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有一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绕着比邻星公转。由于其与母星的距离十分合适,所以该行星上很可能存在液态水。科学家近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这一发现,实现了科幻小说作家长久以来的梦想:这是一个潜在的可居住的世界,与地球的距离也很近,足以让人类发送他们的第一个星际航天器。  相似文献   

2.
“先驱者10号”在茫茫太空中遨游了25年后仍在向地面发回信息。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空间考察器中飞行时间最长和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际探测器。 “先驱者10号”探测器是美国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系列,从1958  相似文献   

3.
"旅行者"2号的发现"旅行者"2号是美国航宇局于1977年8月20日发射的无人星际探测器。它依次拜访了木星、土星和天王星,1989年8月25日到达海王星附近,对被4850千米厚的云层覆盖的海王星进行了考察。"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飞行期间,不断地将大量星际信息发回到地球,由此扩大了人类对星际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正>《流浪地球》中,人类要带着地球飞往哪里呢?当然是越近的地方越好了。我们知道,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只有4.2光年。当然,4.2光年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巨大的空间尺度了,要知道1光年大约等于9.5万亿公里。目前,飞往外太空的最快探测器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2005,(3):19
美国航宇局将用3亿美元开展一项行星际激光通信试验,以便科学家能通过激光与远在火星的探测器实现通信。对于想“下载”行星轨道器和着陆器等探测器采集的大量图像和其它数据的科学家来说,这项技术将能大大提高探测器可靠地发回地球的信息量。试验所用的激光器将以近1O倍于任何现有行星际无线电通信链路的速度发送数据。  相似文献   

6.
李鉴 《太空探索》2012,(2):38-41
2011年将近尾声的时候,迄今为止人类飞得最远的空间探测器——美国航宇局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再次带来有关太阳系边疆的最新消息。传回的信号表明,它已经进入了太阳系和星际空间的交会区——太阳风层顶(heliopause),在那里,从太阳向外流  相似文献   

7.
天上深渊     
李兴春 《飞碟探索》2008,(10):16-17
月亮是地球的门槛,只有迈出门槛,到太阳系更远的地方去,到银河系更远的地方去,登陆其他行星和小行星,人类才算真正地离家远行了。这就是继地球大气层飞行和近地太空飞行之后的下一步:行星际航行和恒星际航行。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7日,包括地球轨道卫星和星际探测器在内的十余个人造航天器,都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系外的一次超级伽玛射线爆发事件。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观测到的最剧烈的一次伽玛射线暴,堪称百年难遇的天文奇观。假如这次爆发离我们只有10光年,地球上空的大气臭氧层就会被完全破坏,我们的星球将赤裸地暴露在各种射线之下,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将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9.
正比邻星b是一颗大小与地球相似、位于其主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带给了人们很大的有关外星生命的期望。但最新的研究显示,比邻星b或许不能维持它的大气层,使地表暴露在有害的恒星辐射之中,从而降低了其宜居性。比邻星b是我们已知离太阳系最近的邻居,距离太阳系仅4光年之遥。然而,由于我们  相似文献   

10.
星际旅行包括行星际航行和恒星际航行。人类已经实现了在太阳系内的不载人行星际旅行,要实现恒星际航行,人类还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羽子 《国际太空》2011,(1):23-25
星尘号探测器任务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一项行星际探测任务,也是第1项收集彗星尘埃并将样品带回地球的采样返回任务,其主要目的是研究怀尔德-2彗星及其彗发的组成。该探测器于1999年2月7日发射,经过4.6×109km的飞行之后,返回舱于2006年1月15日在地球着陆。星尘号探测器在7年的航行期间,共环绕太阳飞行3次。飞向彗星的途中,星尘号的气溶胶收集器在2次绕太阳飞行期间收集了星际尘埃(2000年2-5月和2002年8-12月)。2004年1月2日,星尘号在距怀尔德-2彗星240km处飞过,收集了彗发的尘埃样品,并拍摄了冰彗核的详细照片。此外,星尘号还于2002年11月2日在距离小行星安妮法兰克(小行星5535)3300km处越过,并拍摄了照片。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60年,人类就开始了火星探测活动,截至2003年12月底已经发射了30多个火星探测器.其中成功的却不到一半。但人类探测火星的信念没有动摇。2003年8月27日,火星运行到6万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人类从2003年6月~7月不到40天的  相似文献   

