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美国在轨道上工作的照相侦察卫星有2~3颗,它们是KH-11和KH-12,前一颗重约1Ot,第2颗重17t(含轨道上所需的燃料)。此类卫星寿命为5年,分辨彰为O.3~O.5m,数传照相图片。俄罗斯现在尚无军用照相侦察卫星在轨道上工作,其子1996年发射的几颗侦察卫星相继失败。俄罗斯发射的这类卫星重约5~6t,分辨率最高的为O.2~O.5m,一般为1~5m,寿命较短,仍是回收胶卷舱,系联盟E船型。俄曾试验了几年的数传图像卫星,如宇宙一232O这颗典型的实用军用照相数传卫星,也未超过五年的寿命。法国1995年下半年发射了光学军用照相兼电…  相似文献   

2.
中国空间天文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40年中国空间天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内发射了数颗天文卫星,未来几年还将有一些天文卫星计划发射.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空间天文学过去4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包括1970年代第一颗天文卫星计划、气球空间天文探测、基于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天文实验以及天文卫星等.此外,介绍了...  相似文献   

3.
金兑 《太空探索》2003,(10):4-7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拜科努尔 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重83.6千克,向地面发回“噼噼啪啪”的无线电发报声,叩开了进入太空的大门。从此人类活动进入宇宙空间,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F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太空停留108分钟,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后返回地面,人类进入载人航天的新阶段。1963年6月6日,苏联东方6号飞船把世界第一个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载上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48圈,3天后安全返回地面。迄今已有40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我们知道,人类生活的这颗星球已经历经过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很遥远的事,与现今的人类社会文明演化无关。譬如,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就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突然集体大灭绝,这次典型事件也造成了地球其他物种的大毁灭,而人类先祖的出现只是几百万年前的事。现在许多人猜测,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在其几十亿年的演化史上可能多次进化出过智慧文明,只不过都遭受了无  相似文献   

5.
1957年10月4日,苏联从拜科努尔发射场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揭开了人类航天活动的序幕,开创了宇宙航行的新纪元。这颗被称为“伴侣1号”的人造卫星重83.6千克,近似球形直径58厘米,由铝合金制成,以每秒8千米的平均速度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行,于1958年1月4日坠入大气层途中烧毁。下面是各国发行的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6.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围绕小行星——灶神星的轨道飞行,按计划。“黎明”号在长达8年、近50亿千米的星际探索之旅中,将远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这个探测器揭示的秘密将有助于科学家回答有关这个天体和太阳系里其他几十万颗小行星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晓春 《太空探索》2010,(2):24-25
<正>地球环境与气候变迁是2009年最受公众关注的话题,航天技术正在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各国抢占的技术制高点。过去几十年来,各国发射的数百颗气象、环境、海洋和陆地卫星在监测全球大气、环境、生态和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8.
2003年,美国、俄罗斯的数艘火星探测器先后启程,人类的目光再次聚焦太阳系中那颗红色的星球———火星。火星,作为地球的邻居,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也是人类重点探测的星球。长久以来,人类一直推测火星上可能存在着生命,这无疑更增加了探索火星的兴趣。乘坐飞船从地球出发,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火星,一次往返约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目前的航天技术还无法将人送到这么远的地方。尽管人类现在还不能登上火星,但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却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拉开了探测火星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40多年来,世界各国共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其中70%用于军事目的。目前,发达国家的太空争夺战愈演愈烈,已引起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2019,恍然入梦2019年的最后一天,人类在暖冬中疲惫入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命规律与几千前并无两样。然而在这一年,人类的镜像世界"硅基生命"则发生了巨变。人类整体算力进入"千万亿次时代";计算存储一体化正在重  相似文献   

11.
印度第二颗资源卫星的运行情况印度第二颗地球资源卫星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由苏联代为发射。轨道参数是:近地点514公里、远地点557公里,倾角50.7度、周期95.2分。卫星发射重444公斤,星上观测仪器和第一颗基本相同,装有两台电视摄象机,但多装了两台微波辐射计。据莫斯科一月十四日塔斯社电讯称,星上观测仪器工作正常,并向印度地面站传输了几百张照片。所获得的照片和资料将为印度经济领域的发展给予极大好处。苏联在卫星运行半  相似文献   

