弹维修系统设计分级原则,介绍了中继级维修的作用及内容,中继级维修的准则是:电子产品故障诊断至最小可更换单元并更换;舱体内压部件采用无维修设计,舱体表面的液压器件以更换方式进行维修,维修对象通过各级维修接口进行有序流通。  相似文献   

17.
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落压工作特性的数值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磊  周红玲  孙冰 《上海航天》2007,24(2):42-46
以风云三号(FY-3)卫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落压工作特性的数值仿真法。根据简化的推进系统物理模型,建立了贮箱、管路、自锁阀与过滤器,以及推力器的仿真数学模型。计算了四种不同工况下的落压工作特性。计算结果与FY-3卫星推进系统热试车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两者相当吻合。由此验证了该数值仿真法的准确性和工程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导弹防御系统的弹道导弹突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上海航天》2005,22(1):48-51
根据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防御特点,提出了弹道导弹突防的以核攻核、近距离攻击和攻击天基信息链,以及饱和式多波次攻击、电磁脉冲弹头、机动发射平台、多弹头和单弹头突防等不同的战略战术,并分析了采用的不同弹头、释放有源或无源干扰物、隐身和反探测、助推段机动,以及旋转导弹和弹头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