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ISO把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到2000年7月,ISO又将质量定义修改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因此,“质量”这概念已被广泛扩展了。质量不单指产品、服务、过程,而且所有可以单独考虑或描述的事物都包含质量。  相似文献   

2.
2009年航天质协的工作展示了协会更广泛的活动空间。为进一步服务于航天质量工作的新跨越,2010年航天质协将更加贴近航天科技、科工两个集团公司的需求.以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为途径.以切实提高精细化质量管理为主线.务实地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质量建设的总体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次历史性跨越,同时也使航天工程质量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0年来,历经方案论证阶段、初样研制阶段和正样研制阶段,已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如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整个工程研制工作,在突破和掌握主要关键技术,进入研制、生产和试验阶段后,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保证飞行产品质量,保证飞行试验质量,为最终确保航天员安全、成功实施载人航天创造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航天产品外协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型号研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多、范围广、技术难度大,系统实现难以由一家单位完成,任务执行过程中需要大量外协。如何有效进行管理,保证外协任务的进度和质量等满足要求,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外协管理情况,分析了航天产品外协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加强航天产品外协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航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经进入改革发展建设新的关键时期。1996年以来.航天质量管理能力以其艰难而坚实的跨越.成就了中国航天的辉煌业绩.支撑了航天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新的形势、任务和目标。又赋予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的使命和责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加速实现质量管理能力的新跨越.成为航天科技工业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叶云裳 《航天器工程》2004,13(1):149-164
神舟飞船多模态微波遥感系统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的空白,也使我国航天器天线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实现了一次技术跨越。本文从天线的系统工作模式、组成、设计要点、关键技术及验证等方面阐述该天线子系统的技术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分析当前航天产品面临的质量形势,从航天系统工程的角度,阐述航天产品的基本特性,结合工作实践,从产品方案设计的正确可行性、实现过程的简洁可靠性、系统协调匹配的兼容性、试验测试的覆盖充分性以及模拟任务的真实性等方面,提出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3,(5):24-25
十年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飞冲天,我国实现了从无人到载人飞行的历史性突破,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十年间,我国又发射了5艘神舟飞船和一艘天宫目标飞行器,实现了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短期驻留、组合体运行等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的巨大跨越,我们正向着建设中国空间站的目标稳步迈进。正值我国首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和我们一起分享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起步到实现首飞的那些不平凡岁月,聆听他对我国载人航天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  相似文献   

9.
一种拦截轨道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程龙  陈勇 《航天控制》2005,23(1):65-68
提出了一种确定预测拦截点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解决了拦截轨道的确 定问题,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层分析。方法简捷,易于编程实现。仿真结果合理, 满足要求,为航天试验及相关仿真工作提供了一个基础的轨道机动算法。  相似文献   

10.
今年总公司相继召开了“9515”会议、院局基地领导干部工作会议,现正在广东召开企业工作会议和外向型工作会议。这些会议都有一项共同的内容,就是航天工业总公司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来提高航天产品质量。总公司围绕质量工作,还印发了“航天质量年目标及工作计划的通知”、“航天质量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今天我们又召开航天标准化工作会议,其中心内容是进一步研究航天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17日-18日,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为了展示50年来航天领域质量工作方面的业绩,总结弘扬质量管理实践中的理性认识,实现新时期中国航天质量工作新的跨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承办的“首届中国航天质量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马林出席论坛并讲话。出席论坛的领导还有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司长吴伟仁、副司长马恒儒,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顾问、老领导程连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王礼恒、总工程师杨海成等。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各院、公司主要领导、主管质量工作的领导、总质量师、质量部门负责人、论文作者等300余人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12.
《航天》2012,(5):4-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4月9日宣布,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已通过出厂评审,于4月9日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这位发言人介绍,神舟九号飞船等飞行产品已按技术流程完成了研制、总装和出厂前测试工作,质量受控、功能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13阔步前行     
《卫星应用》2013,(1):1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高密度发射捷报频传,全年完成19次宇航发射,将28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宇航发射取得"满堂红"。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实现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嫦娥二号首次成功完成飞越探测小行星,实现从38万千米到700万千米的深空跨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中国航天工业能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全力迈进。  相似文献   

14.
航天质协换届会议,是在航天质量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以及新的任务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听取了第四届理事会的总结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我代表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对新一届的理事会及新当选的理事会领导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全球航天发展目新月异,我国迎来航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和跨越发展关键期,航天产业在多个领域已经步入了商业化进程。国有商业航天企业应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国有商业航天企业还面临着产业链商业化程度不足,以及人才活力、成本控制、创新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国有商业航天企业发展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更好地为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石英晶体元件固有特性和在振荡电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英晶体元件在航天产品中应用十分广泛,文中介绍了晶体元件的固有特性和常用的几种振荡电路形式,并说明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参考航天型号质量管理模式,结合航天预研质量管理工作经验,作者提出几点思考,认为航天预研质量工作还应在充分发挥基层领导带头作用、注重设计工艺性培养、强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理念、提高风险忧患意识4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当前航天工程推行产品保证的制度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工程(本文系指民用航天工程或国家重大航天科技工程)产品保证技术是国际航天工业重大工程质量保证的通行做法,是实现重大工程一次成功的基础。我国航天系统自弓l进产品保证概念以来,一些单位试点并在重大工程中推广,对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和航天工程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但推行过程中,由于制度上和管理模式上存在障碍,产品保证的有效性和工作的协调性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在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变革,并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产品保证队伍与单位相关职能和技术机构的协同,建立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同时,在工程管理方面,通过加强用户的过程质量监督,开展产品保证审核,确保产品保证大纲和工作项目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9.
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次总工艺师工作会在廊坊召开为贯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次工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航天工艺工作的发展,航天总公司质量技术司于1996年10月9日~11日,在廊坊召开了总公司第一次总工艺师工作会。栾恩杰副总经理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0.
航天科技工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航天科技工业是国家及国防科技工业战略性发展的重点。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制定了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战略目标。新体制、新形势和新任务对集团公司质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团公司质量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将肩负着为导弹武器系统和宇航产品研制生产及主导民品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职能。为此,我们要深入开展具有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特色的零缺陷管理,进行质量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把质量与可靠性专业技术作为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大力加强质量保障能力建设,构筑具有国际宇航工业先进水平的质量与可靠性专业技术平台,实现质量工作的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