12.
参考照片     
苏联将于1993~1997年发射Regatta天文探测卫星图为苏联Regatta天文探测卫星,共研制5颗,用于国际日地科学研究。上图为Regatta-Plasma卫星,下图为Regatta-Astro卫星。卫星总重575公斤,太阳帆板(图中八边形为太阳电池帆板)重40公斤,热控系统重15公斤,蓄电池重70公斤,遥测系统重15公斤,通信系统重50公斤,伺服系统平台重70公斤,其上载荷重80公斤,科学仪器重230公斤。卫星高2.35米,直径为2.5米,太阳帆展开后,高为3米,直径可达9米。卫星将在1993-1997年发射。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月5日夜间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中心,用阿里安4(V41)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两颗欧洲通信卫星。阿里安4火箭重482.4吨。这次阿里安4火箭发射成功,使其发射成功率上升到87.8%。这两颗卫星总重3 743公斤(其中意大利卫星重1 865公斤,欧洲卫星重1878公斤)。意大利卫星1在23天内定点在东经13.2度静止轨道上,在1991年7月结束其轨道试验,直接投入服务。在5年内意大利用它进行20~30吉赫实用试验;对欧洲用40~50吉赫做转播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飞碟探索》就35岁了。回首这35年的时光,那些或深刻或散淡的故事,就像阳光下水中的珍珠,时不时地闪出一道亮光。我想从水中拾起这些珍珠,将它们一颗一颗串起来,给自己的过去留一点纪念。2014年,我们捡起了第一颗珍珠——《飞碟探索》创刊号。现在,我们捡起了第二颗珍珠——《飞碟探索》创刊号纪念T恤。T恤图案元素取自《飞碟探索》创刊号封面,采用胶印工艺,印出的图案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布料是40支纱,含95%的棉、5%的莱卡,每平方米重180克,有黑白两色供您选择。经编辑部实测,将T  相似文献   

15.
再见,卡西尼     
正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号探测器冲入土星大气层,结束了自己的辉煌一生。卡西尼号探测器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射的第4颗土星探测器,不过它实际上是人类研制的第1颗成功环绕土星飞行的探测器。其发现的科学成果之多、运行时间之久,都非常引人注目。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探测器在美  相似文献   

16.
1992年7月10日阿里安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通信卫星,总重4296公斤。一颗欧洲通信卫星-2/F4,起飞重2390公斤;另一颗印度卫星-2A,起飞重1906公斤。印度卫星-2A是印度自己按前美国福特航宇公司提供的第一代印度卫星仿造的。它是一种多用途卫星,但性能上有所不同,除重量增加外,卫星有22台转发器,其中18台C波段,2台S波段和1台超高频/C波段(用于数据传输),以及1台40兆赫转发器用于海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作为人类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航天技术把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至今,已经有43年的历史,43年弹指即逝,如今,已有5000多颗航天器驰骋九宵,人类登上月球,造访火星,800人次遨游太空,俄罗斯男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和美国女宇航员露西德分别创造了在太空生活439天和188天的男女世界纪录。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18.
迟惑 《太空探索》2012,(10):18-21
迄今为止,人类发射到地球静止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已经超过1300颗。当然,其中大多数已经报废了。报废的原因多种多样,譬如燃料耗尽,行波管放大器衰竭;有的卫星是被太阳风暴扫了一下,一命呜呼;也有的是因为发射前就存在缺陷,还没有达到设计寿命就失效了。不过在所有这些"死"卫星身上,有一种零件是轻易不会损坏的,那就是天线。一般来说,通信卫星的天线,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30周年(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际,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于1987年10月4日~7日在苏州召开。出席这届年会的,有来自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所属研究院所、高等院  相似文献   

20.
日本空间开发委员会已完成了到本世纪末的空间规划提案。将研制成大型运载工具 H-2代替现在的 H-1;拟发射通信、广播、导航、海洋及陆地遥感、气象及环境观察卫星、天文卫星与行星际飞行器等78颗飞行器。其中有14颗重2200磅的卫星,2颗重2650磅的卫星,一个重3080磅的飞船.9个重4410磅的空间飞行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