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12月中,“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在华盛顿开会时,决定着手组织研制“国际卫星—5”的后继型号——“国际卫星—6”。目前,计有12,000条电话线路的“国际卫星—5”预计在1980年中期发射(比预计发射日期晚了一年)。该系列的最后一颗星准备1982年送入轨道投入使用。据估计,“国际卫星—6”可能在1985年底投入使用。为了确保从5号向6号卫星过  相似文献   

2.
日本曾于78年2月4日发射了第5号科学卫星——“极光”。该卫星的目的是对极光进行紫外线摄影,探测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组成等。卫星入轨后运行正常,机械和温控设计都符合预定要求,各种仪器也都正  相似文献   

3.
勒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102-102
2007年9月12日,阿里安公司称,法国阿斯特留姆公司已经委托其在2009年年底发射4颗小型试验侦察卫星——电子情报卫星(ELISA)。这4颗卫星每颗重135kg,任务是绘制全球范围内的雷达系统图,分析和确定各雷达系统的性质和特征。4颗卫星将由一枚联盟号火箭发送到太阳同步轨道。这4颗军事“电子情报卫星”是法国国防部、法国军备总局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的卫星电子情报示范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为将来的实战计划——“电磁源情报计划”做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4.
有迹象表明,苏联从七十年代初期起就已放弃了利用低轨道卫星(“国际宇宙号”卫星除外)的全国性辐射研究计划。空间辐射研究工作几乎已全部由装在“宇宙号”系列中的侦察卫星、“闪电号”通信卫星和“流星号”气象卫星上的附属有效载荷承担(“宇宙906号”科学卫星是最近的一个例外)。目前,苏联航天科学的重点是利用“预报号”  相似文献   

5.
航讯 《航天》2010,(11):6-6
从我国首颗千克级卫星——“皮星一号A”卫星的研制机构浙江大学获悉,经过8天8夜的平稳运行,这颗中国最小的卫星完成全部技术试验任务。这意味着我国首颗皮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4):400-400
7月20日7点3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创新三号”、“试验七号”和“实践十五号”三颗技术科学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  相似文献   

7.
士元 《中国航天》2004,(2):14-16
2003年12月28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又叫“极轨卫星”)也将于2004年发射,并将成为我国首次飞越两极高空的空间探测卫星。这两颗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卫星研制初期的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历经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基础上,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分别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  相似文献   

9.
《航天》2010,(2):40-41
2009年12月15日,希望一号科普小卫星伴随着遥感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们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科普试验的公益卫星。这颗承载着众多青少年科技梦想的科普卫星“体重”达60千克,将执行3项神圣“使命”:建立业余无线电空间通讯、进行太空摄影以及搭载青少年科学实验方案——“天圆地方”。这颗卫星运行在高度12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10.
1993年6月18日,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对其卫星发展计划作重大调整:将太空计划室先前有意与瑞典太空公司(SSC)合作开发的中华微卫星计划,改为与台湾自行研制的科学实验卫星——中华卫星一号计划合并考虑,即在中华卫星一号发射前先设计制  相似文献   

11.
“百合花”2号(BS-2)是能够直接向日本家庭播放电视节目的直播卫星,它是在1978年发射的“百合花”试验卫星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该直播卫星于1984年1月23日下午4时58分在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的大崎发射场用N-Ⅱ5号火箭发射,卫星按预定计划正常运行,于2月15日进入同步轨道。将于1984年5月下旬交付日本通信广播卫星机构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进行先期试验,同时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国在刚开始研制卫星时,就开始发展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充分利用其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中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这3…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4,(5):3-4
北京时间4月18日23时5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试验卫星”1号和搭载的“纳星”1号科学实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2月4日23时36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托举"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直冲云霄。随后,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A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用一枚运载火箭携带两颗欧洲科研卫星——“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研究”卫星以及“普罗巴2号”小型卫星,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顺利升空。火箭在3小时内分别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2,21(1):71-71
据中国航天网2011年11月23日报道,2011年11月20日,长征-2D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同时将创新一号03星和试验卫星4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7.
空天瞭望     
“北京一号”在俄发射“北京数字工程”的重大项目——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10月27日同另8颗卫星一起在俄罗斯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由宇宙3M火箭成功发射。设在北京西三旗的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地面接收站将接收卫星的遥感图像。这意味着北京市拥有了一颗  相似文献   

18.
《空间电子技术》2004,1(4):15-15
北京时间11月18日18时4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试验卫星二号”送入太空。13分钟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风云 《卫星应用》2005,13(3):32-32
2005年8月29日,俄罗斯用“第聂伯”号运载火箭将日本的“光学轨道间通信工程试验卫星”(OICETS)和“创新技术演示实验”(INDXE)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20.
王祥  王存恩 《航天器工程》2008,17(1):105-107
1引言 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下属的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和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共同研制的月球和工程探测卫星(SELE—NE,又称“月女神”)是一颗由母卫星和两颗子卫星——“中继星”(RSAT)和“月球重力场分布测量卫星”(VRAD)组成的月球探测卫星。该星不仅仅用所搭载的14种先进的观测仪器进行各种科学观测,而且还利用在轨道上从母卫星上所弹射出的RSAT卫星进行全天候通信,用从母卫星上所弹射出的VRAD卫星对月球的重力场分布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测量,以获取大量详实信息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