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微型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绘图机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外部设备。特别是微型机在企业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中的应用,更是离不开绘图设备。现在,绘图机的价格越来越低,不少微机用户都希望在原有系统上配接绘图机。为了交  相似文献   

2.
我厂应用微型机技术比较晚,从一九八一年十月左右才起步的。几年来,在厂领导的支持下,我厂科技人员,结合科研生产实际,采用了一学、二用、三改的方法在实时检测、数据处理、试验设备控制、企业管理等方面开始推广应用微型计算机,已初见成效。一、重视智力开发,做好培训工作自一九八○年以来,为了培养骨干,我们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派员去北京、西安、南京和南昌等地参加全国、部、省举办的“微机应用学习班”共计有22人次,借航空学会的活动,自筹师资,开办全厂性的微机软硬件学习班三次,计200多人次。厂计算机站、特设系统、一所、二所、三所及计划劳资财务部门都自行开办了学习班,使许多工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部在微型计算机开发应用方面已有较快的发展,现有微型计算机500多台,在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了总结交流我部微型计算机开发应用的成果,推动微型机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部举办了这次展览会,参展的有部属55个单位的240余项成果。分为航空产品开发,辅助没计和制造,测试与数据处理,过程控制和自动控制,设备仪器的技术改造,管理  相似文献   

4.
微型计算机是构成“新产业革命”的主力军。从它诞生之日起,十年时间、性能价格比提高了一千倍。体积小,价格低廉,性能可靠是微型机的突出特点。它好象滚滚激流冲击着科研、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年欧美日等国家一年就销售500万台各种计算机。国外的宇航工业是应用推广微机技术的领先部门。不仅在机载设备上大量采用,而且也推广普及到科研试验,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许多行业。近年来,我部也开展了微型机的应用推广工作。一批行动迅速的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工厂,克服了许多困难,从无到有,出现了可善  相似文献   

5.
网络计划是一种组织控制生产和进行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科研和生产部门,特别适用于一次性的大规模复杂工程项目的管理,如新机研制。经近30年的推广与应用,已成为我国航空企业计划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应用实例和统计资料表明,使用网络计划一般都可使工程总工期缩短20%,成本降低10%左右。同时,在高技术领域,发展计算机辅助网络技术也是解决面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一条途径。近十年来,微机辅助网络计划技术受到了航空企业的普遍重视,有关院校及厂所都投入人力进行这方面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6.
刘志强 《推进技术》1991,12(4):23-28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中采用微型机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组成了所提出的控制系统,并最终通过发动机的热点火试验,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证明,利用微机控制系统可方便地实现非线性控制及采用自适应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发动机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控制精度.此外,在热试中,还可以利用微机实现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迅速提供有关的发动机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焊接电流脉冲测量仪是对焊机的工作电流脉冲个数进行现场监视的有效检测仪器。以往的焊接电流脉冲测量仪是由晶体管和线性组件构制而成。由于非线性、使其检测精度难以提高。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特别是微型机的迅速发展,微型计算机在焊接电流脉冲测量仪中的应用已展现出了广阔前景。我们同北京工业大学关志强、陈平、李盛林老师合作,研制了微机焊接电流脉冲测量仪。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相似文献   

