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采用光学工具工艺方法制造和安装L8襟翼舱与襟翼试验件,通过试验模拟操纵襟翼滑轨动作,验证了襟翼滑轨和双道滑槽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用雷诺平均N-S方程模拟方法对翼型上下表面局部增加喷流和吹气的增升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内容包括改变喷流压比,喷流角度,舵面状态和吹气位置,以此研究吹气襟翼和喷气襟翼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喷气增升主要通过上下翼面压力分布实现的.在一定范围内升力随喷流的压力比升高而升高;上翼面吹气可以推迟上翼面分离且吹气位置前移推迟分离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4.
襟翼边缘噪声的端板抑制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声学风洞中开展试验研究,采用传声器阵列以及远场传声器线阵,结合波束形成、声压级积分、频谱分析等方法,验证了基于襟翼端板的襟翼边缘噪声抑制技术,研究了三种不同外形尺寸的襟翼端板对襟翼边缘噪声的影响.研究表明,襟翼边缘产生的噪声集中在(5~16)kHz频率范围内,针对襟翼边缘噪声的端板在该频率范围内有着显著的降噪效果,且对干净构型下的噪声影响很小,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对比不同外形的端板的降噪性能,表明襟翼端板降噪量与襟翼偏角以及端板外形相关;现有的三种端板中,尺寸越大则降噪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J-7型飞机是一种超音速歼击机,由于飞机机翼的相对厚度和展弦比较小,使同一迎角下的升力系数比J-6型飞机小,这就导致了飞机着陆速度增大及滑跑距离增长。因此,采用机上的一切减速装置来减小飞机着陆后的滑跑速度,以缩短滑跑距离,是避免飞机冲出跑道提高着陆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跑道比较短的机场就更显得重要。所以,正常情况下飞机着陆均应放下24°襟翼。然而,当飞机的液压收放系统一旦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或因飞机两翼下的襟翼失去协调,使放下的开度不一致而使襟翼不能放下时,飞行员只能采用不放襟翼着陆(因J-7型飞机未设应急放襟翼的冷气系统)。不放襟翼条件下的着陆改变了飞机的气动外形,这样就给飞行员在操纵上带来一些差异感。应如何做好J-7型飞机襟翼放不下的着陆,根据本人的实际飞行体会下面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6.
应用测压、测力、七孔管测速和激光流态显示等方法对三种(等弦长、分段、台阶)型式涡襟冀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和基本翼(74°后掠三角翼)作比较。发现单纯改变涡襟翼的形式和参数能提高减阻效果,但不能改变小迎角下升力过小的现象。为此将机翼前端作成襟翼形式(前端襟翼)并配置后缘襟翼,研究了两种前端襟翼对涡襟翼的干扰,实验表明适当控制前端襟翼使分离涡不破裂,可使该布局同时具有减小阻力和增加升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列举了歼七X型机装机前后及飞行中,前后缘机动襟翼伺服控制系统的几个典型故障。本文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同时提出排除故障的方法和预防故障发生的建议,供今后批生产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前缘机动襟翼、后缘机动襟翼以及前后缘襟翼配合使用的状态作计算分析和比较,研究了机动襟翼在高亚音速段对构型气动特性的改善作用,为大后掠角、小展弦比机翼加装机动襟翼的改进设计提供了数值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一、BAe146—300型飞机襟翼系统的设计特点 BAe146—300型飞机是一种无前缘缝翼,固定式水平安定面,上单翼飞机。为保证起飞和着陆产生最大升力系数和飞机的可操纵性,襟翼的面积设计得很大,襟翼向下放出时,同时向后延伸,以增大机翼的有效面积,并可  相似文献   

11.
12.
13.
针对某型飞机增升系统襟翼机构装配尺寸超差问题,提出基于机构运动学分析方法的襟翼机构装配特性研究技术方法。在建立该型飞机襟翼系统主要结构三维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学计算实现了襟翼机构收放过程的富勒运动仿真,该过程襟翼两端开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开展襟翼装配仿真计算,将等效可调参数作为设计变量,通过水平正交试验得到襟翼装配尺寸特性和响应面规律,指导实际装配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风力机叶片的NACA4424翼型附加了被动喷气襟翼,研究其提高风力机功率系数Cp的可能性.在翼型(NACA4424)压力面95%弦长处开缝,使得气体以与弦线成45°的角度向后喷出,模拟Gurney襟翼的作用.通过对有、无喷气襟翼的风力机模型进行风洞对比实验,表明被动喷气襟翼显著提高了风力机的性能.这说明对于实际有扭曲叶片的风力机,在尖、中、根部采用被动喷气襟翼提高其性能是一项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型飞机襟翼调整难的情况,从襟翼限位机构的设计原理入手,对襟翼运动轨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襟翼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专用流体仿真软件——HyPneu,阐述了对某型飞机襟翼收放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仿真计算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体仿真的基本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于Pack B叶型的低稠度大负荷涡轮叶栅,采用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两种流动控制技术——射流襟翼与Gurney襟翼(圆形、方形和圆弧凸起形)对低雷诺数下涡轮叶栅流动分离损失的控制.结果表明,射流襟翼和Gurney襟翼均可使主流流动偏转,增大叶型的气流转折角,影响叶型载荷系数;由于主流流动的偏转,影响并加速相邻叶型吸力面边界层流动,使得主流对于相邻叶片吸力面后缘处的逆压梯度降低,推迟了边界层层流向湍流的转捩,延长加速区,推迟了边界层分离,使得再附点位置提前,减小由逆压梯度引起的叶型吸力面分离区范围;H=1%的圆形Gurney襟翼和H=0.8%的方形Gurney襟翼均能在保证提高同等水平Zweifel载荷系数值的同时,将能量损失系数降到与设计栅距时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波音737NG系列飞机运行期间常见的后缘襟翼系统典型故障进行了分析与整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实践中可行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周洲 《飞行力学》1991,(2):39-47
本文建立了任意风场中带有机动襟翼的飞机的纵向小扰动模型,研究了在下击暴流中,机动襟翼对飞机动态特性的影响,以及接通或断开机动襟翼控制系统的瞬间飞机的稳定性。所得结果对带机动襟翼的飞机的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