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导管阻尼套群孔照相电解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叙述了照相电解加工工艺过程和钛的电解加工特性 ,提出照相电解加工是钛板群孔加工的最佳方法 ,明确了加工中的关键技术 ,解决了阻尼套群孔加工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航空工业制造工程研究所承担的“金属薄板群孔照相电解加工技术应用研究”项目于 2 0 0 0年11月通过了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移动电极照相电解加工技术 ,实现大面积薄板群孔连续加工 ;复杂外形和群孔同时加工技术 ,取代复杂外形冲切下料 ,提高群孔与外形定位精度 ;加工大尺寸群孔时采用套料加工技术 ,减小实际加工面积 ,提高加工精度 ;针对薄板群孔零件的常用材料 ,优选出常用电解液 ;开发光绘软件 ,缩短底片制作周期。与传统工艺方法相比 ,该项技术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达到了工…  相似文献   

3.
电解加工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要实现叶片精密电解加工,关键在于实现小间隙加工。但减少间隙又受到如下障碍:电解产物排出条件恶化,甚至极间被堵,造成短路烧伤;为及时排出电解产物必须提高电解液的流速和压力,结果在加工区产生很大的电解液反力,使叶片变形,过高的流速还会造成流场不均,出现空穴现象,以致稳定的小间隙加工无法进行。因此采用普通电解加工方法,靠加大电解液压力和电极送进速度来实现小间隙加工并不是理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论述照相电解加工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照相电解加工技术在薄板群孔、群柱类结构、薄壁回转曲面复杂表面形状上的具体应用,探讨了照相电解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解加工产物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述,介绍了国内外对电解加工产物的处理方法,包括电解液在线过滤、固液分离、电解泥处理等技术;最后介绍了以双极性电解加工为主的有害离子在线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电化学加工即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发生"阳极溶解"的原理,将工件加工成型的一种非传统切削加工方法。电解加工时,工具(刀具)作为阴极连接到直流电源,工件作为阳极。在电解  相似文献   

7.
整体叶盘电解加工中,流场对加工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电解液进液角度对流场均匀性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由叶尖至叶根流动模式,设计了5种电解液进液角度流动模型(12°、22°、32°、42°以及52°),并开展电解加工流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进液角度为32°时,平均流速为19.01 m/s,流速均方差为6.33,满足整体叶盘电解加工对流场的要求。在电解液进液角度为32°的流场形式下,开展整体叶盘电解加工试验,加工过程稳定,试件表面无流纹,加工精度为0.12 mm,表面粗糙度为Ra0.353μm,验证了流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氙灯钨阳极表面密集环形微槽加工的技术问题,提出了采用RC电源,在超低电导率下电解电火花加工纯钨表面微沟槽的方法。研究在RC电源下,不同电解液类型下的电解电火花加工特性。首先,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量纯钨材料在不同电解液类型下的极化曲线,分析不同电解液类型的初腐蚀电位。为研究加工过程形成的气泡对加工的影响规律,通过高速摄像仪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加工区域的气泡形成与分布进行观察。最后,采用自主研制的试验装置开展了纯钨棒材表面环形微沟槽电解电火花加工工艺试验,分析工作液成分、电导率、转速和电压不同参数对加工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极间电压60V,转速500r/min,电导率为50μS/cm的NaOH电解液下加工了槽宽为50.97μm,槽深为17.31μm的微沟槽结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超纯水电解加工的水解离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以超纯水为电解液的电解加工工艺方法,即超纯水电解加工技术.研究了阳离子交换膜在超纯水中的水解离机理及工作特性,分析其在超纯水电解加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水解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达到了3.7 A/cm^2,电场强度约为2 MV/m,已进入微细电解加工去除材料要求范围,为超纯水微细电解加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电解液对设备的锈蚀,是电解加工工艺的主要弊病。加缓蚀剂是减缓锈蚀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认为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与加工性能是矛盾的观点,阻碍了缓蚀剂的应用。使得对锈蚀问题感到无能为力,听之任之,长期得不到改善,成为电解加工工艺的老大难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电解液腐蚀  相似文献   