8.
这种以微型机为基础的设备可能是一种完全新式的智能外部设备的前驱。从微处理器第一次使用以来,磁盘设计人员就已蜜切注视着对它进行改进。最初的微处理器速度太慢(几十万次/秒),不能控制磁盘的应用。但是,现在微处理器的速度已猛增到2兆赫以上,这就给研制以微型机为基础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部有关工厂在发动机齿轮精加工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工作。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正在试验研究或逐步扩大应用,有的在生产上已见成效,如成型磨齿及珩齿工艺的应用,高精度特殊修正齿形的齿轮加工技术的掌握等,说明在齿轮加工技术方面前进了一步。在精加工设备方面,也在不断地更新补充,但还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抓纲治国,深揭狠批“四人帮”,全国抓革命,促生产的新高潮正在兴起。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数据处理,将为更多的企业所采用。长春汽车厂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编制作业计划、加强工资管理、计算各分厂的产值、成本和编制村料技术定额等,大大提高了工效,取得了显著效果。他们的经验,值得我部有关单位参考。现将国家计委计算中心系统工程筹建办公室一九七七年第四期简报的内容作一摘要介绍。希望我部拥有电子计算机的单位也能不断扩大应用范围,总结经验,互相学习,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前言在研制微型机(工作)的爱好者不断增加的今天,微型信息处理机、存贮器片,各种输入输出装置及其控制装置等硬件已更方便地使用户所使用,另一方面,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硬件设备,有必要对软件的作用加以研究。硬件的功能如何,要靠软件的好坏而决定这种说法是不过分的,即便是微型机的软件,其基本功能也与通用计算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波音、空客等国际先进企业供应链管理与构型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国际上当前最新的构型管理方法,从概念和实务两个方面对构型管理在飞机制造供应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重点强调基线定义、要求传递、界面管理以及更改管理,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国内航空制造企业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广泛地应用于从科学计算、工业控制到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同样地被应用在图书情报界。计算机在图书馆有着广泛的用途,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用现代化技术装备图书馆是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省部内各大专院校都在计算机图书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西安铁路运输学校一九九三年自行研制的图书馆微机网络管理系统,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实际使用,证明该系统功能齐全,运行安全可靠,基本实现了中文图书从预订开始,经图书验收、分编、流通直到注销整个过程的自动化处理,该系统已通过了陕西省教委组织的省级技术鉴定。成都航空工业学校图书馆从85年起开始着手进行软件开发,至今已有9个年头,9年的实践证明使用计算机进行图书管理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来说,我校的图书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已远远落后于其它兄弟院校。  相似文献   

14.
部科技局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在南昌召开了“制造技术微型机应用交流座谈会”。三十三个单位、六十八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汇报交流各单位开展微型机应用课题的技术成果;座谈讨论在生产和技术改造中微型机应用发展的规划和七五期间的发展设想,并协调落实一九八四年度微型机应用研究与推广项目计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机房交流供电和汁算机接地的试验研究、分析计算和具体设计介绍了提高交流供电系统的抗干扰性所采取的电网隔离、滤波、屏蔽和分离供电等具体措施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几种接地方式,着重介绍了全机接地又接零方式的原理、优点和试验数据。最后举出家用微型机、APPLE-Ⅱ型微型机控制设备和VS-45型计算机物资管理系统三种典型计算机的交流供电和接地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靶场光学测量设备上应用微机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已势在必行。今后,靶场光测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提高设备性能,实现智能化跟踪控制。其中包括信息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控制、误差实时修正及故障自动诊断等。国外从七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实现光测设备的计算机化。例如,美国的Super RADOT经纬仪采用计算机后,就具有图象实时处理,多种形式的控制,测量误差实时修正,故障自动诊断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自七十年代初微机问世以来,将近二十年,在此期间,微机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它以性能高、体积小、功能强、功耗小、价格低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各个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显示了它具有极强的应用潜力。为了了解国内外微机在工业控制中应用的概况,开发我所微机应用的新领域,加速我国工业自动化的进程,我们对国内外微机在工业控制中应用的状况(部分)进行了调研考察,现汇总综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微机的普及工作已为时不远。如何将微机应用到标准化与设计工作中,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的姜许民同志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尝试,现予以介绍,以期引起同行们的关注和反应。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经委颁布发的企业现代化管理纲要、企业升级条件和我部下达的企业升级具体指标中,明确提出了将计算机用于企业管理的要求。本文拟就航空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的现状及如何建立本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提几点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81年3月在我部企业领导干部会议上,宣布了1980年我部科技成果授奖项目,并颁发了奖状。关于标准化方面获奖的共16项,其中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