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飞机进近着陆电磁环境建模与辐射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机场终端区电磁、地形和地物在拓扑、物理和语义上的异构性导致进近着陆电磁环境构成机理复杂,很难用单尺度解析模型表征电磁环境的本质属性.在分析终端区多要素层次构成机理和关联耦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层融合的进近着陆电磁环境模型架构.综合采用矩量法和射线追踪法模拟台站辐射特性和地空电波传播模式,建立进近着陆区域电磁辐射强度量化表征与空间分布计算模型,有效降低了场边界特性不规则时空变化带来的电波预测误差.结合某机场地形和航向台数据,对终端区主航道和余隙航道的电磁辐射强度和覆盖范围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本建模与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试验精度,减小电磁兼容(EMC)半电波暗室中被试品(EUT)的电磁辐射发射试验点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试验点位对半电波暗室典型谐振频率电磁信号辐射发射的影响规律。采用几何光学、一致性绕射理论和多路径效应算法对不同试验点位,暗室典型谐振频率电磁信号的传输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剔除直射场强影响,综合考虑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反射、折射、绕射和多径等电磁传播效应,给出了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将数学传播模型与剔除直射场影响的试验实测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为修正被试品在暗室内不同点位进行辐射发射试验的测试结果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被试品电磁辐射发射试验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3.
<正> 卫星天线及星上无线系统检测常要求一个无反射自由空间以模拟太空环境。为此近年来利用微波吸收材料建造了各种类型的电波吸收室。有关形成无反射自由空间的设计已有不少论述。在此就不予讨论了。除此之外,往往还要求置于无反射自由空间的待测天线和系统不应受到外界任何电磁场的干扰。同时出于保密和电磁相容性考虑也不允许无反射自由空间的待测电磁场有任何泄漏。再加上保护操作人员免遭强功率高频电磁场危害问题也日渐引起重视。诸如这类问题一般都需通过电磁屏蔽来解决。目前有关系统地讨论电波吸收室电磁屏蔽  相似文献   

4.
VLF电波渗透到卫星高度电离层传播的全波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斜向地磁场的影响将电离层设为多层水平分层各向异性有耗介质, 利用传播矩阵法求解全波方程, 进而研究分析VLF频段电离层反射系数随电波频率的变化, 电离层中两种特征极化波的折射和极化特性, 两特征波的电磁场水平分量以及坡印廷能流密度随传播高度的变化.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地—电离层波导中的垂直极化波比平行极化波易渗透进入电离层; 电离层中两种特征极化波可分为左旋和右旋圆极化波, 左旋分支由于D层强吸收作用表现为速衰减模, 而右旋分支表现为可传播模, 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的能量主要存储在磁场中; 电波频率越低, 其在电离层中的传播损耗越小. 由数值模拟结果发现, 卫星监测VLF频段的低频部分及更低频段的水平磁场变化对于发现地震电离层电磁前兆异常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由于空中大气介质的不均匀性使得电波传播速度减慢射线产生弯曲,从而产生折射误差。因此要提高无线电定位的精度,就必须进行电波折射修正。本文提出了电波折射误差快速算法及修正。  相似文献   

6.
无线电波水下接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电水下通信,已经成为一个人们关心的研究领域,分析了海面上地表波,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三种电波,入射海水后水下传播的情况;电波水下的传播特性;导出了有利于水下接收的天线形式和水下天线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偏远山区,利用喀斯特洼坑作为望远镜台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观测来自宇宙中遥远天体的微弱电磁信号,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易接收到来自望远镜自身设备及台址周边的电磁干扰。为此,要求台址电磁干扰水平极低。为实现科学观测目标,如何保持宁静的电磁环境是FAST科学产出的重要基础条件。开展研究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为切实保护FAST良好的电磁环境,设立以FAST台址为中心、半径30 km范围的电磁波宁静区是减弱干扰的首要步骤;其次,对望远镜自身及其周边的电子电气设备具有严格的电磁兼容要求,防止对望远镜产生干扰。通过有效的电磁兼容设计和电波环境保护措施,FAST台址电波环境目前良好稳定。随着贵州省特别是黔南州经济发展,FAST周边建设项目不断增加,针对与众多无线电通信业务和当地经济发展项目的协调问题,如何在科学需求和当地发展中实现平衡,是电磁波宁静区运行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8.
