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温加热条件下,由于聚四氟乙烯的热解,对烧蚀温度场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为了提高聚四氟乙烯烧蚀温度场计算精度,建立了聚四氟乙烯烧蚀温度场计算方法,对电弧风洞加热条件下聚四氟乙烯表面烧蚀热响应特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理论计算和试验测量结果对比表明:230~323℃升温区间内,随时间增长,温度逐渐升高,理论计算与试验测量结果变化趋势一致;323~680℃升温区间内,随时间增长,试验测量温度逐渐升高,理论计算温度为定值,理论计算与试验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偏差;680~390℃降温区间内,随时间增长,温度降低,理论计算高于试验测量值,这与理论计算烧蚀量存在偏差有关。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烧蚀温度场计算方法,可以有效模拟高温加热条件下聚四氟乙烯热响应特性,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时,为保证装药形状完整性,尺寸精确,脱模顺利,所用的芯模、工装等需要涂上脱模剂才能使用。聚四氟乙烯涂膜是继地腊和硅橡胶之后的新型脱模剂。涂装后的芯模、工装等具有表面光滑、涂层厚度均匀、使用寿命长久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脱模剂。  相似文献   

3.
聚四氟乙烯透波罩软模成型工艺及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聚四氟乙烯电性能、耐老化性能和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适用于制备战术导弹雷达天线罩。研制的软模成型法采用橡胶类材料作为传压介质,使聚四氟乙烯模压制品具有液体等压成型的效果,成型制品质地均匀,尺寸稳定性好,可避免出现微裂纹和微变形,成型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成型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且不需要液体等压成型所需的高压设备和液体传压介质,具有简便、快捷、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成果简介     
1新材料新工艺在雷达高频传输电路中的应用本成果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研制搜索雷达高频接收机中S波段集成化的带状线路组件。利用国产双面免水胶纸,代替胶接方法实现装夹,从而完成聚四氟乙烯坯板大面积、复杂几何形状的加工。聚四氟乙烯稳定性最佳,在不变性的情况下要...  相似文献   

5.
浪涌吸收器     
本成果是国内首次应用于数控机伺服系统作为吸收瞬态峰值电压的组合式过压保护器件。它具有通流量大,制限电压低,响应速度快,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该浪涌吸收器由多外敏感单元、高阻值无机保护层、阻燃性有机灌封树脂、聚四氟乙烯底座、ABS外壳等五部分组成。器件通过敏感单元的晶界隧道效应形成的y一,特性曲线来吸收外界侵入的电涌电流,完成其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6.
铝合金聚四氟乙烯复合涂膜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新的复合固体润膜技术,即利用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技术与固体润滑剂聚四氟乙烯复合,从而形成铝合金聚四氟乙烯复合涂膜。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原理和工艺,该复合涂膜具有自润滑减磨性能以及国内开发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评述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基材表面金属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纳米氧化锌改性聚四氟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纳米氧化锌为填充剂,通过乳液共混方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实验确定了较理想的复合工艺,能够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多项性能。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了纳米氧化锌颗粒的粒度分布,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性能随增强体加入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纳米氧化锌改性聚四氟乙烯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讨论聚四氟乙烯的加工特性,分析其加工中受切削力和温度的影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及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新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对含氟材料的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氟橡胶,氟涂料,氟塑料金属自润滑材料,新型膨化聚四氟乙烯的性能特点及在国内外飞机上的应用概况。由于高分子材料经氟化改性后会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员在设计某些有特殊功能要求的结构时,可以重点考虑上述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金属氟塑料衬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 《飞机设计》2004,(2):71-74
聚四氟乙烯金属带材具有极高承载和超长使用寿命等特点,因此,在飞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以满足高、低温,高负荷,长寿命等苛刻条件下对润滑材料的要求。本文介绍了这种材料的研制过程,并提出了材料的验证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聚四氟乙烯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为2.1,损耗角正切值为3×10-4~4×10-4(10GHz),体积电阻高达1016Ω(高温下)。此外,聚四氟乙烯还具有独特的化学惰性、高温稳定性和最低的表面能(在固体中)。由于它的低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3.
使用叔丁基锂(t-BuLi)与乙二胺(EDA)的混合溶液活化聚四氟乙烯(PTFE),并在活化的PTFE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使用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活化与接枝后的PTFE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工艺成功将GMA接枝到PTFE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接枝表面,使用TGA法测定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达到5.83%。最后研究了接枝反应时间和温度对PTFE-g-GMA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反应时间超过8h后基本恒定;在70℃反应时接枝率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前言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需采用氟塑料作印刷线路底版材料,为此我们开展了聚四氟乙烯电镀铜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实验室试验证明,用钠—萘络合剂浸蚀,再进行化学镀、电镀能获得均匀细致、外观良好的铜层,结合力等于或大于800克/厘米。经热冲击、耐蚀性、可焊性等试验证明,能达到原设计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本文对聚四氟乙烯电镀的实验研究工作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Fs—46为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又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由于在其四氟乙烯的分子链上引入了共聚单元——六氟丙烯链节,因而显著地降低了它们的熔点和熔体粘度,改善了加工性能,使Fs—46能进行熔融加工,同时又保持了聚四氟乙烯原有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6.
聚四氟乙烯是航天器上常用的一种聚合物材料。在空间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设备中 ,对这种材料开展了真空紫外辐射、真空紫外辐射与原子氧复合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结和分析了试验前后试样外观、质量、光学参数和表面成分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并对真空紫外辐射及其与原子氧复合作用的过程和反应机理做了初步的分析。得出结论 :真空紫外辐射作用下试样表面积累了碳而发生暗化 ,原子氧又将其漂白 ,这两种因素的复合作用 ,可能会使Teflon材料产生更为严重的剥蚀。  相似文献   

17.
聚四氟乙烯软管内管在多次使用后发生渗漏.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渗漏软管及复现试验软管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软管内表面存在制造工艺缺陷,在多次使用过程中在较高的油压作用下缺陷处沿厚度方向发生低周疲劳扩展,局部区域形成穿透损伤,导致软管发生渗漏.  相似文献   

18.
航空航天部七○三所在1989年开发了一种新型有机氟涂料。这种新型有机氟涂料采用了新的底漆工艺,可以在多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基面上喷涂,其涂层比聚四氟乙烯涂层致密、光亮、坚韧,与基材的附着力强,同时还具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的所有优良性能,如优良的化学稳定性、防水、防油、防腐蚀;优良的热性能,能在-180℃~260℃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优良的耐磨性、不粘性及优良的电性能等。涂层厚度可以在几十μm到几百μm范围内选  相似文献   

19.
对高硅氧玻璃纤维布增强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含胶量、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及环境湿度等多种因素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硅氧玻璃纤维布增强聚;上氟乙烯复合材料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其介电常数在2.90 ̄3.30的范围内变化,其中环境湿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新材料新工艺在雷达高频传输电路中的应用等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新材料新工艺在雷达高频传输电路中的应用 本成果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研制搜索雷达高频接收机中S波段集成化的带状线路组件. 利用国产双面免水胶纸,代替胶接方法实现装夹,从而完成聚四氟乙烯坯板大面积、复杂几何形状的加工.聚四氟乙烯稳定性最佳,在不变性的情况下要把它和金属牢固地粘结在一起,至今仍是一项工艺难题.胶接工艺需加热固化,工艺过程比较繁琐,粘结牢度也不理想 ,采用胶纸粘结,工艺简单易行,粘结牢度优于胶接,完全满足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