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人类征服太空的旅程中,航天员走出密闭的座舱,到太空中和到其它星球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航天活动之一。在载人航天的不同时期,出舱活动的目的也不同。在载人航天初期,出舱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人能否在宇宙真空中生存和工作,了解需要提供哪些装备和条件才能保证出舱活动的顺利进  相似文献   

2.
王静 《中国航天》1994,(11):33-35
航天手套对手部活动性能的影响王静自前苏联上升号航天员列昂诺夫于1965年3月18日进行了人类第一次出舱到空间自由活动以来,已有了近3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美、苏航天员都进行过多次舱外活动(EVA),在舱外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在舱外活动中,人手是多用途...  相似文献   

3.
从1965年至1988年,前苏联共进行了25次出舱活动,22名航天员进行了49人次出舱活动,累积出舱时间为164h。前苏联专家在这期间获得了出舱活动医学保障的丰富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我们得出了有关出舱活动医学保障的一些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4.
从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出舱以来,航天员出舱活动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这40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65至1980年为第一阶段,即试验阶段;1981至2010年为第二阶段,即成熟阶段;2010年以后出舱活动将继续发展和提高,并进入出舱活动发展的第三阶段,即提高阶段。文章对出舱活动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神舟七号飞船的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航天员安全健康返回,将使我国首次突破航天员出舱行走技术,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最核心、最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神舟飞船出舱活动故障模式和对策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出舱活动任务及程序安排,以确保航天员安全和提高出舱活动任务可靠性为原则,提出了飞行事件时域、空域分析与出舱活动故障树分析(FTA)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结果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完成了我国出舱活动飞行任务故障模式与对策。所设计的多种出舱活动故障模式与对策,覆盖了出舱活动飞行任务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经出舱活动飞行试验验证,故障模式设计及对策设计合理,有力保证了神舟七号飞船出舱活动的圆满成功,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第一次出舱活动是在1965年“上升-2”飞船飞行中由俄罗斯航天员列昂诺夫进行的。1969年1月俄罗斯人第二次出舱,两名乘员从“联盟-5”转移到“联盟-4”飞船中。第一次出舱活动仅持续了12min,第二次出舱活动增加到37min。稍后,在1977~1986年间,俄罗斯从“礼炮-6”和“礼炮-7”空间站的飞行中取得了大量的出舱活动经验。在实现这些长期航天飞行计划中,  相似文献   

8.
出舱活动生命保障系统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舱活动生命保障系统及其进展吴清才出舱活动(EVA)是指航天员脱离母航天器(飞船或空间站)的保护环境,依靠自身的生命保障系统在太空中进行科学观察和研究、维修舱外设备、在舱外安装或回收有效载荷、组装空间站、到星球表面行走等活动。出舱活动生命保障系统是支...  相似文献   

9.
“双子星”飞船。出舱活动航天服:196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花费21万美元研制“双子星”航天服。双予星G4C型为出舱活动航天服,由美国航天员穿着完成了首次出舱活动。这种型号服装的特点是手套有一定改进,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有所提高。另外该型航天服还能与“双子星”航天员机动装置匹配。  相似文献   

10.
吴国兴 《航天》2009,(1):32-35
出舱活动使用的工具 40航天员出舱活动使用的工具有何特殊之处?分为几种类型? 航天员出舱主要是为了进行设备维修、保养、检查和安装,因此他们像地球上的检修和安装工人一样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由于出舱活动用的工具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中使用,因此这种工具与地面上使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亚特兰蒂斯”号STS-122飞行任务中,欧洲航天局航天员汉斯·施勒格尔因健康问题无法执行出舱活动,改由NASA航天员来执行,且出舱活动日期也被迫向后推迟一天。本文简述了该事件发生的经过,并对出舱活动航天员的健康情况和医保实施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空间站要达到长期在轨安全、可靠运行要求,必须具备出舱开展维修和组装的能力。文章在对我国空间站出舱活动任务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空间站组合体系统级出舱活动设计,阐述了空间站出舱活动通用设计和实施技术,例如气闸舱通用过闸技术和机械臂转移航天员技术。最后,总结了从核心舱发射至今我国空间站出舱活动在轨实施情况,并对出舱技术后续在载人登月及光学舱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浩淼的太空装点着无数人的梦,当航天员在太空遨游或漫步时,我们不禁去想象生活在太空是怎样一番情景,又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国际空间站第33期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萨尼塔威廉姆斯(suniWilliams)值守国际空间站期间,与我们分享了一次“受挫”的太空出舱活动全过程。尽管数天后她和同事再次进行出舱活动时顺利完成了未完的任务,但那次出舱活动的失败以及为再次出舱的准备过程都更直观、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别样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4.
士元 《航天员》2014,(1):14-17
美国完成多项任务 2013年,美国载人航天活动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多次进行“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试验;二是第2种商用货运飞船投入使用,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运输;三是航天员多次出舱维修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宣布,神舟-7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于今年10月择机实施,担负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飞行乘组已经确定,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担任候补。任务实施期间,将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穿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按照飞行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初期,先驱们在短期飞行时从起飞到降落始终都穿着航天服。而在长期飞行阶段,乘坐“联盟”号飞船的航天员们只有执行动态(发射、降落、对接)作业时才穿当时的“隼”航天服。俄罗斯航天员从空间站出舱进行舱外活动时使用“奥兰”航天服。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们多数时间都是穿着地面上的衣服(航天服里面是普通内衣)。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EVA)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步骤。利用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可以完成观测地面目标、在轨维修和组装大型空间设施等任务。但另一方面,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又是极其昂贵和带有极大风险性的空间作业任务。美国航宇局的资料表明,空间出舱活动1小时,在地面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8,(3):5-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2月28日表示,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天飞机航天服是目前最先进的出舱活动航天服之一,由14层组成,现也用于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20.
欧空局长期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研究进展郭双生,侯继东长时间、远距离和多乘员的载人空间飞行和出舱活动是21世纪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美、俄、欧、日等主要航天大国和组织均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宏伟计划。其中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顺利实现生保消费品的持续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