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波 《西南航空》2007,117(10):108-115
从四川、云南、青海、新疆有五条进入西藏高原的天路,张波已走过了四条。7月16日,他利用休假机会从成都出发,出川进入青海,选择了从新疆进入西藏的天路。"新藏线"起于新疆的叶城县,止于西藏的拉孜县,全长23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自然灾害最多、最艰险、最难通行的公路之一。由此,张波开启了这段总共行驶时间为21天,行程10163公里,平均每天500公里的穿越之旅。  相似文献   

2.
忆芦山     
《西南航空》2013,(5):6-6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消息传来,身在成都,尚处于震波余威慌乱中的我,顿时愕立当场。多年前,我曾应邀和一个采访团一起去过一次四川雅安的芦山,那时候它还声名不显,交通也没有后来那么方便,弯弯绕绕几个小时的路程。但抵达之后,同行之人无不立即为眼前油菜花的壮美所吸  相似文献   

3.
谢罡 《西南航空》2009,132(2):20-41
本文作者是一名中国陆军退役上校。曾在西藏林芝、亚东等地工作多年,在他心里,雅江是世界特点最突出的河流: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高原大河,也是至今没有任何 污染的原生态河。不久前,作者驱车从四川出发,沿318国道,行车7300公里,追寻雅鲁藏布江源头。事实上,寻找雅江源头并不是他此行的真实目的。真正吸引他的,是路上那些丰富的地理景观和民族风情,那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那片曾让梦想驻足的圣域。  相似文献   

4.
郑旭升 《今日民航》2009,(11):84-85
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中国的佛教开始广为流传。众多佛学者为了学术的交流、传承,只身走遍大江南北,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玄奘法师等。僧人们到处讲学、传播佛教教义,他们所付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法门寺中出土的"鎏金铜蹀躞十事",从另一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佛学传播者们行程中的艰辛。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个透着神秘的好地方,新疆的民航人却是擅长打开这份神秘的一群人。他们为你打通了空中的通途,然后把你直接带到新疆秘密最深处的好地方。现在,新疆每一个你想要到达的秘境几乎都有了机场,从海拔最低的吐鲁番到西部边陲的博乐,在山上或戈壁,新疆已经有了16座干线和支线机场,成为了大陆拥有支线机场最多的省份。这一次,我们就请到了5位驻守在新疆各个特色机场的民航人,这些总是在起飞和降落间游走的人,也许他们眼中的好地方,会带你看到另一个角度的新疆。  相似文献   

6.
许多论文给出了EPR实验结果的解释。本文作者指出,EPR实验结果迫使我们修改物理学基础,并阐明这些结果蕴含着统一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两条基本原理,他们是扩充的因果性原理和不可分离性原理。第一原理是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共同立足点,他把因果性从类时和类光区域扩充到类空区域,第二原理是量子力学的独特性质。  相似文献   

7.
彭彤  陈波 《西南航空》2012,(5):88-92,94
风水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时至今日,仍对我国的人居地理、建筑环境、家装布置滋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当代,它被称为人居建筑艺术学。说到源远流长的风水学,有两个很难逾越的名字,那就是隋末唐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位道学大家不仅对我国的天文、历法、术学有诸多贡献,也将从易经中引伸出的卦术和风水学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两位大师的法眼中,四川阆中是块得天独厚的福地,而距阆中古城二十多公里的天宫院以形胜来说则可谓皇冠上的宝石,以至于袁、李二人都先后择此地隐修并埋骨……关于天宫院,有太多太多的说法,带着些许疑惑,我们来到这块传说中的风水宝地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8.
刘世玉 《西南航空》2006,(6):116-117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热门关键词。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把素质教育当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头禅"。能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的学校,却是为数不多。但是,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却在胆大而心细地推行着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这里,诞生了"一个头脑两个工具"的教育理念,首创了"小社会大课堂"的培养模式,率先全面实行了"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又派生出招生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考试模式等系列创新。我们把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创新归纳成为"八大类",但实质上他们的改革创新渗透到了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远不止这八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