电离层Es电波传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大气折射的影响,对不同高度Es层条件下大圆路径传播距离与仰角的关系进行计算.基于电离层Es电子密度时空分布特点,建立高阶Es反射模型;运用高阶修正贝塞尔函数表示电离层Es电子密度扰动的自相关函数,综合考虑电离层Es各向异性结构的尺度关系,建立高阶Es散射模型.仿真计算Es层VHF斜入射传播衰减与频率、距离的关系.对于反射模型,Es层厚度越厚,电波衰减越大.对于散射模型,Es层不规则体水平尺度相同,垂直水平漂移的尺度越大,衰减越大;而垂直水平漂移的尺度相同,水平尺度越大,衰减越小.无论反射模型还是散射模型,f0Es越高,衰减越小;电波工作频率越高,衰减越大.对比建立的模型与VHF链路的测量结果,明确不同强度的电离层Es反射/散射机制,证明了建立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预测室内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情况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十射线模型,自主开发了一种改进射线跟踪模型算法。该模型方法对微波室内传播提供可视化场景模拟,实现了室内短距离无线电波的传播预测和电磁波场强可视化。在多种场景测试并与其他室内电波传输模型对比,结果显示经过校准的模型均方根误差降低至5.53,准确度更高,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室内环境中的信号接收功率。  相似文献   

10.
受限空间中的有效电波覆盖直接影响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对天线系统的布局优化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研究很少考虑本来就处于隧道中的天线参数对电波覆盖的影响.针对铁路隧道这种特殊的受限空间情况首先介绍了电波覆盖的研究方法和现状,然后利用射线追踪方法、波导模式方法和矢量抛物方程方法对电波覆盖进行了预估,针对笔形方向图的特征采用高斯方向图重点研究了不同的天线主瓣宽度、波束指向以及在隧道截面的位置对电波覆盖的影响,分析了沿隧道轴向不同区域内电波覆盖的不同特征,最后研究了受限空间中电波覆盖的三段式模型.本文的方法和模型可以为隧道内的天线选型及优化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种自冷却结构燃油泵滑动轴承润滑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低介质黏度和自冷却结构限制下的航空燃油泵滑动轴承润滑特性分布规律,基于油膜动压润滑流动的Reynolds方程和等效黏度润滑流动模型,以绝热流动为假设简化滑动轴承内部流动的能量积分方程,构建一种联合Reynolds方程和绝热流动能量积分方程的燃油泵滑动轴承热流动润滑流动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和有限差分法相结合的混合仿真方法,分别对不同的间隙比、偏心率、宽径比条件下的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油膜厚度、油膜温度、端泄漏量、摩擦阻力等润滑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CFD计算滑动轴承径向载荷精度优于4.0%;保持偏心率不变,油膜承载力随着间隙比的增加而单调下降,油膜厚度随着间隙比的增高而增加;保持间隙比不变,油膜的承载力随着偏心率的增大也逐渐增大,油膜厚度随着偏心率的增高而下降,而油膜温度与油膜厚度成反比,且随着偏心率的升高,油膜温度的峰值越来越明显;当偏心率、间隙比一定时,可通过增加宽径比提高滑动轴承的油膜承载力。因此在滑动轴承的设计中,需综合考虑油膜承载力、端泄漏量、油膜厚度和温升间的相互制约因素,合理地优化间隙比、宽径比和偏心率以提高滑动轴承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当前光学捷联基准解算精度高、低功耗、小型化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嵌入式导航计算机。对导航计算机(ENC)硬件设计进行了阐述,并重点研究了导航计算机信息处理模块(MPM)和数据采集通信模块(DCM)的协同使用,充分体现了DSP和FPGA联合使用的优点。其次,研究了基于主惯导航向和计程仪速度组合的Kalman滤波器设计,以解决长时间工作对系统精度的影响。最后,将该导航计算机实际应用于捷联基准中,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了导航计算机硬件方案的可行性和Kalman滤波器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基于FPGA和DSP双核的嵌入式导航计算机性能稳定,设计合理,满足光学捷联基准高精度、低功耗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讨论了制造科学与工程学科产生、形成、发展及其趋势,提出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可以划分为4个部分:制造基础理论、现代制造技术、新兴制造学科分支和制造技术工程应用,总结了该学科系统性、复杂性、交叉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并综合介绍了制造科学与工程学科当前的11个前沿和热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和其使命任务的多重性、多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空间信息网络及其体系结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研究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的需求。其次,结合空间信息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特征,建立了松耦合、兼容性、隔离性和可解构的可重组设计原则。同时,定义了管理中心(RMC)和资源中心(RRC)的内涵,分析了RMC和RRC的运行机制,从目标、拓扑、实体、数据、方案5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形式化的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并给出了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的实现算法流程。最后,以某反导作战活动为例进行了体系结构可组构设计的案例分析,基于STK平台进行可重组网络的仿真演示,着重展示和验证了可重组设计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平流层飞艇是一种新型的长航时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驻空高度高、驻空时间长、承载能力大、使用效费比高等特点,在对地观测及通信中继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该飞行器系统十分复杂,技术与设计实现难度大,总体设计需要考虑的基础问题及解决方案尚不完全明晰。