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二维Euler方程的非结构网格再生成自适应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提高二维Euler方程定常解质量的非结构网格自适应方法和模拟结果。流场算法为结点型有限体积法和Lax-Wendroff格式,网格用阵面推进法生成,生成初始网格时使用均匀的直角坐标背景网格。  相似文献   

2.
利用SIMPLE方法数值求解层流N-S方程,模拟了具有移动边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的三维流场。网格划分采用交错网格技术,流场计算时不进行网格划分,而是直接读取网格点的值,将网格划分与流场计算分开,解决了现有计算机内存不够的问题,计算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二维Euler方程的自适应非结构网格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了一种用于数值模拟二维Euler方程的自适应非结构网格的生成方法。这一方法根据背景网格提供的信息直接确定内部结点的位置,然后依照Delaunay准则,将新结点加入到已有网格划分中。用于平观流及管道流的实际计算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流场形状及流动特征的限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氢气泡法产生的时间线进行数字化,把图像的灰度分布存入数组进行运算,识别氢气泡时间线的前缘和后缘,根据距氢气泡发生线最近的两条时间线的前缘或后缘间距以及氢气泡时间曲线的时间间隔,计算流速分布。本文还提出一种测量湍流结构的速度的方法,简称结构相关法;对两幅一定时间间隔的氢气泡图像进行数字化得到灰度数组,圈定拟序结构的一部分,利用相关原理比较两图像的数组,得到所圈定拟序结构的位移,进而求得其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5.
飞船高超声速粘性绕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稳式NND格式,通过求解三维薄层近似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飞船高超声速粘性流场。在计算中充分考虑了网格雷诺数和网格分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但得到了满意的表面压力、热流分布和流场的物理量分布,而且得到与实验观察一致的表面油流图像和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6.
机翼—机身—吊架—短舱的跨声速流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使用多块网格的嵌合全技术,计算了机翼-机身-吊架-短舱的跨声速流场。将机翼-机身-吊架-短舱流场分为机翼机-机身和吊架-短舱两个子区域,根据嵌套网格结构建立机翼-机身-吊架-短舱的组合网格,分别对这两个子区域根据相应的边界条件独立求解,然后采用嵌合体技术传递两个子区域的干扰信息,通过两个流场的耦合迭代得到机翼-机身-吊架-短舱流场的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使用多块网格的嵌合体技术,计算了机翼-机身-吊架-短舱的跨声速流场。将机翼-机身-吊架-短舱流场分为机翼-机身和吊架-短舱两个子区域,根据嵌套网格结构建立机翼-机身-吊架-短舱的组合网格,分别对这两个子区域根据相应的边界条件独立求解,然后采用嵌合体技术传递两个子区域的干扰信息,通过两个流场的耦合迭代得到机翼-机身-吊架-短舱流场的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后掠小展弦比细长机翼,由垂直于机翼纵轴的每一横流截面生成O型网格,从而形成对机翼流场的H-O型网格,用守恒型全位势方程,差分方法和隐式近似因式分解AF2迭代算法计算侧滑机翼的流场。  相似文献   

9.
采用以氢气泡为示踪粒子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DPIV)对三种不同雷诺数下的圆柱绕流进行了研究。一般DPIV拍摄时相机固定,可得出一种速度场分布。笔者采用静止坐标,用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相机随流场移动的效果,DPIV处理结果可以看到一些更深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隐式无网格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求解Euler方程的隐式无网格算法,并应用于复杂的流场计算。采用无网格算法,计算区域用点云离散代替通常的网格划分;计算点上的空间导数,用当地点云上引入的二次极小曲面逼近。求解的Euler方程用隐式时间后差离散,结合用Roe的近似Riemann解确定通量,并用LU-SGS算法分步计算,数值求解了单翼型或双翼型模拟的复杂绕流。  相似文献   

11.
应用PIV研究二维后向台阶起动涡流动结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广云  申功炘 《航空学报》1996,17(3):257-264
采用适合于低速水流的白光气泡 PIV技术以及氢泡时间线流动显示技术在水槽中对绕二维后向台阶的起动涡瞬时速度场、涡量场进行了定量测量和流谱观察。得到了起动涡涡量的最大值、总环量、涡的尺度及涡心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曲线 ;并观察到起动涡发展的 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三维水下爆炸气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鲁传敬 《航空学报》1996,17(1):90-93
在理想不可压势流假定下,采用高阶有限元离散边界积分方程求解水流场。假定泡内气体遵循等熵关系。用Euler-lagrange方法模拟气泡的演化。计算结果与球泡“精确解”及实验值比较,表明数学模型合理且三维数值方法精度高。计算给出气泡迁移、射流等重要动力学行为和物体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13.
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NTHETURBULENTCOHERENTSTRUCTURESOFLAMINARSEPARATIONFLOWOVERABACKWARDFACINGSTEPWangJinjun;LianQixiang...  相似文献   

