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具有颠覆性的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合固体推进剂领域,相比于传统设计和生产工艺,增材制造技术不受装药芯模限制,可设计生产出药型结构复杂、推力可变的药柱,能够大幅缩短工艺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并有望实现一体化打印成型。综述了国内外增材制造用复合固体推进剂配方设计及药柱性能、增材制造工艺、增材制造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由于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浆的粘性和含能特点,目前大部分研究聚焦在材料挤出成型工艺改进及其相应的复合固体推进剂配方调试、打印药柱的性能提升方面。亟需解决大型复杂药柱配方设计、固化时间长、药柱易变形等一系列问题,以实现复合固体推进剂增材制造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技术标准体系,我国的增材制造技术标准体系与之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梳理增材制造技术先进国家标准体系,挖掘这些国家增材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的主次、完善程度等因素。结合我国航天领域增材制造产品需求状况,给出我国航天领域增材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的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思考,期望通过建立我国航天增材制造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我国航天增材制造产品的质量、提升航天增材制造产品的竞争力、抢占航天增材制造国际标准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制造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以及能够实现悬空、复杂内腔和型面等复杂构件的整体制造等特点,是满足航天领域中复杂薄壁精密构件高精度、高性能制造的理想制造方法。并且,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对于结构设计的约束较小,可以实现质量分配更为合理的结构设计。同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将多个部件焊接/铆接组成零件进行整体制造,大幅减少零件中部件数量。采用激光增材制造工艺可以有效地实现航天构件的整体化、轻量化制造。本文针对国外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领域中整体化、轻量化制造的应用现状和技术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增材制造标准缺失、滞后、系统性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增材制造的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文章介绍了我国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构建思路、原则、目标与困难,以期更好地服务我国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论证的天线一体化馈源杯体最大轮廓为0.4 m×3.2 m×4 m,要做到超宽超厚的铝合金结构件需通过专门定制毛坯材料.这种非货架材料制备需改造材料制造设备,导致材料生产周期长、材料成本高,这些制约了航天超大尺寸一体化馈源结构件的制造.为实现超大毛坯的制造目的,文章通过电弧增材制造毛坯的工艺方法,得到了满意的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连续短直线成形路径,且将起、熄点置于零件外侧的成形方法,可获得成形良好、无肉眼可见缺陷的零件,为超大毛坯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增材制造是一项变革性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能够实现新型复杂设计的实体制造,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轻量化、高效率、低成本以及快速制造的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对增材制造技术在国际空间光学遥感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空间光学遥感器的技术优势.该内容对推动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7.
正据俄塔斯社2018年2月27日报道,俄国家航天集团近日称,增材制造技术将用于安加拉系列、联盟号5、联盟号2等火箭的液体发动机制造。化学自动装置设计局(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的下属企业)近日成功完成了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的联盟号2.1b火箭14D23发动机燃烧室的热试车,验证了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使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可行性。根据化学自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空间焊接、空间增材制造等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新型的空间在轨焊接方法、下一代多功能3D打印系统、增材制造实现空间大型结构在轨制造技术等,论述了美国在轨制造技术发展对我国在轨制造技术研究的几点启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在轨制造技术未来研发决策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紧密围绕航天结构未来发展需求,以增材制造复杂产品研发为研究对象,对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把设计、仿真和制造有机统一起来,把工艺设计纳入结构设计流程,通过仿真驱动设计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航天领域增材制造产品研发,对传统设计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转型具有积极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增材制造是依据三维模型数据将材料连接制作成物体的过程,通常是逐层累加的过程,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制造、注塑模具等领域。通过分析企业在编制增材制造工艺规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实际工作中工艺标准化的规范性经验,从工艺文件编号的确定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制造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美国振兴制造业计划和美军技术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太空零重力3D打印机的发射成功,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引起各国各领域的高度重视。英国《经济学人报》甚至把增材制造技术提高到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增材制造技术已经从研发转向产业化应用,并正在与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目前在航空航天、电子、模具、消费品等多行业获得成功应用,其中航空航天领域是其最大的应用领域。航天产品研制生产周期长,且结构精密复杂、多品种、小批量。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可降  相似文献   

12.
航天智能制造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宇航制造面临的形势出发,分析了工业4.0中提出的智能制造理念和方法,提出了航天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而对航天智能制造总体规划进行了阐述,提出了CAST制造的概念,阐述了航天产业云制造、基于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基于智能化的制造服务和基于制造模式的转型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进而提出了利用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在轨加工与装配、空间增材制造的空间智能制造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4,(9):56-57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航空航天工程委员会7月18日发表报告,称眼下正在走红的3D打印技术短期内可能并不会引发一场太空制造革命。这项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报告称,增材制造技术的具体效益和潜在应用范围尚未得到确定,其近期能力被明显夸大。不过,虽对这项技术态度谨慎,但报告仍认为3D打印有朝一日确实可能会使航天设备设计发生革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大型天线关键零件柔性设计制造中心(NAMC)的背景及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系统(CAQ)的主要功能,重点论述了柔性制造分系统的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的实现途径,强调了在柔性制造模式下成本、质量、生产效率和交货期相统一的大系统思想。柔性制造分系统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的实施,使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质量和生产周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生产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方法,以5356铝合金焊丝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送丝速度与焊接速度对5356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成形的影响,并分析了熔覆层微观组织特性和增材试样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送丝速度和焊接速度是电弧增材制造尺寸精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熔覆层微观组织可分为3个区域。不同焊接速度下,增材试样的力学性能均超过焊丝拉伸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平均值达到274.7 MPa。  相似文献   

16.
航天先进轻合金材料及成形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轻合金是现代航天装备轻量化首选材料,高性能轻合金构件制造能力决定了我国航天装备的功能水平与竞争力。为推动先进轻合金材料及成形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对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铸造、钣金成形、增材制造等技术领域在基础理论、工艺开发、装备研制、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高强耐热铸造镁合金材料、高性能钛铝合金材料、高性能镁合金熔模精密铸造、数字化铸造、旋压成形、超塑成形、钛/铝合金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等相关技术的后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增材制造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应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普惠洛克达因公司、NASA、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蓝色起源公司、Rocket Lab公司、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及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航天企业和科研机构将增材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对其产品、成形工艺、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做了较详尽的介绍。分析了国外增材制造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工程应用和发展思路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国外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国外的发展历史,着重概述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几何形状成形能力、组织特征、力学性能的基础研究现状,最后对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单元制造(Cellular manubacture)是基于成组技术的原理提出的一种较新的制造方法或策略。根据零件族建立起来的加工单元,改变了传统的机群式的机加车间的布局。由于它能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中间在制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生产工程界的关注,在国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制造单元的设计,可以零件族人手,沿工艺规程的线索,扩展到机床,如产品流分析法、分类编码法等;亦可从机床入手,分析产品零件,如关键机床法和考察机床之间相关系数以形成初始制造单元。制造单元需逐步完善,往往采用排队模型和仿真模型以评价和改进系统。  相似文献   

20.
通过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以下简称首航公司)在建设制造单元过程中逐渐加深的理解,首先从设备布局和产品物流角度对几种生产组织方式进行了比较,然后在制造单元的定位、范围和规模等方面介绍了一些粗浅认识,希望对新建制造单元的单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