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航局空管局根据空管事业发展要求,根据空管系统“一体化”运行管理新格局的需要,制定下发了《民航空管系统“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空管“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旨在通过运行机制的建设,整合空管系统不同层面、不同专业体系的系统人员、设备和技术资源,增加系统合力,全面提升民航空管系统持续安全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服务能力,并为民航空管系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民航局空管局出台了《空管系统“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民航局空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李家祥局长持续安全理念,继续深化空管体制改革,发挥一体化运行优势,进一步提高空管运行效率、安全管理水平并最终实现持续安全目标的重要举措。根据民航局空管局的总体工作安排.在今后2—3年时间内,中南地区“三横三纵”体系建设将是中南空管局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在此。笔者谈几点个人对于中南地区“三横三纵”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一年半的调研和酝酿,民航局空管局近日出台了《空管系统“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保持现有空管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运行机制的建设,整合空管系统的人员、设备和技术资源,构建符合空管实际、适应未来发展、安全高效的空管运行保障服务新模式。为此,记者对民航局空管局苏兰根局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空中交通管理》2009,(7):56-56
为落实《民航空管系统“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要求,加强空管设备运行信息通报管理工作,实现对全国空管设备运行保障状况及时、准确、完整的掌握,民航局空管局于7月7日至10日在沈阳组织召开了《民航空管系统设备运行状况信息通报规定》的修订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5.
近日,民航局空管局结合“一体化”改革要求和空管发展需求,针对空管运行保障实际,制定下发了《民航空管系统“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翎要》提出在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设新型的设备运行保障体系。这是空管局党委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落实持续安全理念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全国民航空管系统工作会议上,苏兰根局长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有关加强“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的论述,对空管运行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空管运行管理部门要深入学习空管局下发的《空管系统“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认真领会加强“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的深刻内涵,严格落实《纲要》的相关要求,积极推进空管运行管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空管系统“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空管运行保障服务新模式。提高空管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的纲领性文件。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纲要》,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实现新疆空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落实好“三横三纵”体系建设关键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民航空管系统一体化管理以来.民航空管的工作性质和重点发生了变化,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航空公司都对空管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怀有较高的期望。民航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需要航空活动的安全顺畅作为保证.“三横三纵”体系建设就是民航局空管局审时度势,提出的创造性解决方案,是空管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空管系统科学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民航局空管局出台的《空管系统“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纲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体现持续安全观为目标,认真分析了空管系统的形势和变化,充分考虑到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保持现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通过新观念的导入,新技术的运用,管理模式的变革,运行体制的创新,努力构建符合空管实际、适应未采发展,安全、顺畅、高效的空管运行新模式。“三横三纵”体系的建立,必将对解决当前空管体制下不顺畅、不流畅的诸多问题,对空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单位在推进建设过程中,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民航局空管局苏兰根局长在2008年空管工作会上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思想,以提高运行保障服务能力为主线,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与空管一体化运行相适应的空管系统“三横三纵”运行保障体系。空管设备运行保障体系作为空管系统“三横三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高质量空管服务的基础。在当前空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探索适应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