11.
喷射液束电解-激光复合加工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华  徐家文  王吉明  袁立新 《航空学报》2009,30(6):1138-1143
喷射液束电解 激光复合加工是一项新探索的加工技术,其特点是既发挥激光加工的高效率,又借助喷射电液束的冷却、冲刷、电解作用而实现在线去除再铸层。基于该加工原理的分析,在对激光电解液中衰减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试验系统并对不锈钢片进行了打孔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液压1.5 MPa、浓度18%的NaNO3电解液的喷射液束电解-激光复合加工可实现再铸层减少90%以上。通过对打孔形貌的对比以及加工工艺规律的初步分析,揭示了喷射液束电解-激光复合加工以激光加工为主,电解加工辅助去除再铸层的加工原理,证实了该复合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可望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试验目的过去,用电解加工的方法加工某机Ⅰ级涡轮叶片,只限叶盆加工余量为0.05毫米以上的,否则容易超差报废,而且叶背不能电解加工,只能机械抛光。对此,我们对原工艺装置进行了调整,改进了流场,取消了压背,优选了电解液,实现了叶盆、叶背同时进行电解加工。为了进一步提高叶片电解精度(即整平比),并找出影响叶片电解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生产效率,故对电解加工有关参数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为基础,介绍电解去毛刺的加工参数、电解液选择、电解去毛刺、倒圆工艺及夹具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4.
钛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采用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存在加工效率低和加工质量差等问题。利用电解加工技术,采用直径为10mm的管状阴极,对(TiB+TiC)/TC4复合材料进行电解钻孔加工试验研究。进行了(TiB+TiC)/TC4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研究,测量了(TiB+TiC)/TC4复合材料在10%NaNO3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电流效率。探究了加工电压、电解液压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工电压为30V,电解液压力为0.6MPa时,电解钻孔可以在1mm/min的进给速度下稳定加工。当加工的盲孔深径比为3.06时,孔的圆度误差为41.1μm,锥度为0.4°,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微细电解射流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研制了专用喷射装置,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初步工艺试验。结果证明该装置保证了电解液在其腔体中能够得到充分"负极化",且能获得满足加工要求的稳定破碎长度,满足了电解射流加工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内喷式阴极展成电解加工整体叶轮叶间通道时,加工电压、阴极进给速度、电解液压力和温度对加工间隙的影响,经过对其试验数据所作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展成电解加工整体叶轮提供了试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微细电解铣削加工模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朱荻  曾永彬  王少华  黄绍服 《航空学报》2010,31(9):1864-1871
 对微细电解铣削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分层加工技术应用到微细电解加工过程中,显著改善了加工稳定性;建立了微细电解铣削加工的数学模型;基于电化学刻蚀原理,在线制得直径小至10 μm的圆柱电极;分组实验并验证了加工模型中各参数如:电极直径、加工电压、电解液浓度、铣削层厚度等对微细电解铣削加工精度的影响。通过优化加工参数,成功加工出了深三角结构和四棱台微型腔,形状精度高,加工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提高微细电解加工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微细电解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加工精度的方法,如以循环进刀代替直接进刀方式、采用脉冲加工电源、改善阴极的结构设计以及采用非线性电解液等。最后,结合实验对这些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王福元  赵建社 《航空学报》2015,36(10):3457-3464
采用片状或管状阴极电解加工(ECM)后的整体叶盘由于加工运动、阴极形状等原因在叶根处会形成一定的加工残留,影响整体叶盘的加工精度。针对叶片电解加工后形成的叶根残留,开展去除叶根残留电解加工方法的研究,解决叶根电解加工的阴极结构、加工路径设计等难题。首先,分析了叶根的残留分布情况以及叶间通道的结构,采用了电解扫掠成形加工方案。其次,设计了阴极结构与加工路径,在阴极结构上采用了扇形流道并分析了电解液流速分布,通过增加引流槽、改变倾角等措施改善了流场;对阴极的运动路径进行了规划,利用专用仿真软件对阴极运动干涉与加工程序进行了检验;通过附加叶盘转动补偿了由于不同截面内叶间通道宽度与阴极刃口尺寸不一致给加工带来的不足。最后,制作了电解加工装置并通过试验对叶根电解加工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工方法有效去除了叶根残留,加工表面质量好,加工精度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维  朱荻  曲宁松  黄绍服  房晓龙 《航空学报》2010,31(8):1667-1673
 为提高群孔电解加工的稳定性和成形精度,对群孔管电极电解加工(ECD)的分流腔流场进行了建模分析。通过对分流腔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分流腔电解液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得到了影响电解液分流均匀度的主?问?分流腔直径),进而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该优化设计并结合试验得到了适合正流群孔电解加工的分流均匀度系数和相应的尺寸系数。采用优化的分流腔参数和加工参数进行试验,得到了尺寸精度较好的长排孔结构,孔间距5 mm,孔径为(1.03±0.03)mm,其加工过程稳定,无短路现象。通过优化分流腔结构可以提高其分流均匀度,从而使电解孔加工的稳定性显著增加,加工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