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意大利出生的美国科学家里卡多·贾科尼,以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这两项成果中的一项是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在“探测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迎来了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另一项是贾科尼在“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为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捕捉来自宇宙的中微子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曾经说过:“在世的人们即已看到中微子假说的胜利,也许永远不能…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中微子探测的隐蔽环境载体运动状态确定方法.中微子是一种质量极小、仅参与弱相互作用的微观粒子,恒星发光、核反应堆发电等物理过程都会产生大量中微子.利用中微子传输信号的优势在于中微子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行进路径上的天体.中微子信号源可作为导航信标,为隐蔽环境中的载体提供定姿和定位信息.分别设计了基于太阳等天然中微子信标的姿态确定方法和基于核电站等人造中微子信标的导航定位方法,上述方法的提出,有助于解决传统天文导航(CNS)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信号拒止环境中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一组由日本和美国联合组成的物理学家,经过两年研究,发现了中微子有质量和能够震动的证据。 中微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科学家一直以为它没有质量。它极难被侦察,研究者利用一个装满 5万吨净化水的大水缸,观察那些在穿透地球时通过水缸的中微子。中微子是以电子、介子和中子形态出现的。研究者发现,“电子-中微子”的数目相当稳定,但“介子-中微子”的数目却明显较少。这发现证明,一部分的“介子-中微子”消失后,会转变成另一个状态,如中微子。科学家的证据是一些中微子在穿透物质时发生震动。根据物理学理论,任何会震动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晓东 《飞碟探索》2011,(5):45-45
6.中微子 中微子是电中性的,实际上是无质量的基本粒子,它们可以不受阻碍地穿过数千米的铅。这些幽灵般的粒子来自于恒星内部的燃烧,包括壮年恒星以及死亡恒星的超新星爆炸。中微子探测器被深埋在地下以及海洋中,或者置于大块的冰中,冰块是被称为冰立方的中微子探测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中,中微子共有三种形态: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陶子中微子。它们虽然同属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但因其极难探测,成为物理学界的“宇宙幽灵”。中微子的质量极其微小,几乎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但其总量又异常巨大,据说甚至比全部显物质量的总和还要大。  相似文献   

6.
探索宇宙的奥秘,预测宇宙的未来,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两项重大成果。瑞典皇家科学院于去年10月8日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  相似文献   

7.
74中微子有质量吗?75迄今是否已探测到中微子?W.泡利在1931年首次推测存在中微子以后,科学家们虽然一时没有捕获到它,但却从理论上推算到它的许多性质。在b衰变事件中,电子常常会带走几乎所有的能量,这意味着中微子能够以能量为零的形式存在。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能等效原理  相似文献   

8.
文德 《飞碟探索》2003,(1):39-40
美国《科学》杂志评选1998年世界十大科学进展,其中一项是中微子有质量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可能推翻某些物理学定律,其结果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是否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粒子理论?中微子是否是形成宇宙大部分质量的“暗物质”的一部分?在烦恼着宇宙论学者的众多难题中,最令他们苦恼的问题就是:宇宙的最终命运会怎样?是一直膨胀上去最后稳定下来呢,还是收缩成一个灾难性的火球而告终?答案取决于宇宙中物质的总量,也就是引力的大小。如果引力不够大,宇宙会无限制地膨胀下去;反之,如果引力过大,宇宙会以一种天体物理学家称为“大坍…  相似文献   

9.
李墨林 《飞碟探索》2009,(10):52-53
本文所阐述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膨胀模式。相信读者在看完之后,会对宇宙产生一种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说明,由于中微子在本文中唱主角,所以这里首先介绍一下它的身世与特点,以便加深我们对它的整体印像。  相似文献   

10.
WMAP新发现     
《飞碟探索》2008,(4):5-5
在2008年3月7日,NASA发布报道称,科学家对美国WMAP近5年的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了有关宇宙中微子、宇宙演化和宇宙“暴胀”模型的新发现。 研究表明,宇宙最早的一批恒星经过约5亿年才产生“宇宙雾”,从而终结宇宙的“黑暗时期”。WMAP探测项目科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的乔安娜·邓克利说。新证据表明,“宇宙雾”的形成从宇宙诞生后约4亿年时开始,持续了5亿年左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原本想在地中海底探测中微子,结果变成探测抹香鲸的发声研究。这个跨领域合作研究的美妙意外结果,彰显出全面性知识探究的潜在优势。对意大利西西里岛东部卡塔尼亚港的码头工人与水手而言,眼前景象相当可疑。在2005年~2006年间,每个月一次,都会有两名陌生人走到码头尾端的小木屋,打开门锁,再拿出一个小盒子,之后再上锁,直到下个月才会再出现。  相似文献   