14.
周民选  连淇祥 《航空学报》1991,12(6):217-222
 在用氢泡法观测凹半球降落伞模型的流场时,我们还用单分力应变天平对其进行了阻力测量。通过测量及理论分析,得出加速起动期间最大阻力F_(max)和附加质量引起的力F_a之比与无量纲参数U_(max)~2/ad之间的关系。此外,还研究了与最大阻力有联系的一些流动现象。该试验有助于深入了解降落伞的动稳定性与开伞动载方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凹半球降落伞模型在加速和定常流中的流场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北京航空学院水槽中,用氢泡法对绕凹半球模型流动进行了研究。模型前后流速分布是用氢泡时间线测量的,它与在起动开始时由无旋流理论估算值接近,但当起动旋涡变大以后,在尾流中流速差别变大。在模型后部诱导出较大的反流速席。所以由无旋估计的虚质量只在开始时是可用的,并且在起动涡变大时,虚质量应更大。 在定常流中,在模型前有时形成一个大旋涡,这个旋涡是非定常的并且可能引起侧向力和伞的非定常运动。模型上适当开孔可减小甚至消除此旋涡。  相似文献   

16.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NDERWATER EXPLOSION BUBBLE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3-DNUMERICALSIMULATIONOFUNDERWATEREXPLOSIONBUBBLELuChuanjing(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China,200030)Abstract:Thepro...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氢气泡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了壁面不同展向间距粗糙元对近壁湍流拟序结构的影响。实验中粗糙元布置在氢泡丝前,其间距按如下两种排列设置:粗糙元直径的0、1和3倍,等间距1、2和4cm;每种情况粗糙元直径均为2.3、4和6mm。基于平均流速和水力直径的流动雷诺数从14000到48000变化。实验观测了光滑壁面和粗糙元壁面的近壁湍流拟序结构条带特征。发现:对于两种不同排列,相同雷诺数和相同粗糙元间距条件下条带有量纲间距均随着粗糙元直径增大而减小,条带有量纲高度均随粗糙元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相同雷诺数和相同直径粗糙元条件下条带有量纲间距均随着展向间距增大而增大,条带有量纲高度均随展向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粗糙元壁面湍流条带有量纲间距均比光滑壁面小,条带有量纲高度均比光滑壁面大。研究结果对近壁湍流的流动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垂直管路内气液两相流实验化困难的问题,运用建模仿真的方法建立了竖直管路中弹状流气泡的运动模型,模拟了弹状氢气泡在垂直管路的上升过程,并对其运动速度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静置的竖直管道内,充分发展的弹状氢气泡的速度基本上以0.226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弹状氢气泡在流动液氢中运动时,其速度模型中的速度系数与流体的速度有关,当雷诺数从220上升到6400时,其系数的值从1.83下降到1.14;在未充分发展的弹状流系统中,气泡间距对气泡速度分布有着影响,其上升速度随着气泡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压气机叶片的带平台圆弧形前缘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宏志  徐力平 《推进技术》2003,24(6):532-536
带平台圆弧形前缘的研究是为了优化前缘形状,抑制前缘流动分离。研究中使用了数值模拟方法和氢气泡流动显示实验方法。对带平台圆弧形前缘设计参数做了定义,并讨论了参数选择的准则。此前缘特有的双吸力峰的强度远远弱于圆弧形前缘的单吸力峰。在不同攻角下,其削弱前缘吸力峰,抑制流动分离的效果不亚于椭圆形(长短轴比=2)前缘,而且对加工精度要求低,更适合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南向军  张蒙正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0):2479-2484
为了研究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自起动特性,针对一带前掠侧板的混压式二元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为4和3.5状态开展了风洞试验,利用反压系统实现了进气道的起动、不起动和自起动过程.分析试验结果可知,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为4和3.5状态均可自起动,但在来流马赫数为3.5,2°攻角状态不能自起动.当反压过大引起进气道不起动时,侧板根部均存在分离包、分离激波并引起溢流.从不起动状态进气道的流场结构看,该二元进气道的不起动属于软不起动,其机理不同于经典的自起动理论.但是试验结果表明,进气道的自起动马赫数仅略低于自起动理论值.当内压段入口马赫数低于2.5时,采用经典自起动理论估算自起动性能仍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