根据平流层大气风场、温度和压力的基础特征,考虑平流层环境对平流层飞艇总体设计的影响,根据空气动力学与热力学基本理论,分析平流层飞艇的显著特征及与常规低空飞艇的区别,研究这些基础问题对平流层飞艇总体设计的影响,为平流层飞艇技术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human exploration of space is one of the great voyages of discovery in human history. For over forty years space exploration, human have gotten more profound knowledge about outer space and life phenomena, ranging from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zing space to adapting and utilizing space. With these development, space medicine that aimed at studying effect of space environment on human health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health and effective working of human in space exploration,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improved and matured.The contents of research will develop from the early phenomena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space environment on human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nd the effect defini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changes of cell, molecule, and gene, from the passive adaptation for space environment to taking the initiativ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health and effective working of astronauts during space flight.Space practices in the past forty years have confirmed that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have been found for organism exposed to space flight. These changes include cardiovascular dysfunction, bone loss,muscle atrophy, decline of immune function, endocrine function disorder and space motion sickness. In recent years,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these changes, especially the effects of space environment on cell, molecule and its gene expression. With the demand of China's manned space engineering task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 series of studies on medical problem caused by space environment have been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17.
基于Agent与元胞自动机的无人机集群混合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有序的集群控制方式是集群顺利完成作战任务的前提。针对无人机集群控制问题,结合集中式与分布式2种控制方式,提出基于Agent与元胞自动机的集群混合式控制。从无人机集群作战流程出发构建了无人机集群控制体系框架、通信拓扑结构及集群控制规则,将集群个体由上至下分为中心长机、小组长机、个体无人机3个层次,高层级对低层级采用自上而下的集中式控制,同层级采用自下而上的分布式控制。在此基础上,利用Agent模型的层次性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同质性,设计了基于Agent与元胞自动机的集群混合式控制模型,实现2种控制方式有效结合,元胞自动机模型实现集群基本的聚合、分离、速度一致规则,Agent模型实现不同层级个体间的协同交互规则。在编队集结与保持任务背景下,对分布式、集中式与混合式3种控制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式控制的集群在编队可控性、跟随性、一致性以及降低通信负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验证了混合式集群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空间多体系统轨道姿态及机械臂一体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在轨服务等新型任务对航天器快速机动能力的大幅提高,研究了卫星基座和机械臂构成的空间多体系统的轨道、姿态和机械臂的一体化控制设计问题。首先,建立了空间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退步控制思想,设计了卫星基座、姿态与机械臂一体化控制器,并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由于利用了空间多体系统的所有自由度,相比传统的基座停控或只控制基座姿态而轨道停轨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适应能力,可同时实现空间大范围的轨道转移、姿态机动,同时利用机械臂对目标进行精确操作控制。通过建立完整的空间多体系统仿真模型,对控制器进行仿真,达到了同时进行轨道、姿态及机械臂末端机动的控制目的,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简要综述西方科技强国的态势感知概念、态势感知系统研发现状与应用、主要研发计划,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分析中国发展态势感知技术的迫切性与突破点.提供解决方案,介绍科研课题"微纳仿生空间态势感知器"中的态势感知概念、包括需求分析、模型设计、概要设计、应用设计的系统顶层设计内容.态势是指生物或系统对其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印象",包括自身状况和变化趋势、外部环境呈现出的某种状态和形势、发展趋势等.具有类似生物感知能力的态势感知器需要对自身状况、外界环境的多种物理量进行综合监测,其目的在于获取自身和环境的全面的、系统的信息.应用成熟的微纳米技术成果,以仿生学为主要理论导引,采用快速原型法设计开发基于微纳米技术和仿生学的态势感知器,可以广泛应用在太空、军事、环境保护、工业、消费电子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半球谐振陀螺是一种新型的固态波动陀螺,具有精度高、体积小、寿命长、功耗低等优点。谐振子的品质因数高低和不平衡质量大小直接决定了半球谐振陀螺的性能,因此,不平衡质量的辨识和调平是提高谐振陀螺性能的关键。首先,介绍了六种不同的刚性轴方位和不平衡质量辨识方法和系统,分析对比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其次,对谐振子的调平理论进行了归纳,进而对机械调平、化学调平、激光调平和离子束调平的研究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最后对半球谐振陀螺调平技术的发展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