13.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便去征服整个太阳系。” 1903年,留下这句传世名言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利用喷气装置研究宇宙空间》的专著。这部著作从理论上奠定了星际航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行星借力技术是减小星际探测任务发射能量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行星借力模型不能保证探测器借力前后的速度矢量转角达到理想要求。为此,进行了行星借力建模,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探测器飞出借力天体影响球的双曲线超速矢量。针对轨道设计参数的强耦合性,提出了一种全局-局部混合搜索算法,并对地球-金星-地球-火星-木星转移轨道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轨道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表明该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多次行星借力轨道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5.
深空探测是指对太阳系内除地球之外的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的探测,以及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探测。行星际互联网(IPN)作为一种通用的空间信息网络架构,旨在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科学数据传递的通信服务及探测器和深空轨道器的导航服务。首先给出了深空探测和行星际互联网的概念,介绍了深空探测的发展现状,然后对行星际互联网体系架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给出了行星际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北辰 《飞碟探索》2003,(2):35-37
广泛存在的星际分子1963年,由于射电望远镜的使用,人们开始陆续发现遥远的星际云中含有一些星际分子。此后,对星际分子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星际分子也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上的四大发现之一。那个时候,天文学家谈论星际分子成了一种时髦。这些星际分子种类繁多,在空间的各个方向都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主要分布在银河系的旋臂中。在众多的星际分子云中,人们研究最多的是人马座B2和猎户座A,已发现的绝大多数分子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人马座B2被称为星际分子的宝库。现在,已发现的星际分子多达100多种,主要有OH、H…  相似文献   

17.
1引言构成太阳系的大多数元素都经历过恒星演化过程,但3种轻元素Li,Be和B极为脆弱,在绝大多数恒星内部的高温、高密度和剧烈变动的条件下,很快就会分解.太阳系的早期阶段,太阳星云可能是由大爆炸产生的1H、2H、3He、4He和7Li及附近超新星爆发产生的C、N、O等构成[1],而6Li、Be、B是以后由宇宙射线粒子轰击附近星际和行星际的C、N、O等的核产生[2].因为Li的同位素丰度的一部分是由大爆炸生成,一部分是由宇宙射线与星际介质核反应产生,因此它的丰度与宇宙射线暴露时间有关.1991年,文献间报导过在行星际尘粒中发现Li、Be和…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9月5日是人类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成功发射升空飞行40周年的日子,它是历史上飞行距离最远、最长寿的航天器,尽管已经距离地球很远,它每天仍与美国宇航局联系,继续探索着人类未知的深空。"孪生兄弟"旅行者1号和2号为了探测太阳系的行星和观测太阳以及更远的深空,美国宇航局先后于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6日,分别发射了先驱者10号和11号探测器。又于1977年8月20日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射电望远镜。科学家早已发现星际空间存在着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在恒星之间分布着的星际物质(如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各种各样的星际云等)中,也存在着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和物质,如氢、碳、氧、磷、铁和水等等。  相似文献   

20.
卢波 《国际太空》2016,(2):17-21
12015年空间探测成果概述 美国"新视野"探测器近距离飞越冥王星 2015年7月14日,美国"新视野"历经9年多、4.8×109km的深空飞行,首次近距离飞越了位于柯伊伯带的冥王星,最近距离约12472km,从而完成了太阳系除地球外原八大行星的探测,标志着人类行星际观测第一阶段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