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还处于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的发展进程很大程度体现了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当今,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随着数字化制造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推动了工业的信息化进程,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在数字化制造业带动下,新兴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即基于模型的数字化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的逐渐实施[1],使产品数字化三维模型逐步取代二维工程图纸成为设计制造的唯一依据,已是工业社会发展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先进飞机装配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装配是根据尺寸协调原则,将飞机零件或组件按照设计和技术要求进行组合、连接形成更高一级的装配件或整机的过程.社会的需求、市场竞争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飞机装配技术不断向更高水平演进.迄今为止,飞机装配技术已经历了从人工装配、半自动化装配到自动化装配的发展历程,目前快速发展的柔性装配将自动化装配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自主飞行能力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社会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无人直升机既具有直升机独特的飞行和功能特点,又具有无人机的应用优势,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简要描述了无人直升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展望了无人直升机发展的前景,分析了未来装备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方向,并提出推动无人直升机技术及产业...  相似文献   

4.
罗勇 《北方航空》2002,(6):12-14
追古溯今,环境问题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阶段.历史上早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则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急剧蔓延,直至形成了大面积和全球性的公害.污染问题在工业社会迅速发展,与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等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航空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发展最为迅速、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航空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它集中应用了最为先进的工程技术.航空技术也是衡量国家科研实力、国防实力和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6.
电致变色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电致变色技术已被应用于建筑窗、汽车防眩后视镜、飞机舷窗等领域.本文概述了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材料分类、以及特性要求,阐述了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实现应用的技术要求,并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状况和最新进展.将电致变色应用在能源领域达到节约能耗的效果,极具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是其发展过程的里程碑.目前,探索时间成本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拓展应用领域(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并开发出相关的实用性产品将为电致变色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具有工业前景的湿化学方法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优势,将成为实现该项技术普及化的研究热点,另外,电解质层材料的研发和制备也会成为研究发展中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与高教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知识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将对未来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孕育和发展,对任何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既是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又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知识是基础,技术是核心,人才是关键.因此,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挑战,就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使未来高等教育更加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让高校教育更贴近时代的脉博.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迫切需要实用型人才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我国正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向着现代化迈进,人们愈来愈清楚地发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才需求,尤其是实用型人才,广泛受到社会、经济企业和部门的青睐.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跨世纪实用人才的主战场,是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系统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技术在大型雷达天线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水平快速提高以及各种资源相互利用、整合,有力地推动了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复合材料构件产品的实现过程一般包括外形数模建立、结构功能设计、生产装配工艺设计、工艺实施、质量(包括寿命)验证、装配使用和使用监控.  相似文献   

10.
全球制造技术,是人类社会进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机械制造技术发 的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球制造技术形成发展和主要特征,并对为适应这一技术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及其它一些重要问题,做了进一步地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