12.
宇宙探索     
现如今,宇宙探索像磁石吸铁一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什么超新星、暗物质、中微子、黑洞、引力波、反物质、暗能量……令人眼花缭乱。本系列文章让人们跳出太阳系,对如此宇宙奥秘先睹为快。迄今,人类对太阳系外宇宙进行探测的手段,还只有望远镜。因此,本系列文章以各类望远镜为藤本,顺藤摸瓜、繁而不乱地去见识种种宇宙奥秘。作为铺垫,先对宇宙探索技术的发展、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最基础的物理概念作精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基本粒子和基本力概念攻克宇宙大爆炸的他山之石之一,是基本粒子和基本力概念。所谓基本粒子,就是组成物质原子的最小粒子,也叫亚原子粒子。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是基本粒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的,它们也是基本粒子;此外还有中微子等。上述组  相似文献   

14.
十七、光波和名片 利用自然激光与外星人联系 前面提到的格鲁尼指出,外星人可能采用无线电以外的种种通信手段.目前,人类还无法用X射线、γ射线、中微子和引力波通信,但是,利用激光通信已见端倪.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应该可以成为与外星人联系的手段之一.科学家还设想,利用自然激光与外星人通信.  相似文献   

15.
《飞碟探索》2014,(8):6-6
水星是太阳系最内侧的一颗小体积行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同的是,其铁含量很高。2014年7月6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教授埃里克·阿斯普哈格在《自然一地球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文中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它与地球或者金星发生的碰撞。  相似文献   

16.
1韩国的KITSAT系列韩国涉足对地观测卫星是在gO年代初期,由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派出人员,与英国萨里大学一起,完成了韩国第1颗小卫星KITSAT河的研制任务。这颗小卫星于1992年8月10日发射成功。1993年9月25日,“阿里安”一箭7星发射成功,其中便有韩国的第2颗小卫星KITSAT-2。KITSAT-1的主要载荷是两台全色谱段的CCD相机。其中一台是窄角的,观场12”,地面分辨率40Om;另一台是广角的,视场gO”,地面分辨率4km。这两台相机均获得了图像。这种水平的全色单谱段图像,其作用实际上主要在政治影响和国民心理…  相似文献   

17.
空间扫描     
第一位美籍阿尔巴尼亚人航天员 据阿尔巴尼亚《工会报》1995年1月3日报道,第一位美籍阿尔巴尼亚人比尔·戈莱格利定于1995年2月同其他6名航天员一道乘航天飞机升入太空。戈莱格利祖籍阿尔巴尼亚的科尔察,他是在1991年从120名航天员侯选人中被选中的,他为自己成为第一个阿尔巴尼亚血统的航天员感到十分高兴,最近他向美国新闻界发表谈话时说:“这不仅是我们对世界科学作出的贡献,也是我对阿尔巴尼亚作出的贡献。”马来西亚与法印签署发射小卫星合同 据法新社1995年1月13日报道,马与法国和印度签署了发射小…  相似文献   

18.
“刘易斯”(Lewis)和“克拉克”(Clark)是NASA制订的名为“小卫星技术发展计划”(简称小卫星计划)首批卫星中的两颗小卫星的名称,这两颗小卫星属于新型低成本用先进卫星,NASA研制这两颗小卫星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发展美国商用卫星新技术。1994年9月8日,NASA与TRW公司和CTA公司签订了这两颗小卫星的研制合同。TRW公司承包的Lewis小卫星合同价值5900万美元,CTA公司承包的Clark卫星合同价值4900万美元,两颗小卫星均将用于验证商用小卫星的新技术和遥感科学。Lewis和C…  相似文献   

19.
《国际太空》1997,(4):12-13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小国家要求拥有自己的小卫星,在国际市场上,小卫星日见走俏。作为欧洲最大的空间制造商、拥有研制Spacebus公用平台丰富经验的法国宇航公司自然不会熟视无睹,最近推出了名为“PROTEUS”的小卫星公用平台(“PRO-TEUS”是法文“可重构的观测、通信与科学平台”的缩写)。该平台经法国空间研究中心评审,已被选为该中心计划发展的小卫星平台。PROTEUS平台的概况、任务、组成和性能可参见本刊1996年12月号“法国宇航公司小卫星计划”一文。小卫星之所以吸引人,是由于它具有“较快、较好、较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7,(3):F0002-F0002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1年8月在北京成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按现代企业制度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制现代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开发研制、卫星应用工程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相关技术成果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等业务。200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以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为项目法人单位建设“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4年世界一流的小卫星研制基地全面落成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