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天使长有洁白羽毛的双翼,可以自由地在天空飞翔,在我国的敦煌壁画中也有仙女飞天的场面.由此可见古代的人们对于自由翱翔于蓝天的向往了.自从本世纪初怀特兄弟发明飞机后,人类才真正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而我们知道,这一步源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贝劳利方程告诉人们飞机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飞行.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究竟是谁发明的?关于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问题,科技史所描述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但伽利略却否认这一点,他说是荷兰人首先发明的,这是怎么回事呢?1608年,荷兰有一位眼镜制造商,名字叫汉斯.利伯斯海,他的两个孩子很调皮,偶然一个机会,他们从店铺里拿来两片透镜,一前一后列队排放着,用眼睛张望后,发现远处教堂上的物体又大又近。汉斯得知后,  相似文献   

3.
发明生物演化论的达尔文(1809~1882),是科学史上的异数.除了他以外,很少有哪一位科学家能在身后一百多年,因为他的人品或理论,仍在公众论坛上兴起情绪性的辩论.  相似文献   

4.
1917年初,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后来颇令他后悔的文章.题目是<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探讨>.他在这篇文章中修正了自己在一年多前费尽心思才找到的重力方程式.他在1916年初曾经向好朋友艾伦费斯特说:"想象一下,当我发现一般性的坐标协变是可能的,而且方程式可以得到水星近日点正确的运动时是多么的喜悦,有好几天我兴奋得不能自己."  相似文献   

5.
秘鲁国立大学博物馆里有块石头,石头上刻着一个人像,根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个人像是在3万年前刻上去的。人像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穿着鞋,手里还拿着一个望远镜在观察天体。3万年前的人,怎么会织布、穿衣、戴帽、穿鞋呢?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他竟拿着望远镜在观察天体。而欧洲人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至今才300年的历史;在3万年前谁发明了望远镜呢?因此,国外有许多科学家认为,确有史前文化或史前文明后代衍生出新的文明。还有科学家认为,在“外星人说”尚未获得确凿证据之前,不妨换个思路来考虑问题,即外星人实际上是地球人!…  相似文献   

6.
方舟子 《飞碟探索》2010,(11):34-35
当时年仅25岁的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刚好在美国航海年历局,看到这封信受到了启发。他发明了一种利用光的干涉现象精密测量距离的仪器——干涉仪,  相似文献   

7.
U档案     
《飞碟探索》2014,(3):31-31
备注:我驾驶私人飞机从马拉开波飞往卡拉卡斯,我的朋友用他的手机为我拍了这张照片。拍完之后才发现,照片里有个不明飞行物。当他把照片给我看时,我才想起在拍照时收到了干扰信号。  相似文献   

8.
熟练的船长在他们的航位推算上可能非常精确,这就是为什么对这样的船长的需求量总是很大的原因.然而,即使最好的船长,也难以保证他的船不遭到风暴的袭击而在不知方向不知速度的情况下行驶.等到风平浪静的时候,那艘船可能已经在海上完全迷航了.直到17世纪中叶,人们才造出精确的时钟在船上使用,有了时钟,船只才不再迷航.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只知道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不知道这部著作还蕴含着许多重要的现代生物学思想。例如,虽然还要过许多年"生态学"一词才由德国生物学家海格尔发明,但是在《物种起源》的第三章,为了说明"自然等级相去甚远的植物和动物  相似文献   

10.
日月 《太空探索》2006,(2):40-41
1609年5月,正在威尼斯作学术访问的伽利略偶然间听到一则消息:荷兰有人发明了一种能望见远景的“幻镜”,这使他怦然心动,他很快找了个借口匆匆结束行程,回到大学,一头钻进了实验室……不到3个月的时间,这位45岁的教授已经仿造出了两架仪器,更不同寻常的是,他不光是把它们当作文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初,一位名叫汉斯&#183;利比史的荷兰磨镜工人偶然发现,通过两个放在同一条线上的透镜望去,远处的景物看上去近了许多。于是,他把透镜装进一个直筒,从此发明了望远镜。后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他设计的望远镜对准头顶的夜空,惊奇地看到了月球的环形山。  相似文献   

