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漠火球录     
1998年9月底,我陪同几位院士前往巴丹吉林沙漠考察。10月5日,某试验基地晚上为前来考察的杨士中院士过了生日,院士们都十分感动。席间,著名无人驾驶飞机专家、空军专业技术少将赵煦,向我讲述了他在沙漠机场亲眼目睹UFO的事。1998年8月6日晚,赵煦正领导科研试验。当时飞机准备从跑道南向北起飞,就在这时,突然从跑道北头一上一下两个巨大火团从天而降。“当时在场的人都感到这两团火就要烧过来了,纷纷下意识地躲避。”赵煦头脑冷静,马上招呼塔台上的人下来拍摄。当摄像的人跌跌撞撞下来后,这两团火球又腾空而起,…  相似文献   

2.
读过一篇文章《天边飘来的彩云》,记叙的是我国第一个卫星降落伞系统的诞生经过,作者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林华宝。洋洋洒洒的字里行间,他把那张只有几位研制者见过的卫星回收用降落伞,写得神奇而美丽,他把自己的心血涂抹在那张伞上,让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23日,当北京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征召志愿人士前往什肃寻找不明物体残骸时,王思潮先生已经结束了他在兰州的考察,正在南下的列车上像以往出现UFO现象一样,这位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的名字多次往各种媒体上出现,阐发自己的真知灼见(本刊2005年第1、2期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4.
因为他留过洋,满腹书华,又因为他姓杨,人们都叫他杨先生。他的学生这样叫,他的同事朋友也都这样叫。人们都觉着这样比叫什么“长”、什么“总”、什么院士要好听,透着心里头的敬佩,他叫杨嘉墀。  相似文献   

5.
乍一看,陈敬熊先生令我感到惊奇。 依常人的眼光看来,老教授、老院士们大都智慧而深沉,一言一笑,一行一止,从神采到装束都透着权威的光环和威仪,但77岁的工程院院士陈敬熊显然并不合此辙。 仅用平易近人还不足以形容性格开朗、喜欢讲话的陈敬熊院士。初一看,他就不是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人。他喜欢谈论时事,见到笔  相似文献   

6.
易林 《太空探索》2012,(1):26-27
张履谦(1926-),湖南长沙人。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雷达、电子对抗与航天技术开创者之一高且瘦,头顶华发,精神矍铄,面容含笑,这是张履谦院士给人的第一印象。多次为了青少年科普的事拜访张老,挤占他早已安排得满满的时间。可是,即便张老脸露倦容,每次还是都亲切接待,毫不怠慢。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人们都盼望有朝一日能上太空去旅行。这一天终于即将到来了,美国富豪丹尼斯·蒂托目前正在俄罗斯航天城进行太空飞行的训练,他很可能在 2001年进入太空,前往太空站旅游。如果此行成功,他将成为太空旅游的第一人。  漫长的太空梦想  现年 60岁的蒂托出生在一个蓝领阶层的意大利移民家庭里,他是几个孩子中的老大。尽管家境贫寒,但这并不妨碍他跟其他孩子一样做有一天能遨游太空的梦想,特别是在 1957年目睹了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之后。因此,在上大学时他选择了航天工程专业。 1964年他进入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  相似文献   

8.
2004年岁末,中国第二批维和部队中的医疗、运输分队166名官兵,飞赴利比里亚;2005年初,运输分队的另177名官兵,也前往维和任务区。这是中国政府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对首批赴利比里亚中国维和部队进行的轮换。  相似文献   

9.
航天简讯     
刘克嘉教授被接纳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去年,我国又有~名航天工作者被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接纳为通讯院士,他是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刘克嘉教授。这样,到目前为止我国(不含台湾)已有32个人被接纳为IAA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授予的院士级别分三级,荣誉院士为最高一级,其次是院士,再次是通讯院士。院士按专业分有四类,即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截至到去年底,IAA已有974名院士,他们分别来自51个国家。到1990年时,IAA准备选举院士达到1000名。 (庞之浩)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古埃及学家都会收到陌生人的来信。有些人自称是法老王转世;有些人想要前往埃及旅游,先写信询问金字塔里面传说的“神水”喝了是否真具有神效。  相似文献   

11.
《飞碟探索》2008,(12):5-5
现年77岁的埃德加·米切尔曾执行过“阿波罗14”号登月任务,当时他主要负责驾驶飞船的登月舱。埃德加·米切尔说,以他在NASA多年的工作生涯,他清楚地知道外星人曾多次派遣不明飞行物来到地球;并试图与人类取得联系,但所有的这些事实都无一例外地被政府掩盖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C档案     
这是6月24日我和几位朋友在平凉崆洞山的峰顶拍照时拍到的!当时天气情况非常好,我们上到山顶时已经很热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不是气球艇,因为我们当时在天空中没有看到此类东西;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太空》2011,(10):21-21
最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保华院长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在2011年9月3日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日活动的当天,杨保华院长接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Jean Michel Contant)颁发的院士证书。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日活动由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举办,出席这次活动的有康坦秘书长和来自美、俄、法、日、中等国的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与中国共产党同龄。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希季。2021年7月26日,将迎来他的100岁生日。王希季院士是我国空间技术专家,空间事业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并发射成功;他提出了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研制,最终成功将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他负责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设计,并首发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仅有的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他更是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提出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河水赐与的礼物(四)——古埃及文明探秘○晨飞编译在众多的小神中还有几位仍值得一提:阿努毕斯是其中的一位。这位长着胡狼头的提斯和塞诺波里斯之神与奥西里斯一样,享有西方(亡者世界)和西方亡灵王子的头衔,他也是神界的薰香者,他很可能就是被下埃及的奥西里斯所...  相似文献   

16.
康尔 《飞碟探索》2009,(10):31-31
1967年7月3日,美国,罗德岛州,坎伯兰。 约瑟夫·L费里耶尔前往东文索基特对那里周围地区有不明飞行物的报告进行调查,发现一个巨大的、雪茄形状的物体在天空中盘旋。在给这个物体拍了4张照片后,他发现。从这个较大的物体中飞出了一个较小的、圆盘状的物体。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载人航天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出生于1932年,年幼时家境贫寒,几位哥哥姐姐都不曾读书,唯独他在大哥的帮助下幸运地上了学。然而,万事开头难。王永志的启蒙小学离家相当远,往返路程将近8公里,道路不仅蜿蜒曲折,十分难走,而且还要经过一条小河,可是,他却丝毫没有退缩。为求学,7岁的他就开始长途跋涉,早出晚归。乡间地头,映着他勤奋的身影。上了中学,王永志的求学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15日,在中国航天科工四院"陈德仁科技奖"设立暨捐赠仪式现场,当年近八旬的徐瑞芝老人遵照我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陈德仁院士的遗愿,将50万元捐赠款亲手交到四院院长潘旭东手中的时候,现场所有的人都肃然起立,掌声久久不息.此时距陈德仁院士离别他所珍爱的航天事业将近一周年,作为陈老的伴侣和生命中最亲密的人,徐瑞芝老人落下了欣慰的泪水,她喃喃地念道:"感谢四院,感谢四院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正也许你不知道,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不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民国"最强爸爸",他为新中国培养出了三位院士。其中,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是梁启超钟爱的小儿子,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而努力奋斗。"爱国"是梁思礼从梁启超那里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这颗"祖传"的爱国心促使梁思礼在1949年9月,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驶向新中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开启了报效祖国的旅程。上世纪50年代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中国航天事业艰难起步,梁思礼面临的是导弹研制的窘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10,(8):4-4
6月7日~10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多名院士齐聚一堂,就如何依靠科技力量大幅度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