12.
万里安联合会创始人之一的爱德华·金兹顿曾针对自己的同事卢塞尔·万里安说过这样的话:“他有许多种思维方式,逻辑只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实所有的大发明家,所有真正有成果的科学家都是这样。作为科学家,至少需要三种思维方式,即好奇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日月 《太空探索》2006,(10):56-57
在我国盛唐时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天文学家一行。一行是一位高僧,本名张遂。他家原是书香门第,祖父张公谨是颇受唐太宗器重的名将,但就在他2岁时,武则天执政,对旧功臣进行了无情的打击,他家也就跌入了生活的低谷,靠亲友的接济才长大成人。但张遂自小就才智过人,他读书时勤于思考,并与自然界中的现象相对照,因而进步神速。还在少年时期,就能在很短的几天时间内,读通了内容极为深奥、连成人也不易弄懂的《太玄经》,有人因此惊称他是“颜回再世”。盛名之下,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极想把他笼络在自己翼下,正是为了逃避武三思的纠缠,他才逃到嵩山…  相似文献   

14.
茫茫大海,点点白帆,一叶扁舟既然可以往来于天涯海角,那么,浩瀚宇宙,耿耿银河,是否也可以乘帆船横渡呢?众所周知,江河湖海里的帆船曾是我们人类的重要水上交通和运输工具,由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这种较为古老原始的帆船才逐渐退伍了,慢慢让位于动力船.可是,航天科学家受帆船启发而设计了太阳帆船.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帆船安上了翅膀,它不久的将来就要星海扬帆,展翅飞翔在太空了.  相似文献   

15.
未来科技的曙光杨敏编加速度是这样一种现象:一辆方程式赛车在不到10秒种内从零加速到每小时275公里;一艘航天飞机在发射后仅8分钟内加速至绕地轨道运行速度每小时28万公里。但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加速度是科技发展的步伐。人类经过200多万年才发明了车轮,...  相似文献   

16.
自从有了太空飞行,人们才有可能从几百公里之遥去欣赏地球的美景.从太空观察地球能看到哪些壮观的景象呢?还是让我们听听宇航员的描述吧.前苏联宇航员沙塔洛夫乘坐“联盟4号”飞船飞上了离地球200公里的太空.他说:“我所看到的地球山脉和大型的地球仪一样,在我的下方飘过一个个国家,与地球仪上不同之处是看不见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他还说了自己的感受:“地球显得不像我童年时代所想象的那样巨大了,至少不是无边无际的,只要用一个半小时就能围绕它飞一周.”  相似文献   

17.
梁晓鹏 《飞碟探索》2007,(10):12-14
1981年:北方领土 一天深夜,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儿从梦中醒来,看见明亮的光照进他的屋子.他感到自己迷迷糊糊地起了床,穿上衣服从窗口翻了出去.他想不起来发生了什么事,但他后来发现自己回到了被窝中.自此之后,便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相似文献   

18.
看看世界地图就会清楚:如果各块大陆能象玩大型的拼板游戏那样移动,非洲大陆凸出的那部分恰好妥贴地嵌到美洲大陆上.早在1912年,两块大陆的轮廓互相吻合这一点,启发一位德国的气象学家阿·威格纳去探索一种令人瞠目的理论.他认为,地球上的七大洲原先是连着的,是一大整块陆地,他把这个超大洲取名为“潘加埃”,意思是“总大陆”.它在满布着地滞性岩块的海上漂浮,历经了几亿年才漂散开来.威格纳的理论对现存和已绝迹的很多类动植物的分布现象,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理由.例如,不少南美的淡水鱼种在非洲有极类似的近支,而它们是不可能远渡重洋,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的.同样,在南美洲和非洲发现的野生猴子,也不像是在两地分别进化的.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为了开发月球,无论是在月球上探秘,还是期望有朝一日能在月球上生活,都必须要有足够的氧气.如果要想从地球上将氧气带上月球,那是很不实际的,为此,科学家们正在致力发明一种能利用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来获取氧气的方法.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明了一种“氧气发生器”,用这种装置可以在月球上制取氧气.为了制取氧气,“氧气发生器”使用从地球上带去的碳,这种碳可以由“氧气发生器”连续回收利用.将碳与月球土壤混在一起,然后在太阳炉中加热到800℃~1000℃,化合成一氧化碳,再将一氧化碳引入第  相似文献   

20.
尽管牛顿引力平方反比定律帮助天文学家成功地预测到海王星的存在,但直到19世纪末,牛顿定律仍然无法给出圆满的答案,而且在水星轨道上也发现了扰动。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才有了对这些不规则现象的解释。爱因斯坦因他的理论物理学著作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奖,对科学做出许多持久的贡献。在2008年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被命名为继牛顿之后的第二大科学巨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